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大明王朝的三张面孔 > 2 刘伯温下 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谋士(第1页)

2 刘伯温下 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谋士(第1页)

没过多久,朱元璋如愿将韩林儿的人马都收拢到了自己手下,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实力大增也让朱元璋这边人心大振,朱元璋也开始召集手下,部署下一步的战略进攻计划,此时朱元璋麾下的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他们应该先进攻实力稍逊一筹的张士诚,等吃掉张士诚实力进一步提升后再攻打实力更强的陈友谅。这时候,又是刘伯温这个看似文绉绉的小老头及时站出来,提出了不同看法:欺软怕硬的事情咱不干,既然要打,那就先打最厉害的那一个!

刘伯温摆事实讲道理跟众人分析:几方势力之间打仗就跟打架一样,一个大个子跟一个小个子打架,就算赢了多少也得费点力气,这时候,反倒便宜了旁观看热闹的另一个大个子,他趁机偷袭也好,还是坐山观虎斗以逸待劳也好,反正人家怎么也不吃亏。反之,两个大个子打架,小个子害怕殃及池鱼,肯定不敢插手,等大个子那边胜负已分,大个子就算累点,但小个子终究还是小个子,依旧不是大个子的对手。当然也有人质疑,那要是两个大个子两败俱伤呢。要知道,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比喻,打仗毕竟不是打架,打仗赢的一方就会吃掉输的一方人口和土地,赢得一方只会更强,几乎很少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刘伯温的这项建议立刻又说服了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就按照刘伯温的战略设想,开始有计划的部署。果然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成功的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基本上平定了除川蜀云贵之外的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然后北伐残元、称帝登基建立大明、西征川蜀云贵,大明王朝至此方才完全屹立。

可以说,在大明王朝的众多开国功臣中,刘伯温虽然加入的时间最晚,但是他几次力排众议的建议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并不比其他任何人低。甚至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徐达、常遇春这些武将也好,还是李善长、杨宪这些文臣也好,他们虽然也都功勋卓著,但不是没有可替代性,只有刘伯温在大明王朝的一众开国功臣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至少在那段历史时期,我们找不到一个在战略谋划上,可比肩甚至可接近刘伯温的谋士。

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刘伯温又帮助朱元璋完成了修订《大明律》的工作,以此奠定了大明王朝此后将近三百年的文治基础。在民间传说中,经常将刘伯温塑造成一个算卦占卜无所不知的神棍形象,虽然刘伯温真的不是靠着算卦占卜才得到朱元璋器重。但是在真实历史上,刘伯温也的确展示过他利用算卦占卜技能忽悠朱元璋的事情。

在大明开国之初,为了迅速稳定局势,朱元璋施行比较严苛的律法,以此朱元璋做了一场噩梦,醒来后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就下旨要将全国的重刑犯全都杀掉。刘伯温得知后,询问了朱元璋的梦境,然后用自己的三尺不烂之舌,搬出《周易》里的晦涩卜辞,引经据典分析一番,很快就把朱元璋这个没读过书的大老粗给忽悠了,告诉他这是吉兆,不该杀人,朱元璋闻言大喜,这才收回了杀人的圣旨。

还有很多民间传说经常把刘伯温描述成一个经常与朱元璋有不同看法、不同政见,直言敢柬的人。但实际上,在几次重要战略选择上,朱元璋都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他们并没有战略分歧。在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和刘伯温也没有政见不和。朱元璋主张施行严刑峻法,刘伯温也有这样的主张倾向,《大明律》就是他负责制定的,便可证明这一点。只是刘伯温认为君王也应按照律法行事,不能只因个人喜恶而随意杀伐,这就被人断章取义的理解成了刘伯温宽厚,反对严刑峻法,因此和朱元璋政见不和。

刘伯温之死,至今也是个谜,在大明建立时,刘伯温已经年近六十,身体也不是很好,大明建立第三年,他就已经因为身体状况逐渐淡出了权力中枢,安心在家养病,几乎不再过问政事。几年后,刘伯温身体状况越加不行,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御医代表自己前去探望。谁料刘伯温吃了胡惟庸所带御医开的药后,病情不轻反重,不久便去世了。因此,刘伯温的死,常常被认为是胡惟庸出于嫉妒之心,下毒谋害所致,至于真假,恐怕也就只有胡惟庸知道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