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重生之超强大享 > 第104部分(第2页)

第104部分(第2页)

这时的豆腐干,手掌那么大一块,才卖1角2分,到了21世纪之后,其价格在1…2元之间。虽然价廉,但凡从事豆腐和豆干经营的人,就没一个亏本的。

“这个啊,你们可想错了。木雕,家里一两个就差不多了,竹编也是这个道理。但是,豆腐干是食品,只要味道好,营养卫生,这可是每天都要吃的啊。”

“嗨,我们怎么没想到这儿呢。”欧阳永光和欧阳聪两人恍然大悟地说道。

“易书记,李村长,你们高家坝又有什么特色的东西呢?”对于豆腐干,差不多有了定论,但高家坝村有什么特色,赵无极真还不清楚。

易书记名叫易平,李村长名叫李康,亦算得上是高家坝村的能人。

“他们村的人啊,就是力气大。”欧阳永光“调侃”道。

“是啊,你不服?要不,两个村打一架如何?”易平的年纪与欧阳永光差不多,两人在一起时经常“拌嘴”。

“呵呵,赵乡长,我们村就是石匠多,几乎人人都会一手石匠手艺。”李康见赵无极露出疑惑神色,马上解释了一句。

“石匠?是一门不错的手艺呀,那你们村的人应该能挣到了钱啊。”赵无极可是知道,后世卢江有一个资产过亿的建筑老板,就是石匠出生,在卢江可算是大大有名。

“哎,挣钱哪那么容易,只有几个石匠常年在外帮工做活,大多数人都闲在家里呢。”易平解释道。

“我有一个想法,但是,你们不能只要高家坝村的人,其他村的人只要符合要求,你们也要吸收,我主张的是共同富裕。”赵无极从石匠出生的建筑老板想到了,凤山乡完全可以高家坝村为主,其他村的人为辅,组建一支建筑队啊。现在,县城里的建设项目也比较多,再加上自己与胡书记、安县长的关系不错,一支“凤山建筑队”,挣点小钱应该没问题。

“赵乡长,你说,我们一定照办。”易平和李康,难得意见如此统一。

后世的房地产公司,很多都是从建筑公司发展起来的,而建筑公司的前身,就是这种几十人几百人的建筑队。尼媒,说不定在自己手上还能诞生一个世界级的房地产公司呢。想到这里,赵无极的兴趣也高了起来。

“我准备组建一个新的企业,名叫‘凤山建筑队’;建筑队的支部书记由乡上派人担任,会计也由乡上派人担任;你们高家坝的人可以当队长、副队长,找6、7个人成立一个管理团队,其他的都是施工员或工人。至于建筑队的前期业务,我可以去帮你们联系。”

“哎,这个啊?”两人兴趣有些低落,他们想到了乡上几个不景气的企业。

“别灰心,听我说完嘛。”赵无极自然知道两人叹气的原因,“这个建筑队,乡财政只要45%的利润,你们管理人员可以分25%的利润,另外30%的利润用于企业发展。只要你们按照我说的办,我保证你们管理人员每年的收入在3000元以上;而普通工人的收入也会在600元以上。”

“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管理人员是否合格,得由乡上考察、任命,当然,第一批管理人员由你们高家坝村的人决定,报乡上批准就行了。”(未完待续。)

ps:  特别恭喜真不知好歹童鞋成为本书第二名“执事”。本章为定时发布,上传时间为早晨5点40分,童鞋们,看到星辰如此拼命,是不是有些感动啊?

173章 种瓜得豆(求订阅收藏推荐!)

卢江县有两个县属建筑公司,分别叫建一司和建二司,但因为体制原因,这两个企业几年后都将资产重组,成为股份或私营企业。

在这个时段,国营建筑公司地位崇高,端的是铁饭碗,有如“大爷”一般,他们高高在上,业务小了不愿意做,价格低了不愿意做,而且完工时间也不能保证。

因此,如果此时成立一个“凤山建筑队”,绝对有钱可赚。

“赵乡长,你说的是真的,真的有钱可赚?”李康有些兴趣。此时的村长,其补助非常低,要不是平时村民托他们办事孝敬两个,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风光。毕竟,村长的应酬也要多得多。

“要不,我们打个赌:如果你赚到钱了,分一半给我!如果没赚到钱,我负责赔你,每月赔50一年赔你600元,如何?”

“赵乡长,我哪能和你赌呢,我相信你说的。不过,这个建筑队如何组建呢?”李康终于表了态。

让赵无极没想到的是,两个村的书记和村长纯粹是因为心气不平来找他“麻烦”的,但闲聊之中说到的这两项事情,最后竟然成了凤山的支柱产业之一。

“凤山豆干合作社”,后来一直沿用着这个名字,其“招牌”还是赵无极亲自题写的。1986年11月初组建,11月下旬开始生产,最初只是简单的小袋装以及散装,小袋装的主要销售在梓州、卢江一带,其份量大约为20克左右,出厂价才4分钱一袋,零售卖6分或7分;但就这样,从1987年起,每天的销售都在10万袋以上,到88年,更是每天销售达50万袋。至于散装和大包装,则向梓州与卢江的餐厅供货。最早当然是在卢江美味烧腊销售。后来几乎遍及了梓州大大小小的餐馆。

后来“凤山豆干合作社”的产品“凤山豆干”扩展到了炒货、泡菜、腌卤、烧烤等,其口味也发展到了五香、麻辣、鲜香、孜然、咖哩等数种,产品共计20余大类500余品种,凤山乡的3000余名适龄女性,几乎都在这个合作社打工。产品销售到了东南亚等数个国家。

到2010年时,仅每天消耗的黄豆就达10万公斤即100吨,各类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元。仅此一项,凤山财政就能受益1亿元以上。

至于“凤山建筑队”,则以50个人,零资产起家,组建初期即1987年春节之前,大约三个月时间里。每个工人就挣了差不多200元,而凤山也分到了4500元利润。次年开春,建筑队扩展到200人规模;1988年改组为“凤山建筑公司”,有管理人员各类技术人员60余名,常年在公司的建筑工人达到600人以上,此后,几乎每隔两年就是一个台阶,2000年时扩张为“凤山房地产有限公司”。2005年再度扩张为“凤山地产集团”。年销售额达200亿元。凤山乡的收益也由年利润几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了2010年时,凤山乡财政每年竟然可以从中分到5亿元的利润。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凤山的合作社在缓慢的发展之中,凤山的几个企业也在垂死挣扎。但是,元旦节放假上班之后,凤山乡的四个乡镇企业领导却不约而同地找到赵无极。

这时,赵无极正在看乡经济办送来的经济发展报表。

木雕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五棵松村、大碑石村、龙王潭村、望龙村共计4个村,入社农户280户。12月当月销售收入14万元。

竹编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上河村、慈觉寺村、东沟村、西沟村共计4个村,入社农户310户。12月当月销售16万元。

生猪野养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大碑石村、五棵松村、龙王潭村,入社农户120户,年出栏野养野放生猪3600头。预计1987年全年销售收入204万元

豆干合作社(1986年底):主力为凤山村,其他村有零星人员加入,企业经营模式,入社农户180户,12月当月销售收入15万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