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女主三国一女多男高干文推荐 > 第141部分(第1页)

第141部分(第1页)

这两千俘虏确实存在着哗变的可能。但是,在孙策、黄盖、韩当这么三个猛人的带领下,暂时还没有人敢轻取妄动。于是,一路无事,就到了汝南。

……

汝南这边,袁术实行的是类似于刘虞的政策,以民为主,以军政为辅,凡事以民为先。打官司的时候,也明显地偏向百姓,因而秩序极好。百姓精神面貌极佳。虽然还没有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却也差得不远了。

当南城没有关闭城门。孙策没有贸然带兵入城,而是将士兵集合在远处,由黄盖、韩当看着,自己则孤身走到城门那儿报告。在城门官的指引之下,又见到了城防司小校。再由小校带路,最后找到了袁术。

袁术先没有见人。听说有雷薄的书信,便让人取了书信。看信之后,袁术才知道孙策为自己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在这里,我们发现雷薄这个人,虽然武艺不咋样,但人品还可以。并没有把别人的功劳写成是自己的。

袁术当即传见了孙策。由于城外还有两千俘虏兵,因而也没有多谈。就委任了一个校尉的职务。随即袁术唤出牛盖,让刘盖去接收那三千俘虏兵。让孙策在交付俘虏兵之后,还是回到袁术这里来。

袁术的做法,对孙策略显怠慢。其实并不是这样。此时的袁术,还算是勤政爱民的好官。满脑子想的就是做事。袁术也知道要跟刚刚投效的孙策谈谈话,套一下近乎,联络一下感情。但袁术却认为,应该先公后私。把那两千俘虏兵的事情先处理了再说。若是放着两千俘虏兵在城外,袁术实在是没有心情与孙策说笑。俘虏兵,就相当于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乱子。

孙策也没有说什么。袁术几句话交待之后,孙策就跟牛盖出城了。汝南这儿还有驻军,正是牛盖率领。牛盖接手俘虏之后,带到驻军营地,与原来的一万士兵一混,就不用担心了。接下来,再每日操练。过些时日,那些俘虏兵就不是俘虏兵了,而是自己的士兵了。

……

交了士兵之后,孙策带着黄盖、韩当,按照袁术的交待,又去见袁术。袁术在,也没有摆什么架子,直接就见了。袁术简单地问了问三人的姓名籍贯等等,三人说了。袁术就问三人是否知道孙坚,三人也如实说了。袁术道,原来是故人之子啊。倘若我有你这样的儿子,就算是立即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袁术语言倒是恳切的。三人听着也如沐春风。只是不一会儿,就进来了个文官,与袁术说事。说的那些事情,都是些农民种庄稼方面的事情。三人都不明白,就只有干瞪眼。好不容易,那名文官走了,转眼又进来两个说案子的。各执一理,争得面红耳赤,都想说服袁术支持自己。这一晃,天色就晚了。最后,袁术设宴,为孙策、黄盖、韩当三人接风,并叫了牛盖作陪。

席间,袁术显得非常器重孙策,言里话间,大有倚重之意。这让孙策也有一些小小的感动。接着,聊着聊着,话题就聊天孙坚身上去了。而关于孙坚在外面的事迹,黄盖、韩当自然是知道的,但却因为是家将身份,不好开口。而孙策与袁术相比,所知就大有不如了。因而孙策不断地询问父亲孙坚的事迹。而袁术也非常乐意讲述。讲到孙坚之勇,袁术神采飞扬。就仿佛讲的并不是孙坚,而是自己。

当然,袁术在讲述的时候隐瞒了一些事情,或者说,修改了一些事情。袁术曾经不发孙坚的粮草,那事儿却不能照实说。因而袁术就说,华雄不是入关了么,那汜水关是很难打的,必须要激华雄出关才行。而要华雄出关,一般的喝骂、激将,显然是不行的。因而孙坚自己就设下一计,让华雄前来劫营。后来,华雄果然来了。孙坚就佯装败退。其实不是真败,败退是计策之中的。

还算袁术有点良心,没有把计策说成是自己的。袁术这么说,主要是为自己遮丑,同时也有美化孙坚的意思。接下来,袁术就说,那华雄,中了孙坚的骄敌之计,次日果然前来搦战。被孙坚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

孙策毕竟年轻,又自小对孙坚崇拜,因而也就没有丝毫怀疑袁术所讲述的孙坚的英勇事迹的真假。一顿饭,吃得孙策热血沸腾。逐渐地,孙策开始对袁术滋生出一点好感。可惜,饭没吃完,问政事的人又来了。这次袁术干脆就不吃了,叫三人随意,然后就径直去处理汝南的政事去了。

从美化的角度讲,那么袁术此时就是勤政爱民的好官。因为勤政,而怠慢了孙策等三人。因为处理政事,而没有时间。又因为袁术没有很好地向三人解释,或者说袁术不通人情世故,所以才冷落了三人。因而,袁术是可以原谅的。

从丑化的角度讲,袁术还真的就瞧不起这三人。当然,袁术并没有忽略这三人。雷薄在信中说得明明白白,因而袁术知道这三人是武将,而且是不错的武将。于是,在袁术的心里,孙策等三人就有了个位置。而且那个位置,已经比雷薄要高。就跟纪灵差不多了。

袁术对纪灵还没有对孙策客气。袁术一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尊重过别的什么人。对孙策客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袁术对孙坚的愧疚。袁术已经做到最好了。只不过袁术的最好,孙策等三人依然不满意,依然感觉受到了轻慢。

从客观的角度讲,孙策这边也是有责任的。孙策此时是什么身份?就只是武将。有哪一家的主公对自己的武将多客气的?蔡琰够客气了,也只是对黄月英。田润原来对田兰客气,那也不算客气,就是在一起玩。田润对其他人,包括丈夫王越在内,都没有多客气的。曹操,著名的礼贤下士之人,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说武将甲的时候,曹操就称赞:真某某在世;赞乙的时候又说:倘使乙在此,吾安能有此之败;回头就把那个甲给否定了。

不得不说,孙策这边,没有把自己当作武将。孙策由于有两名家将在侧,时时以主公自居。因而才觉得袁术怠慢了自己。

第二卷 第211章 弃袁而走

第211章 弃袁而走

袁术走后,孙策等三人大感无趣。将最后那点酒喝了,也没有吃饭,就散席了。有下人领三人到袁术安排的庭院休息。

曾经有一个伟人,在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之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次日清晨,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他遥望南天,然后欣然命笔。

这里也有一个人,这人是孙策。孙策,当然称不上伟人,不过,至少也能算得上是一号人物。算得人物的人,也不是简单的人。俗话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反过来理解,真豪杰,就一定是重感情之人。

孙策也是这样。别的感情先别提,孙策对父亲孙坚的感情,那是不容置疑的。今日席间,孙策突然听到那么多孙坚的事迹,激动得心潮澎湃。孙坚的事迹。原本黄盖和韩当是知道的。但这两个家将却不会添油加醋。因而,两人择其主干的部分,曾经对孙策说过。干巴巴的,比起博物馆内的解说员大有不如。如今,袁术这么一说,就生动了,就完整了,就栩栩如生了,就进到孙策的心窝子里去了。

孙策睡不着,干脆披身起身,出了房间。走到中庭,望着天上明月,追思父亲的勇烈。向往之余,不禁又联想到自身。父亲如此的英雄,自己却沦落至此。酒气上涌,自律放松,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

孙策的故声惊动了一人。那人穿房过厅,走了过来,一瞧,便笑道:“原来是伯符!伯符兄何故如此啊?”孙策见有旁人,顿时惊醒,羞愧莫名。一看,也认得,这人乃是丹阳人。孙策早些年旅居舅舅吴景家的时候认识的,姓朱,名治,字君理。孙策道:“是朱叔啊。让朱叔见笑了。朱叔也在后将军这儿当差?”

朱治道:“先别说我的事。你我。也不是初次相识。尊父在日,若有不决,总要问我。今日伯符究竟遇何难事,不妨道来。让我替君参详、参详。”

孙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没事。我就是想起了先父。联想到自身,竟落泊至此,恨不能继父之志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