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投入建设,城市的容纳量一定会被提高几个层次,一次解决吸纳大量人口进入成都的居住问题。
至于为什么造新城,因为旧成都城脆弱的排水系统,看得令人心塞,还得配合治理岷江。
因此在空间规划这一块,应昭决定一步到位,顺道解决一波城市人口拥挤,大量住户无法分田种地的就业问题。
而且这群人未来是他拉出去整顿地方建设的重要基础力量。
在农耕时代,你要问人口上二十万的城市在哪里,或许中亚一些地方可能会有,但你要问上三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城市在哪。
那一定是在中国。
想要节省粮食支出和粮食增产,那么精耕细作就得发挥到极致。
中国为什么能养这么多人?
就是精耕细作和良种的培育。
应昭也是被逼无奈,想要开发南边其实很难,尤其是温暖期。
你在寒冷的土地穿件皮大衣就能逍遥快活,可是在热带你中午十二点出去晒一圈,能活到三点不中暑,那就是牛人。
更遑论热带还有瘟疫、瘴气、虫蛇等等。
在空调和现代机械加入开发之前,开发热带等于送死!
现在的应昭宁愿带兵打上青藏高原,也比去热带开发要舒服。
所以四川只能从原本的世家粗放式庄园模式,改为包干到户的精耕细作模式,将土地变成一块块的精细化耕作方式,然后将多余的人口通过国家补贴和出钱的形式,往外扩张。
又或者提前塑造出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让整蜀州的资源都能运到这里交易。
如此,才能稳住基本盘的同时,还能改变传统的思维。
城市化的粮食消耗其实不怎么多,未来伴随着新粮的加入,和土地的开垦,粮产增多,就需要足够的市场维持粮价的温和稳定,同时城市化创造的价值却不见得会低。
尤其是应昭需要大量的文吏情况下!
他将世家们强迁入成都,就是为了这一部做准备的。
他们都入蜀了,在应昭的眼皮子底下干活,直接解决最基础的文吏需求,第二则是直接收获了一批素质不错的基础教职员工。
反正教材应昭打算先用大同书,之后在进行编纂统一的教材。
至于动手动脚掺沙子?
想看刀利否?应昭绝对表示欢迎,因为他没钱,但世家有钱。
自愿捐助了属于是。
董大日还在震撼,不管说一千还是道一万,他都不知道前前后后才出去逍遥了几天,居然变动这么大!
“可是武都如此遥远,为何现在各家都会挤到一起?”
这问题,让诸葛恒听得眼中失望流淌。
这就是这一代蜀中世家的家主能力吗?
白痴都能看出来的东西,居然还需要问为什么?
政令很早就下了!只不过迁徙前后有顺序罢了!
至于为什么堵在了一起,那是因为成都的路被压烂了,前头正在夯路修复,想要前进也没有那么快。
董大日显然没有反应过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