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许多人把项羽与黄巢的失败之因,说成是秦始皇阴魂的报复,这显然带
有迷信色彩的道理并不能使人信服,倒是二十世纪初那个中国伟人的话再次找到了
立足的根据。
传说清道光年间,秦始皇陵封土遭到了暴雨流水的冲击,陵墓北面的半腰间,
也在暴雨冲击中塌陷出一个很深的洞窟。这个洞窟被附近的岳家村一个老头发现后,
立即传播开来。消息被一个外号叫“白狼”的当地土匪头子知道后,他立即率人以
探测陵园为由进入洞窟。令所有入洞者大吃一惊的是,这个洞窟竟通人陵墓地宫。
“白狼”命人取了大批的珍宝带出洞外溜之乎也。
守陵人得知后立即报告了官府,洞窟由此被堵死,随之加紧了陵园的看管,洞
窟再来被掘。据清朝官员推测,这个洞窟很可能是当年黄巢大军掘陵时所打开的通
道之一,掘陵的将军在离开时,草草地将洞掩饰起来,以备后来再盗时能顺利打开。
但随着黄巢的兵败,这些当年封洞的将军再也没有回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洞窟也就成了不被人知的秘密。只是偶然的一场大雨又使它
重见夭日,从而使陵墓地宫再一次遭到洗劫。
清朝灭亡后,随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陕西军阀又一次派兵挖掘了秦陵,取走
了地宫大批珠宝。这是项羽、黄巢之后又一次对秦陵的大规模兵燹。当然,关于这
些记载和传说是否真实,后人尚有争论,而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这便是解放战争时
期,国民党驻西北军队为抵抗解放军的攻击,以秦陵为制高点,在封土四周挖掘出
数条战壕应用于战争,致使面目全非的秦始皇陵园雪上蒙霜,干疮百孔。
千载风雨剥蚀,无数场战争的摧残,使今天的人类无法得知陵顶当年封土的形
状。有人认为封土最初的形状为圆锥形,有人认为是四方锥形或方锥形,有的则推
断为覆斗形,无数研究者为此争论不休,但至今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导致这种原因
和状况的自然是史料记载的忽视,但史料记载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关于封土的高度,
西汉时记载为“坟高五十余丈”。按当时每尺23 厘米折算,封土高度应为115 米
甚至还要多些。风雨的冲刷无疑地逐渐降低了它的高度。汉之后的官方资料没有对
封土冲刷后的高度作出详尽的记载,倒是中国的国门被外国人用大炮轰开之后,封
土的高度才有了较确切的记述。
1906 年,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中国对秦陵作了考察后,在他的著述里就有了
“陵高76 公尺,中间稍平,且有阶段,顶上广阔平坦,陵墓近于长方形,东西宽
约488 公尺,南北宽约515 公尺……”20 世纪初,曾有三个法国探险者来到骊山
考察、其中之一的维克多·萨加仑在1917 年这样描述秦始皇陵:“是中国现存陵
墓中最为不朽和高大的一座。它每一边都长于1000 英尺,有150 英尺高,外形经
过精心设计,共有三层起伏的封土,就如一座小山一层层叠在一起……”196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作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公布。同年陕
西省文管会王玉清等人对陵园进行了勘察和测量,这时的陵顶封土已被雨水冲刷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