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用的是核动力!
“也就是说,下到海底两百米,基本上用传统方法吸泥就已经是非常困难,成本也在急速飞升,如果雷先生是用来淘金那更吃力,甚至如果遇到指甲盖大小的小金矿金粒,吸泥机还未必能吸上去,毕竟黄金的密度可是非常大的!”
李经理的话让雷洪汕顿时觉着有些蛋疼,这种想要单纯靠增加吸力的办法最终还是有它自身的上限值。
所以人类在发现这种办法走不通后,又寻找新的办法来解决运输问题。
就目前来说,针对固体矿,现在有拖斗式采矿系统,连续绳斗,也叫连续链斗采矿系统、穿梭潜水器采矿系统以及管道提升与集矿机结合采矿系统这几种主流运输手段。
其中拖斗式采矿手段太单一,这种办法就是放个拖斗下到海底然后拖曳装满再慢慢拽上来。
这种办法最简单,投资成本最低。
但它的缺点也极为明显,一艘船通常一次只能放一个拖斗,而且拖斗下到海底后就无法精确控制,你看到左边有个篮球大的狗头金,但是拖斗在海流的作用下就是三番五次的往旁边跑,气死你!
同时还不能连续采矿,因为一个拖斗上下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这个时候,有大聪明就会想到,为啥我不搞两个拖斗呢?
一个上一个下,这不就把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倍吗?
嗯,想得很好,以后别想了。
因为脑子还不够聪明。
既然都已经想到用两个拖斗了,那为啥不搞一个绳圈状的连续拖斗呢?
这玩意就像是水车,长长的绳圈就像水车不断的转圈,上面的拖斗则像水车上的汲水捅,在绳圈上源源不断的把海底的矿料给运送上来。
这不更加提高效率吗?海底链斗、绳斗式 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
第一个局限就是深度不能太深。
因为绳斗有一上一下的两条线缆绳,那么在海底运动过程中,受海流的影响,两条缆绳很容易绞在一起变成麻花。
虽然可以放大船只的尺寸,也就是增加两条缆线之间相隔的间距,那么两百甚至三百米的船确实能保证两百至四百米深度还没事,但更深的海域呢?
如果用这个办法,船只必须要做的够大,甚至需要两条或者更多的船只,来保证两根线缆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不会绞在一起。
可这种办法并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
同时链斗法最也有着它的局限性,对海底地形要求较高,需要较为平坦以及没有什么坚硬障碍物的地方,要不然在海底突然多出一块巨石,这玩意就得卡死在巨石上。
以上还不是最麻烦的,不管是拖斗法还是链斗法,它最麻烦的是在采矿的过程,以及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沙卷涌和掉落。
这不仅降低了采集效率,而且也很容易造成对海底的污染。
在环保呼声越来高的现在,这种办法取个样做个海底研究没啥问题,但大规模的采矿很困难。
至于最后穿梭艇这些手段,虽然可以精确定点采集和避免了海底污染的情况,但成本高且运输量小,不太具备大规模开采的应用前景。
看过这些目前的海底采矿技术手段,雷洪汕也没辙了,这些东西他大概了解过一点,但没有那么详实,同时也预估到了海底淘金的巨大难度,但没想到居然这么困难,里面的技术难点这么大。
不过既然已经开启这个话题了,正好大家都有些兴趣,两人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继续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着相应的讨论。
因为雷洪汕也通过这些新装备,看到了另外一种海底淘金的可能性。
就例如照片中的集矿车。
它的作用就是一台在海底工作的矿车,不过比海底翻泥器更加的复杂和智能化,它能自动收集矿物,将多余的泥料这些东西摒除,也就是在海底除了采矿还直接进行了第一次的粗选、粗洗矿,从而保证每次运输都是纯度较高的矿料。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将这种集矿车和翻泥机进行结合……”
随即雷洪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意思很简单,既然运输难度较高,为了增加每一趟的运载量和价值,都会进行一道粗洗挑选,那能不能直接在海底进行一次水下洗矿,将无价值的泥沙、石粒给清除出去,提高矿料中的含矿率。
“这个……有点意思。”
听到雷洪汕这个想法,李经理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他也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很有趣。
因为不管是采集锰结核矿还是其它矿,它们的单质价值,也就是一克黄金对一克锰铁铜镍这些矿产,黄金那是遥遥领先一骑绝尘,后面的矿撵都撵不上!
但他们的矿料价值却有着巨大的差别。
一吨锰结核矿料中,它的有效价值成分基本占80%左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