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科学解析古瓷鉴定 > 第12部分(第3页)

第12部分(第3页)

颜色上,从彩釉的利用及色彩的综合利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如:是不是珐琅彩,还是普通彩瓷的,如颜料的配色上。对彩色的名称都给予了色彩的定位和命名。通过色彩的名称,可以准确地叫出器物的颜色基调和感观,这对什么年代出现的这种色彩也是有鉴定价值的;依据色彩可以作为定朝代的标准。

249。软硬彩的区别

五彩烧制八百度,粉彩烧制七百度。

八百硬彩七百软,粉彩深浅均匀部。

五彩色单无深浅,软硬彩瓷可记住。

注解

硬彩,粉彩为软彩,这是从两方面讲的即:烧制温度高的为硬彩——800℃也叫五彩,烧制温度低的为软彩——700℃为粉彩,另一方面是粉彩有深浅度的变化比较柔和,而五彩就是五种独立的色彩在深浅度的情况下画的彩瓷显得硬朗,所以为硬彩。

250。一道釉浅说

一道蓝釉唐烧成,黄釉唐烧永乐成。

孔雀蓝绿元代出,紫金酱釉宋已成。

金彩宋出嘉靖好,珐华明华出晋城。

注解

几种一道釉的出现朝代,蓝釉是唐代烧成功的,黄釉也是唐代烧成,但烧的成功是明朝永乐时期。孔雀蓝是元代烧成的,紫金釉,酱釉是宋代烧成的,描金是宋代成功的。明嘉靖出现描金好的产品。

珐华釉是明代在山西晋城烧成的。

251。几种彩瓷的出现年代

青花钴料起源唐,元代成功技艺强。

釉下铜红起于元,五彩洪武出时忙。

万历五彩很成功,斗彩宣德彩瓷扬。

成功应属成化时,最早康熙瓷珐琅。

勾对粉彩出康熙,胶水勾白不均强。

雍正色正玻璃白,均匀深浅登大堂。

黄绿蓝红唐宋元,二元成瓷瓷更强。

明烧珐华在晋城,各色釉料因缘长。

注解

青花中的钴料的应用最早起源于晋唐时期,但在瓷器上的大量应用,独立应用是在元代,元代不但创造了二元制瓷法,而且对青花的应用也很广泛和独到,到明永宣是应用高潮。(注:随着出土瓷的增加发现有些已定的瓷器历史年代被改写,在这一点上要尊重史学界的看法)。

最早用铜红釉的釉下彩是元,所以釉里红是和元有关,到明洪武时已出现五彩,到明万历已成功用五彩瓷。斗彩瓷在明起源于宣德,但明成化时期才烧制成功。康熙时应用珐琅料成功。对粉彩创造出了很好的纹饰,但因没用白粉(玻璃白)所以彩色的深浅度不是太好,到了雍正时因用玻璃白在彩色的深浅度上非常成功,而且色彩也多。由于元代对瓷的工艺烧造成功和白釉瓷的成功,给后来的彩瓷才打下了白纸一般的绘画地面,给上彩釉创造了条件,明代宣德时在山西晋城烧出了无高岭土为胎的珐华瓷,也可称陶(因胎100%是无瓷,但器面釉彩华丽)。

252。五彩

五彩火温超粉彩,青红黄绿一次画。

青花五彩也曾有,釉上美色贯天下。

注解

青、红、黄、绿、黑为五彩,五彩的烧制温度超过粉彩30℃~60℃。因此也称硬彩,玻璃质不如粉彩。五彩的每种色是没有深浅的过渡色。先烧青花后又烧五彩时叫作青花五彩。对红、绿、黄三彩白瓷,从广义上也叫五彩一种,细分时叫红绿黄三彩,这是针对粉彩、五彩的软硬彩的区别上古瓷界长期的叫法。

253。无光亮橘皮色釉

瓷有一种橘皮釉,光亮不足橘皮重。

褶皱似绞很明显,多出清代乾后用。

注解

乾隆时期出了一部分橘皮釉器件很重要,带有小褶皱的瓷器,在这些瓷器上透明釉很少,几乎不见透明釉,民间称为鸡皮釉或橘皮釉,用四十倍放大镜见很像绞胎釉,釉中旋涡及涡的多变很明显,但几乎无泡。但这部分瓷的绘画,制作水平很高。

254。哥釉加彩

哥釉加彩看哥釉,古瓷哥釉老艺重。

看了哥釉知*,再看彩釉真假透。

注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