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虎”色变205
扶植“汪伪政权”207
末路209
3.送松井石根上路212
“中国通”212
再度出山214
日军兽行罄竹难书216
“信佛”的刽子手220
4.送广田弘毅上路222
“出人头地”222
风光无限224
内外交困227
垂死挣扎228
5.送木村兵太郎上路231
“冷血工头”231
“缅甸屠夫”233
血债血偿236
6.送坂垣征四郎上路238
侵华先锋238
祸乱东北240
连遭败绩242
“慰安妇”是如何出笼的244
7。送武藤章上路247
“谋略家”247
“马尼拉惨案”251
绞刑落幕依然死不悔改252
1.40年代,亚细亚(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东亚是具有世界影响力大国的集中地带。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的四个国家———俄罗斯、日本、中国和美国都处于该地区或在该地区拥有重大的安全利益,导致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十分复杂,而且作为地区局势的主角,四大力量之间的安全关系以及它们对地区安全的态度和政策取向,会对东亚的整体安全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 如此邻邦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历史源远流长。东汉时期,日本北九州一位国王,曾派使者向汉光武帝进贡,并获赐金印一块,被光武帝册封为“汉倭奴国王”。在隋唐时代,日本已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留学,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及中医药、农耕、织造等先进技术,同时,学到中国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法,从而使日本稳步发展成为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
早在明清之际,中国国力尚未完全衰落之时,日本的侵华意图就已经非常明显,甚至绵延400年而不绝,每逢时局之变则愈彰。
日本战国年代的权臣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就在《答朝鲜国王书》中明言:“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幸而明朝派大军援助朝鲜,两国并肩抗日,才有效地遏制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19世纪,在西方霸权争夺亚洲时,日本幕府也曾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1868年,在推翻幕府的腐朽统治后,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改向欧洲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及科技,建立律令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因而迅速强大起来。
地球自有生物以来,就是弱肉强食。人类历史更是充满竞争。强者若不自律,弱者必然倒霉,“落后就要挨打”。强大起来的日本实行了“脱亚入欧”的国策,采取了与强者西方为伍、所谓“远交近攻”、侵略亚洲大陆的帝国主义政策。明治维新时期的所谓“志士豪杰”,诸如西乡隆盛、木户孝允、板垣退助,再提“征韩论”,依然认为“朝鲜北连满洲,西接中国,使之屈服,实为当前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经略各国之根本。”而一旦谋定朝鲜,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步骤则正式展开。日本参谋本部在拟定的《征讨清国策》中,将北京和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列为“占领区”,而将从辽东半岛到台湾的沿海地区和岛屿以及长江下游两岸地带,则列为“吞并区”,中国其余国土“宜被肢解”,使之成为日本的属国,或者直接在“中国内地建立一大日本”。
最为露骨的《田中奏折》出台显示,田中义一无疑成为这一脉相承中“再接再厉”的接棒手,并有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皆已实现。唯第三期征服满蒙以征服中国全土……则尚未完成”的总结。奏折甚至明目张胆地提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占领中国之后,“再利用中国的资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小亚细亚以及欧洲”,便是对日本侵略盘算的准确定位。上述的日本人物,不是无知妄想、能量有限的日本“愤青”,而是手持国家重器的政权代表者。同时,甲午海战、割占台湾、谋求辽东半岛、炮制“满洲国”,频频得手,更是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征服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嚣张气焰。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仅加深了各国的社会矛盾,而且引起了世界局势的变化。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德、日相继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导致了整个亚细亚局势长时间的动荡不安。
为了摆脱外交孤立状态、共同对外侵略扩张,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在柏林签署《德日###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从而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实现初步联合后,进一步相互支持,加紧勾结,国际局势更加紧张,整个亚细亚随即被卷入战争的深渊。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但在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