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晖透过淡薄的云层,丝丝缕缕地洒在众人暂居的小院里。屋内,气氛凝重而热烈,《墨韵千秋》的书稿零散地铺展在几张拼凑的木桌上,众人围坐,目光齐聚在苏御身上。此刻,他眉头紧锁,手中的笔不时在纸上勾勾画画,似在与无形的难题奋力博弈。
苏御轻咳一声,打破短暂的沉默,神色凝重地开口:“诸位,书稿创作至今,大家殚精竭虑,成果斐然。然随着内容渐丰,我察觉到一些问题,今日特召集大家商讨,欲对书稿框架做一番调整,以使全书脉络更为清晰,主旨更加突出。”说罢,他拿起一本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书稿,翻到一处,继续说道:“就如目前先秦部分,诸子思想阐述详实,可时代背景铺陈略显单薄,仿若明珠散落,缺了一条连贯的线将其串起。读者若不明当时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之乱世根源,便难以深刻领悟诸子思想诞生的土壤。”
众人微微点头,陷入沉思。周崇轻抚胡须,接话道:“苏兄所言极是,我在整理资料时亦有此感。先秦史料繁杂,我们在详述各家学说时,易陷入细节泥沼,忽略整体格局。依我之见,可在开篇增设一章,专门论述西周衰亡至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周室东迁、王权式微,到诸侯并起、兼并战争频仍,勾勒出一幅宏大且动荡的时代全景图,为诸子登场搭好舞台。”
陆文目光炯炯,赞同道:“周兄此策甚好,且不仅先秦,后续各朝代更迭、文化思潮转变之处,皆可借鉴。以秦汉为例,在呈现大一统王朝的恢宏气象与文化规制时,若先点明秦灭六国的波澜壮阔,以及楚汉相争的跌宕起伏,汉承秦制、独尊儒术等发展脉络便更顺理成章。这能让书稿如一部精彩史书,情节连贯,引人入胜。”
唐寅一直凝视着手中未完成的画作,此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文字框架调整,配图亦需同步。我原计划为诸子百家各配一幅讲学图,现若前置时代背景章节,我可先绘几幅乱世烽火图,如城垣倾颓、硝烟弥漫的战场,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以强烈视觉冲击,助读者代入情境,感受历史厚重。待诸子出场,画面再转至宁静山林、雅集讲学之所,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文化在乱世中的坚守与新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逐渐升温,却也不乏分歧。在谈及唐宋部分时,争议顿起。陈学究认为,唐宋文学昌盛,当以诗词歌赋为主线串联,详述唐诗宋词流派演变、名家逸事,展现华夏文学巅峰风采;林婉兮却提出,唐宋科技、商业同样蓬勃发展,若仅侧重文学,会失之偏颇,应增设章节介绍活字印刷、航海贸易等成就,呈现多元繁荣景象。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陈学究面红耳赤,激动道:“诗词乃唐宋之魂,多少文人墨客以笔抒怀,或豪放不羁,或婉约细腻,传颂千古。略去此精要,何谈唐宋文化?”林婉兮亦不示弱,据理力争:“文化非独文学一端,若无印刷术革新,诗词如何广泛流传?若无商业繁荣、对外交流,文化何来新活力?忽视这些,便是舍本逐末。”
苏御见状,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二位莫急,其实皆有道理。唐宋本就是文化大熔炉,文学璀璨夺目,科技、商业亦是异彩纷呈。不妨将二者融合,以时间为轴,分阶段阐述。如初唐百废待兴,先述科举推动文学兴起,再讲农业恢复带动商业初萌;盛唐时,文学高峰与丝路贸易、城市繁华并驾齐驱;至宋,宋词与活字印刷、海上贸易同步发展。如此,既能展现文化全貌,又突出各阶段特色,使唐宋章节层次分明,丰富多彩。”
众人听后,细细思索,渐渐面露释然之色,纷纷认可苏御的方案。一场激烈争论就此平息,新的框架思路在碰撞中逐渐明晰。
接下来数日,众人依计而行,全身心投入框架调整与内容优化。苏御统筹全局,反复斟酌各章节篇幅、衔接顺序,确保过渡自然流畅;周崇埋头古籍,为新增的时代背景章节搜寻确凿史料,从尘封典籍中挖掘点滴细节,以还原历史真实;陆文重新梳理文字,按新框架改写先秦、秦汉部分,斟酌用词,力求精准描绘历史变迁,让思想与时代紧密相连;唐寅则背起画具,外出采风,捕捉唐宋多元场景,从繁华市井到静谧书斋,从远洋商船到古朴书局,用画笔定格时代缩影,为配图注入灵魂;陈学究与林婉兮通力合作,整理唐宋资料,兼顾文学与科技、商业,分类归纳,为后续创作筑牢根基。
然而,调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框架变动,一些章节内容出现重复冗余,部分资料引用与新结构不符,亟需删减、修正。众人再次陷入苦战,逐字逐句甄别,反复核对资料出处,常常为一处细节争论至深夜。
一晚,月光如水,洒在小院。众人围坐桌旁,依旧对着书稿忙碌。陆文指着一处文字,疲惫却坚定地说:“此处关于唐代科举对文学影响的描述,与前文多有重复,且不够深入,依我看,可删繁就简,突出关键,如着重阐述进士科以诗赋取士如何催生诗歌创作热潮,催生哪些新流派。”众人纷纷点头,陈学究补充道:“同时,引用的古籍记载也需更新,我近日觅得一本唐人笔记,其中对科举考场细节、文人应试心态描述颇详,可替换此处旧资料,增强可信度。”
唐寅亦展示手中画作,略显苦恼:“我画这几幅唐宋市井图,原想展现商业繁华,可构图总觉杂乱,人物与景致融合生硬。”林婉兮端详片刻,建议道:“唐大哥,不妨聚焦几处典型场景,如热闹的瓦子勾栏,艺人表演、市民围观,突出人物动态与表情,以细节显繁华,背景虚化处理,避免喧宾夺主。”唐寅眼睛一亮,连声道谢,依言修改。
在这一次次自我否定、推倒重来的磨砺中,书稿愈发成熟。从先秦乱世的思想曙光,到秦汉大一统的雄浑气魄;从唐宋多元繁荣的绚丽画卷,到后续各朝各代的文化传承与变革,一条清晰、磅礴的历史文化脉络贯穿全书。每一页文字、每一幅配图,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底蕴。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苏御将整合后的书稿摊开在众人面前,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诸位,历经艰辛,书稿框架调整完毕,如今它已脱胎换骨,恰似一座巍峨大厦,结构稳固,布局精巧。这一路,大家齐心协力,攻克重重难关,未来之路虽仍漫长,但我坚信,《墨韵千秋》必能成为传世经典,为华夏文化传承立下不朽丰碑!”
众人围拢过来,望着焕然一新的书稿,满心欢喜。他们知道,这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担当。此刻,小院里洋溢着喜悦与希望,他们稍作休憩,便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向着书稿最终完稿的目标奋勇前行,无惧任何艰难险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