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想睡想得不得了,却因职责所在,不得不勉力撑持。今天皇上突然大发善心,免了他们这场活罪,大多数的侍卫还真是感激不已,只差没跪下来,谢主隆恩了!
然而,有少数心怀鬼胎的侍卫,心中不由得想道:“怪哉!平日都是要我们跟在身旁,怎么今日却把我们都赶出去!莫非有什么机密言语,不想让我们听到?这件事一定要报告给计副指挥使知道!”
待众侍卫出去后,杨士奇把信拿出,交给仁宗。仁宗细细读过,再转交给夏原吉等人。等众人都读过后,杨士奇说道:“这是昨日南宫布衣转交微臣的,信上所言,当是事实,不会有假!”
仁宗踌躇良久,方道:“夏卿意下如何?”夏原吉说道:“两军对阵,补给为先。
从此事看来,恐怕有人将对朝廷不利,且其密谋已近,才会出此下策!”
夏原吉不愧是财经大员,一眼就看出此事关键。他虽未明指目标,然而厅内众人皆心知肚明,这“有人”两字指的,除了汉王之外,还能有谁呢?
仁宗点点头,对杨荣说道:“杨卿有何见解?”杨荣说道:“最可虑着,当为白莲余孽!此辈凶残狠毒,今又渗入朝中,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仁宗说道:“不错,这也是朕为何要与南宫、司马两家交好之故!江湖人、江湖事,唯有江湖人才能解决!”
杨士奇立刻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如今第一要务,当是与南宫府取得谅解和默契,才能借重南宫府之力,与敌抗衡!”仁宗说道:“杨卿此议甚佳,但不知派谁去,才能完成此事?”
黄淮说道:“现今锦衣卫指挥使徐承祖徐大人最为适合。”仁宗笑道:“黄卿何出此言?徐承祖虽为指挥使,却未掌实权,锦衣卫之事,徐指挥使并无责任,此事想必南宫府也知道,如今叫徐指挥使出面,似乎不太适合。”
黄淮说道:“陛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得其位,当尽其责!徐承祖既为指挥使,就当负责;而陛下也可藉此良机,自两王手中收回锦衣卫!何况徐家和南宫府,自太祖龙兴以来,即为通家世好,此事由徐指挥使担当,正适合不过!”
原来,这徐承祖乃是徐达之曾孙。靖难之时,徐达之子魏国公徐辉祖效忠建文帝,抵抗燕军;但因姊姊为燕王正妃,身处嫌疑之地,不得建文帝信任。燕王登基后,收徐辉祖于诏狱,徐辉祖在狱中绝口不言,只在供纸写上太祖所赐丹书铁券中的免死词句,太宗见了,也无可如何,只好削了徐家爵位,贬为平民。
永乐五年,徐辉祖死后,太宗念及中山王开国之功,恢复徐辉祖之子徐钦爵位;永乐十九年,太宗命徐钦上朝参拜。没想到徐钦上朝之后,长立不跪,大笑而出,太宗只好再度削爵。世人听闻此事,都称徐钦为“徐铁头”,称赞其敢冒颜犯主的胆识。仁宗即位后,尽力为太宗补过,除了恢复徐钦爵位之外,并任命徐钦长子徐承祖为锦衣卫指挥使。
仁宗听了黄淮的意见,细细思量,再询问夏原吉等人,而二杨一夏也都赞成黄淮之意,于是仁宗说道:“这事就依此议,明日一早,叫徐承祖到武英殿来见朕!”
当晚,仁宗将日间之事,详细地告诉张皇后,张皇后说道:“皇上可还记得当年唐赛儿之事?”仁宗回道:“怎么会不记得呢?”
当时,白莲教佛母唐赛儿带领十大弟子,凭着武功法术,将官军逼得节节败退,若非太宗请得司马斌的援助,大明江山恐将不保。
张皇后再说道:“从此事看来,汉王恐怕已经和白连余孽勾结,他们为报当年司马府之仇,才会灭了司马一门。徐指挥使此去,不但要求得南宫府的谅解,更要能得到南宫一门的协助,否则,满朝武将,又有谁能敌得住唐赛儿一伙呢?”
于是仁宗写了一封密函,措词十分婉转卑下,仁宗知道,这些江湖人物只能以情理动之,绝不可用威权临之。尤其是南宫一门,自宋代开府迄今,仁风义举天下同钦,他这个做皇帝的,在南宫家人面前,也没有架子可摆。
隔天一大早,武英殿来了一名英挺青年,仁宗见了,也不禁赞叹道:“沉稳坚毅,果然不愧是将门之后”徐承祖参拜之后,仁宗屏退左右,将密函取出,并且将目前情势告知徐承祖,并责付他取得南宫府援助之任。徐承祖受命后说道:“陛下,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仁宗说道:“你若能完成此事,就有大功于本朝。早去早回,勿负朕望!”
徐承祖将密函贴身收好,回府整装。在他走出武英殿时,就觉得有人在跟踪。寻迹跟监,本就是阵战中之要目,徐承祖为将门之后,对这一套,并不陌生。他知道这次仁宗交付之任务非同小可,自己身上这封信,若是无法交给南宫府,反而被汉王手下夺走,那他就是家国社稷的罪人!
原来,自昨天众侍卫被赶出弘文馆后,侍卫中的间谍觉得事有蹊跷,将此事报知锦衣卫副指挥使兼北镇抚司计全。他们还说,因为仁宗和众大臣说话的声音太小,他们想偷听但是偷听不到!
这计全,事实上,就是宇内十凶的老大计无施。唐赛儿事败之后,白莲教徒全都隐姓埋名,躲在各地。唐赛儿和手下弟子检讨上回失败之事,觉得他们未能善用计谋,只是徒然地以白莲教之力,和全天下抗争,这样做,必然是死路一条!
于是这回,唐赛儿决定,一定要善用情势。遂由计无施带着白莲教的弟子,和汉王勾结。计无施易容改装成计全,由汉王安排,出任锦衣卫的实际负责人,再由计无施将白莲教下一一安插入锦衣卫。
这种作法,果然让白莲教的势力,再度急速地扩张!
这几天计全为了苏州方大昌的事,正搞得焦头烂额,茫无头绪。实因下手之人,手法十分干净俐落,半点线索也没;再加上损失了大批金银财宝,而汉王的军费需索甚急,更让计全头痛!
昨日仁宗和一班大臣的不寻常举动,立刻让计全联想到和苏州之事有关;今日仁宗又第一次召见徐承祖,计全想到徐家和剑魂山庄的关系,不禁瞿然而惊,心中想道:
“莫非苏州之事,为南宫所为?难道剑魂山庄竟有如此人才,能在如此短的时日,找到苏州,杀了方大昌,救出司马小儿?”计全细细思量着南宫一门近年来的人物。他觉得南宫云天过于方正,不可能看破自己的妙计;南宫剑秋虽然剑法高明,人品心性却有乃父之风,不足为虑;南宫烈秋是个书呆子,这几个月都在京师,也无嫌疑;南宫少秋是个天下有名的花花公子,传言已被南宫云天禁足于黄山,也不可能!那究竟会是谁呢?
殊不知,方大昌正是败在这位花花公子的手上。
计全受了江湖传言所蔽,误认南宫世家无人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出破绽,才敢大胆地对付无敌堡,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人揭出方大昌这张底牌,由此可见南宫少秋隐姓埋名于闹市中的先见之明!
计全左思右想,总觉得南宫府十分可疑,今后必须派人多加注意;而徐承祖面圣究竟所为何事,更要彻底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