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孙子兵法·九地篇》
译文:
逢“围地”就要善于运用计谋,千方百计突围;陷入“死地”,就要奋勇作战,以求生存。
解读:
人们说,打仗靠士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旺盛的士气,是不能打胜仗的;如果士气萎靡不振,打起仗来更是必败无疑。然而,所谓士气,说白了,就是一种情绪、情感的表现,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的反映。
在论述中,孙子提出一个重要思想,这就是:越是把军队投入危险的地方,越是能激发士卒们团结对敌的情绪,创造转败为胜、化险为夷的奇迹。
孙子曰:“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又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进入“围地”,敌军占据地利,可以以一当十,我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危险境况,九死一生。因此,孙子强调,必须立即堵塞缺口,阻挡住敌军的攻击,并巧设计谋,出奇制胜,以求死里逃生。
“死地”的形势比“围地”更险恶,甚至连更多的谋划时间也没有。这时候,惟一的策略就是激励全军战士同仇敌忾,殊死奋战,死里求生。
在五代十六国时,夏王赫连勃勃亲率精骑2万攻入了南凉国境,掳获了数十万头牛、羊、马和数不胜数的财物,然后踏上了归途。
南凉国君秃发傉檀不甘心财物被劫,亲自统帅大军追赶。部将焦朗献计道:“赫连勃勃治军甚严,我军不如避其锐气,绕道而行,守住险关,再寻破敌之计。”大将贺连讥笑焦朗胆小:“焦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军兵多将广,赫连勃勃又为几十万牲畜所累,怕他什么?”秃发傉檀认为贺连说的有道理,便一声令下,数万兵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赫连勃勃追去。赫连勃勃得知秃发侮檀率大军追来,有心迎战,又担心寡不敌众;有心退却,又舍不得几十万头牛羊和一车车的财物。思来想去,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一计可以两全。
仔细察看了附近的地形后,赫连勃勃选择在阳武下峡与南凉决一死战。当时正是初冬时节,峡中河水已经封冻。赫连勃勃下令将峡中积冰全部凿开,又命令把所有的车辆塞住通道,断绝了将士们的退路,迫使全军将士拼死一搏,求得生路。果然,秃发傅檀率南凉兵追到阳武下峡时,夏军见退路已绝,人人奋力拼杀,个个以一当十。赫连勃勃左臂中箭,鲜血直流。他大喝一声,将箭拔出,挥动长剑杀入南凉阵中。夏军见国主如此勇武,军心大振。南凉军队兵败如山倒,一个个落荒而逃。赫连勃勃指挥夏军,乘胜追击80余里,秃发傉檀一败涂地,只带少数亲信逃得性命。
战争不仅是智谋的较量,也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意志和决心的较量。有时候,意志和决心所发挥出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力量强弱的对比,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精神变物质”。在九死一生的被动情况下,利用全体将士的求生欲望,焕发他们决一死战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反败为胜,这就是历代军事家们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明太祖朱元璋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原理。
元朝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摇摇欲坠。公元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红巾军三万人,从和州(今安徽合县)乘战船千艘渡过长江,攻占了元军盘踞的牛渚矶(今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夺取了大量的粮食。
当时正赶上和州大灾,粮食奇缺,因为红巾军中有很多将士是和州人,所以和州的将士都想把粮食运回和州,不愿继续进军。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常遇春商议道“退返和州,前功尽弃,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矶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计只有断绝将士的归心。否则,大事难成。”徐达和常遇春都点头赞同。于是,朱元璋立刻传令亲信将士赶到江边,将停泊在江边的千余艘战船的缆绳砍断,放任战船顺江而下。转眼间,浩浩荡荡的船队就顺水而去,消失在浩渺的烟波雾霭之中。
全军将士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都目瞪口呆。然后,朱元璋对将士们说:“我们要建立功业,就不能为一时的安乐所困扰。太平城(今安徽当涂县境内)离此不远,我们必须攻下太平把它作为立足之地,然后攻取金陵,成就大业。”将士们面面相觑,但战船尽失,退路已无,只好死心跟着朱元璋去进攻太平城。
将士们如猛虎下山一样冲向敌阵,太平城守将鄂勒哲布哈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要命的队伍,交战不久即弃城逃走,红巾军夺取了太平城,从此有了安身之地。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焚舟破釜”,置死地而后生,是孙武在《孙子兵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思想。利用士兵陷于绝境之中的求生本能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勇敢精神来改变局面,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朱元璋也许正是深知这一点,才有弃船绝归心之举的。
战争是这样,市场竞争中同样如此,“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也具有广泛的意义。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些经济和技术实力都不是很充足的中小企业,在无法与同行企业竞争的情况下,就应避免与对方正面交战,应另辟蹊径,争取转机。当一个企业濒临破产的“死地”时,就应该运用“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的策略,想办法激发全体职工“同心干”的决心,众志成城,共同渡过难关。
日本电产公司主要生产普通交流电机,在安川电机、富士电机等大企业的咄咄“进攻”下,陷入了绝境。在对电机市场进行周密调查后,经理永守重信果断决策研制计算机用精密马达。永守重信领先一步研制出计算机终端装置所用的磁盘驱动精密马达,目前在国际市场拥有65%的占有率,在国内拥有85%的占有率,使穷途末路的企业又重新获得了生机。
处于“死地”时,痛苦和绝望会慢慢滋长,人越是拒不接受,越会沉浸其中,既然无法摆脱,倒不如勇敢地接受。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洛克所说:“当你面对无法避免的打击与挫折时,惟一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
3.协同作战显奇效
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但整体力量并不简单等于局部力量之和。现代系统论认为:如果把局部力量合理地排列组合,整体力量会大于局部力量之和。否则,整体力量将小于局部力量之和。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孙子兵法·九地篇》
译文:
所以,善于统兵作战指挥的将帅,调动部队在战场上就像“率然”那样。“率然”是常山地方的一种蛇。这种蛇,当你打它的头部时,它的尾巴来救应;打它的尾巴,它的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部,它的头尾都来救应。
解读:
为了说明军队步调一致的重要性,孙武在本篇中特别讲了“常山之蛇率然”的故事。常山,即今山西浑源之南的恒山,是五岳中的北岳,银雀山出土汉简(第一一六简)中作“恒山”。西汉时为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改为“常山”。北周武帝时,又改称恒山。率然,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神异经·西荒经》记载:“西方山中有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名曰率然。”银雀山出土汉简中作“卫然”。孙武在本篇中说“常山之蛇”,意在以这种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的特殊自卫功能,阐明军队只有“齐勇若一”,对千军万马“携手若使一人”,才能“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但整体力量并不简单等于局部力量之和。现代系统论认为:如果把局部力量合理地排列组合,整体力量会大于局部力量之和。否则,整体力量将小于局部力量之和。科学常识还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湖水、石子相加是物理相加,这滴水和那滴水,这粒石子和那粒石子之间构不成一种更为复杂的有机关系。但人脑细胞的相加则不同,人群的增加也如此。科学家发现,白蚁的群体变大时,其智慧即随之增加,似乎当达到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就开始了,这叫做集群性智慧。协同作战所产生的奇效,正是这种集群性智慧所生发的。
爆发于公元1563年冬的戚继光仙游抗击倭寇之战,体现了戚继光高超的指挥才能和艺术,特别是科学周密的协同作战行动,奠定了此战胜利的坚实基础。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特别是中期以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以日本武士、浪人为主的倭寇,乘虚而入,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劫掠和侵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三月,戚继光(今安徽省定远县人)调任分守台(台州府,今浙江临海)、金(金华府,今浙江金华)、严(严州府,今浙江建德东北梅城)地方参将。戚继光到任后,抓紧建造战船、加强水陆军训练,强化进行一系列海防措施,使台州地区的濒海防御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嘉庆四十年(公元1561年)四月,戚继光率台州军民三次击退了倭寇的进攻,大获全胜,使浙江沿海的倭患基本得到了平息。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