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郑国
太平寨之所以称之为寨,是因为村子建在山腰上。
远处的河堤就像是围城,将金黄的稻田圈了起来。对岸有河流穿行,站在村子里能清楚的看到河道的曲折。在村子的背后,是青山环绕,有许多陡峭的地方,甚至还有飞流而下的溪水瀑布。
这样的风景,在关中并不多见。
但只可惜,这不错的风景没有为村子带来富庶。房屋破旧也就罢了,关键是这里的道路泥泞,很不好走。这样的光景别说是和东乡亭比了,就算是比起西乡亭也有不小的差距。
倒也怪不得这些村民这么热情了。
秦文说过太平寨的情况。这里人多地少,种麦时没什么收成,之后改种了水稻之后才有所改观。但这种改变的作用毕竟有限,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庄户卖水果为生。
有道是穷则思变,村民希望赵启明为太平寨带来富庶。
吹奏的声音仍然在继续。那些妇女们紧跟在后面,手里装着干果的水果也没有放下。此时赵启明已经被他们簇拥着进了村子里,正热闹的往孙先生的家里走去。
“改种水稻的事情,是户曹大人的主意吧?”赵启明忽然朝身边的郑国问。
郑国还自责自己刚才的表现,以为说错了话赵启明就不会再理他,忽然听到赵启明的询问有些意外,但还是赶紧说:“回小侯爷的话,水稻的确是在下引种的。”
“水渠也是吧?”
郑国将赵启明看着他,生怕自己说错了话,所以只敢点头。
这还真是不善言辞啊。
赵启明有点无奈,但并没有失去耐性。他觉得这个郑国将会是他很好的帮手,所以趁着这个机会,他想多了解下这个人,看将来能让他分担多少。
“要引种水稻,还要修建水渠,恐怕花了不少时间吧?”
郑国看了看赵启明,小心的回答道:“在下来太平寨已经五年了。”
赵启明点了点头。
五年的时间实在不能说短。恐怕郑国自己都不知道,在很少有水稻的关中地区,能有种植水稻五年,这实在是相当宝贵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作为负责民生的官员,能在太平寨这样穷困的地方浪费五年的时间,足以说明其耐性。在赵启明看来,能这么踏实还掌握了技术的郑国,是当之无愧的人才。
想着这些的时候,他们到了孙先生的家里。
这是个不大的院子,看上去也很简陋。赵启明当然不嫌弃这些,但是刚准备进去,院子里就尘土飞扬起来。仔细看,是个妇道人家正在利索的清扫,扬起了尘土。
孙先生眼疾手快,赶紧跑了进去,从夫人的手里夺走扫帚。
刚好这时,吹奏的声音停了下来,赵启明能清楚的听到院子里的对话。
“你这是在干啥?”
“当家的不是让我收拾院子吗?”那个妇人看着院子外的赵启明。
孙先生气急败坏:“败家婆娘,小侯爷都来了,你现在才想起收拾?”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