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是对历史的描述,它包括66本书,历时1600年,至少由40位不同的作者写成。旧约(旧的盟约)包含39部书,大约写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400年。新约(新的盟约)包含27本书,大约在公元40年至90年间写成。犹太圣经与*教圣经相同,只是排列不一样。最初的旧约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有一些是亚拉姆语,最初的新约用希腊文写成。
《圣经》之所以有权威,在于它有不同于其他书籍的特性。英文中有一个称呼“圣经”的词——“BookofBooks”,用以强调《圣经》的特殊性。这个词翻成中文就是“书中之书”。《圣经》与众不同,超越所有的书籍,在一切书籍之上。它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圣经》的神圣性
《圣经》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它的神圣来源,它不是一本由人写成的普通的书,而是上帝所默示的书,是《圣经》作者对上帝话语及行动的记录。全本《圣经》有3800多次提到“上帝说”、“耶和华如此说”、“耶和华晓谕×××说”、“耶和华的话临到×××”等字眼。
这些字眼道出了圣经的来源,证明了《圣经》的神圣性。《圣经》全部来自上帝,没有人的意思,也不许有人的意思。复活的主曾藉着约翰警戒过世人:“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上帝必将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上帝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除了《圣经》以外,再没有哪一本书具有这样的特性。
(2)《圣经》的一致性
《圣经》的一致性是指整本《圣经》在结构以及内容上的统一性。《圣经》作者不仅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业身份不同,写作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别。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所罗门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彼得、约翰是渔夫,路加是医生,保罗是犹太律法家,阿摩司是牧羊人,马太是税吏。《圣经》各卷,有的写于皇宫,有的则写在监牢,有的写于战争中,有的写于太平盛世。《圣经》各卷都是各自独立写成的,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或*教堂传读。
这些作者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卷日后会被编成册,形成新旧约正典。奇妙的是:当人们把这66卷书编在一起时,这些跨越1600多年、风格迥异的作品却是那样的和谐,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不用说一千多年所造成的时、空差异,就是同一时代的人独立写成的作品,也很难彼此和谐。即使是同一人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作品的观点、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圣经》奇特的连贯性,只能解释为是神的灵贯穿始终,神是《圣经》的真正作者。
(3)《圣经》的无误性
《圣经》的无误性是指《圣经》记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圣经》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圣经》是我们信仰的唯一依据,倘若《圣经》里含有错误,我们的信仰自然也有了错误。所以《圣经》必须是没有错误的。其实《圣经》本身已经证明了它的无误性。
一般的书都需要时常修订,每隔几年就会有修订版或者增订版出现,这是因为这些书中都存在错误。但《圣经》却不是如此。
《圣经》中最早写成的一卷到现在已有3000余年,但从来没有修订过,这个事实是《圣经》的无误性的最好说明。《圣经》的无误性是指《圣经》里所有的记载。其中一切关于叙事的、说理的以及神迹、预言都是真实可靠的。没有一句是虚假。没有一句是错误的,因为这一切都是来自上帝的。耶稣曾为《圣经》的无误性作过见证:“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但这里要说明一点,无误性是指《圣经》原稿说的,不是指《圣经》的抄本或译本。《圣经》在流传过程中因抄写或翻译而有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4)《圣经》的永久性
《圣经》这么多年了,但依然久盛不衰。尽管有许多人在挖空心思地反对它、否定它,但它并没有被淘汰,至今依然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阅读者最多的书。这是《圣经》的又一个特性。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6:18)著名学者兰姆教授为《圣经》的永久性而写的一段话颇为有趣:“圣经的丧钟响过千万次,送葬的行列聚集了,墓碑上的文字也雕刻好了,葬礼词也宣读过了,可是,尸体从未长眠于此。”“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圣经这样被宰割、被刃杀、被考察、被查缉、被诽谤。有什么哲学、宗教、心理学、古典或现代的诗词书籍曾经经历这么多的集体攻击?如此刻毒地批判过?如此彻底地摧毁过?人对其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行、每一个字都不肯轻易放过?然而,如今圣经仍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所爱、所读、所研究、所传扬,而乐此不倦。”多少作品已被历史淘汰,而圣经却巍然不动。正如经上所记:“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本人被称为“诗仙”。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