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五章 德不孤必有邻 交友之道(第1页)

第五章 德不孤必有邻 交友之道(第1页)

第五章德不孤,必有邻: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十分重视交友,“乐多贤友”被其列为“君子三乐”之一。今天,我们重提儒家的交友之道并对其进行现代意义的转化,这在今天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当今,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冷漠已成为人们忧虑的社会问题,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的心灵却变得冰冷,爱在不断的流失。更有人言必称利,朋友的价值仅在于是否对己有用,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心已象新鲜空气一样越来越难以享受了。因此,在这里,我们重述儒家的交友之道,目的就是为了重塑一个温暖的社会。

1。和谐人际,和谐生活

原典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

其事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释义

孔子说:"人们想要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他的器具。居住在此国,便须奉事此国中大夫之贤者,并须与其士之仁者交友。"

关于这句话的出处是有其背景和故事的。子贡善于设辞巧辩,是孔子的七十二门人之一,孔子很器重他。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由于国内有很多人不服他,于是,他想通过攻伐鲁国来树立自己在国内的威信。孔子听;t说了这件事之后,便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除它的危难呢?”

子路、子张和子贡先后提出申请,希望自己能担当解救鲁国的重任,

但孔子并没有准许子路和子张的请求,只准许了子贡的请求。

于是,子贡稍作准备,开始前往解救鲁国。在临行之前他请教先生自己这次出行应该注意些什么,孔子说:“仁!”子贡又问:“在他国,怎样才能达到仁的要求呢?”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

友其事之仁者。”孔子先用工人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锐利作比方,引出了为仁之方,那就是“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事之仁者”。人的关系和谐了,等于工人有了好的工具。这样办事就方便多了。

子贡听从先生的教导,先到齐国去说服田常,告诉他攻打鲁国并无利可图,而攻打吴国则对齐国以及他本人非常有利,田常同意了。接着子贡又到吴国去劝说吴王,请他联合越国去对抗齐国。最后他又到越国让越王只以兵器粮食支援吴国而不出兵抗齐。结果几个国家都卷入了战乱,鲁国就此避免了血光之灾。

子贡凭借自己卓越的口才和对列国形势的了解。再加上先生的教导,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齐、吴、越三国不过是他战略部署上的一颗棋子罢了。

从这里可见,“仁”是和谐人际关系、求得和谐生活的一个条件。

那么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君子三戒,如果做到了这三戒,那么。求得和谐人际关系对你来说也并不难。

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同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交到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呢?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戒自己:年轻时,血气未定,应在迷恋女色方面警戒自己;壮年时,血气正旺,应在争强好斗方面警戒自己;年老时,血气已衰,应在贪求名利方面警戒自己。”

其实孔子所说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卡,一个人如果能成功越过这三道关卡,那么,他的这一生可谓是没有什么障碍了。但要成功越过这三道关卡,同样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在孔子看来,少年正是生机勃勃的时候,一切刚刚开始,离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外表虽然已经像个大人,但肢体骨骼还未真正长成,血气轻浮,不够牢固。然而这个时候的青年由于自制能力较差,意气用事,做事全凭冲动,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的诱惑而伤害自己。比如,容易出现赌博娱乐、色情加暴力等青少年犯罪现象。这时候一些作为旁观者的好朋友,他们看待问题往往更客观,更能辨清是非,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迷茫青少年应当多结交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往往自己很多难以辨清的是非,可以从朋友那里找到正确的答案。

孔子认为,人在中年时要戒斗,就是不要逞强好胜、好勇斗狠。人到思中年,身强体健,精力充沛,总想着大有作为,大干一场,及早建立一番功业。但是孔子告诫中年人,身体好固然可以想着去建功立业,但不要一味地好勇斗狠。这话很有深意。人在身体健壮的时候,通常对自己都很有信心,遇到不顺的事情不情愿低头,往往容易与人争执,甚至因小失大,产更有甚者送了性命。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结交那种具有平常心态的朋友,通过与这样朋慝友的交谈,往往会使自己更加看清得失,摆脱利益的纠缠,使心灵重归安髓静,找到精神的归宿地。

奕人进入老年时期,开始气血两亏,身体不济,死亡的临近使他们对生命充满依恋。在这种内心恐慌的促使下,往往会拼命地试图抓住所能拥有的一切。对生命的贪恋造成了行为上的南辕北辙——精力和体力都被这种贪恋消耗掉,更快地走向死亡的不归路。所以孔子讲老人要戒贪。许多大半生都很成功的老人晚节不保,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在这个阶段,人已经从社会上收获了很多,包括金钱、友谊、功

勋等等,此时,你的心就如同一个吃饱了饭的胃一样,已经被填充的满满当当。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胃承受了过多食物的重担,那么,胃肠蠕动就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也就会被自己吃进去的东西所累。而人的心也同样如此,到了老年,人的心往往被许许多多的所得所累。

比如有些老人常常说,年轻的时候我们辛辛苦苦的奋斗,结果一个月才块八毛钱,而现在的年轻人进入外企工作,一个月就能挣三四千块钱,相对于咱们来说,这太有失公道了。

试想,到了晚年,如果你总是想这些东西。那么你原来的所得就会对你造成一种负担,一种累。而此时,深陷困顿中的你就需要朋友的劝慰、开导,懂得舍与得之间的重要性,这样也就不会被自己所累。

不仅如此,孔子也曾告诉他的学生,在社会上要结交有地位的贤人,

有知识的智者,在各方面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就为达到自己的想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孔子也是这样做的,他周游列国,在拜见诸国君臣时都很用心。孔子在“关系学"方面的确是很有一套,他之所以没有走上仕途,并不是不会搞关系,而是不肯不择手段。在他心里,“仁政”、“礼治”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这是他为人的原则,如果他肯牺牲自己的原则来走仕途的话,那他肯定会是一个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人,因为他懂得关系的重要性。可见,儒家很重视关系在处理事情中的重要性,而对于当今的人来说,朋友就如同一本书,一双手,一面镜子,它有比金子和生命还重要的人格意义。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更应重视朋友的重要意义。

2。友直友谅友多闻

原典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