朱标见众人安静了下来,语气稍缓了些,却依旧透着不容反驳的坚决:
“本宫深知改元兹事体大,所以才要与诸位共同商讨,选出最适宜我大明发展的年号。”
“如今我大明在新政之下,农桑丰收,百姓盼望着能有更好的日子,一个新的年号,象征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咱们身为臣子,应当顺应民意,为大明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而不是在此处一味阻拦。”
此时,一位较为年轻的大臣见气氛如此紧张,赶忙站出来打圆场:
“太子殿下息怒,臣等明白殿下的苦心,只是这年号确实需慎重斟酌。”
“臣以为,咱们不妨先各自提出一些合适的年号,再细细商讨其优劣,也好尽快达成共识呀。”
朱标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提议,说道:
“王大人所言极是,那便依此行事吧。”
“诸位大人可畅所欲言,提出你们认为合适的年号,但切记,要围绕我大明当下治国发展的方向来考量。”
于是,群臣们开始纷纷思索起来,不一会儿,便有人陆续提出了自已的想法。
“殿下,臣觉得‘熙和’这个年号不错,‘熙’寓意光明、兴盛,‘和’代表和谐、和睦。”
“象征着我大明往后能在和谐的环境中日益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一位大臣说道。
但立刻就有老臣反驳道:“‘熙和’虽表意美好,可总觉得缺了几分我大明的雄浑气魄,难以彰显我朝威严呐。”
接着又有人提出“昌隆”“弘文”“盛治”等年号。
可都因为各种缘由,或被认为寓意虽好但不够全面,或被觉得难以体现当下的时代特色,而遭到了其他大臣的质疑和否定。
朝堂上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朱标静静地听着,心中也在权衡着各个年号的利弊。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一旁沉默思索的新任礼部尚书站了出来,他向朱标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
“太子殿下,臣思来想去,有一个年号,或许甚是合适,那便是‘景明’。”
“‘景’有景仰、敬慕之意,既表达了对陛下开国之功的崇敬,又可引申为盛大、繁荣之象;”
“‘明’自然指代我大明,同时也寓意着光明、清明,象征着我大明在陛下奠定的基业之上,继续蓬勃发展,政治清明,百姓敬仰朝廷,天下一片光明祥和,正契合当下我大明治国发展的方向啊。”
朱标听了,眼中不禁一亮。
他觉得这个年号确实精妙,既照顾到了对朱元璋的敬重,又凸显了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当下便说道:
“礼部尚书大人此提议甚好,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群臣听了,先是一阵沉默。
随后便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
那些原本还心存抵触的老臣,细细思量后,也觉得这个年号确实无可挑剔,既没有违背古人之意,又有着极好的寓意,确实符合当下的需求。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表示赞同,朝堂上的反对之声渐渐平息了下去。
最终,朱标见众人意见趋于一致,便高声宣布道:
“既如此,那便定下这‘景明’为新的年号。”
“我大明将于下月举行改元仪式,届时要让天下百姓都知晓我大明步入新的阶段,开启新的征程。”
群臣齐声应道:“谨遵殿下旨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