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一辈子依靠 > 第2章 亲人 人生种最坚实的靠山(第2页)

第2章 亲人 人生种最坚实的靠山(第2页)

你的消息,你的问候,是做父母的赖以安心的依靠。

有一封信,相信你读过之后,定会感慨良多。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最近很忙口,一般口,空闲口;我的功课优秀口,中等口,差口;最近一次考试成绩90分以上口,60分以上口,不及格口;身体很棒口,有一点不舒服口,很不好口;我准备在暑假口,寒假口,明年口回家……”这封信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孩子,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写信回家。现在,请你花一点点时间,在前面的空格里选择你目前的状况,划个’√‘,寄回给我们。信封我们已经写好并贴了邮票,随信附上。孩子,我们老了,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不要让我们久等。非常想念你的爸爸妈妈。”

现在,想必你已明白这究竟是怎样一封信了。透过这封不寻常的家书,我们似乎能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殷殷企盼的眼神。他们知道子女们忙于学习、事业或是生意,他们并不奢望子女们常回家看看,他们仅仅需要的是温情的牵挂和问候,哪怕只言片语,对于他们,也是莫大的慰藉。

我认识一对老人,他们惟一的儿子在遥远的城市里工作。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平日里最关心两件事,一是每天都会按时守在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前收看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儿子所在城市的气候变化;另一件事就是每日黄昏时分,他们总会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乡里的邮递员。有儿子来信的日子,是他们最晴朗最高兴的日子。两位老人不识字,他们有时会找村里认字的人代念;找不着的时候,他们就一遍遍地摩挲信纸,心同样是盈盈的满足。

许多时候,我们因为懒惰或是一心追求名利,慢慢忽略了亲情,忽略了一日比一日年迈的父母,忽略了双亲望眼欲穿的牵挂。千金散去还复来,亲情逝去永不返。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记了父母已经黄昏迟暮。说不定哪天,我们正为不失掉一次赚钱的机会而忙得天昏地暗的时候,却惊悉自己永远失去了至爱的亲人。所以,天下的儿女们,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吧!或是认真地写封信,告诉双亲:好想你们!这些许的点滴将会使他们获得如此大的慰藉和满足。否则,“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世上最痛彻心腑的愧疚和遗憾。

“家书抵万金”,儿女是父母的最大依靠。其实他们的要求很低,只言片语足矣。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的,也是无法偿还的,但需我们永远铭记。

母亲是不求回报的“佛”

世界上有两种爱最值得你珍视--父爱和母爱。如果说父爱是博大的,母爱则是无私的。父爱是永恒的太阳,那么母爱就是你一生的财富。

一位外国诗人说:“伟大的母爱永远是孩子安全的庇护所,她是孩子长大成人强大的保证!”是啊,如果一个人不享受母爱阳光的普照,他的生命质量真的是不堪设想。

母爱是一处港湾,让我们远离风浪,享受安宁。

母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看清了前进的方向,获得信心。

母爱是雪中的炭,给我们温暖;是饥饿时的面包,给了我们充实;是孤独时的亲情,给了我们慰藉;是失败时的鼓励,给了我们信心。

母爱是游子听到的思乡曲,心总是被故乡所牵,母爱是连接风筝的线,永远不要飞得太远。

对于这深沉的﹑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我们更应该去懂得珍惜,懂得回报,赶快为自己的母亲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的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一枚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一只母羚羊为救小羚羊,在跨越峡谷时,母子俩同时跳起,但在弹跳的一霎那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才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第二次支点跳起,顺利到达峡谷对面,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跳起,落入深谷摔死了。这一幕感动了一个盗猎者,他跪倒在地,含着泪把罪恶的猎枪扔进了山谷。

是什么支持着小羚羊跳过山谷?是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让藏羚羊选择牺牲自己,保护儿女。物尤至此,人何以堪!

母亲是佛,但她没有怜悯,没有施舍,甚至不求一束香火,不需一次祈祷。她只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的生命,给我们的一生照明道路。

母亲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能影响你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你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人生准则,并让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郑善果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为官勤谨公正,以清廉节俭著称。郑善果的这些优良品德是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分不开的。

郑善果的母亲是清河(今山东临清县)崔家的女儿,13岁时,嫁给郑善果的父亲郑诚。后来,郑诚在与尉迟迥的叛军交战时战死在沙场。郑善果的母亲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郑诚因为是为国而死,朝廷对他的家属照顾。郑善果刚刚成年,朝廷任命他为鲁郡太守,负责一郡的事务。

郑善果的母亲贤淑开明,从小涉猎经史,通晓治国方略。每当郑善果出堂处理事务时,其母总是在后堂探听察看。郑善果如果处理得当,母亲非常高兴,儿子回来后母子二人相对谈笑一番。一次郑善果无故对属下任性使气,母亲非常生气,在家里蒙着被子哭泣,连饭也不吃。郑善果处理完公务后,跪在母亲床前不敢起来。母亲对他说:“我并不是对你生气,而是为你们郑家感到惭愧。你父亲是何等忠诚勤勉之人,在职任官时公正廉洁、认真负责,后来为国捐躯。我一直期待你能继承父亲遗志,不辜负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我一直担心的是,你幼年丧父,我又是一个妇道人家,对你的教育慈爱有余而威严不足,致使你妄自尊大,任性使气,以骄纵为乐,处事失去公正。如果你老是这样,不思悔改,不但遗失家风,还会有损于朝廷法度。要是你因此丢官弃爵,自取罪责,我死之日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郑善果听了,痛哭流涕,发誓再也不敢了。由于郑善果依靠母亲的言传身教,树立了良好的品德和作风,终于成为一个兢兢业业、清廉节俭的清官。

我们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把全部的心血与汗水倾注在子女的身上,而不计一丝报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离不开母亲平时的谆谆忠告。母亲的忠告是你通向成功之路的精神食粮,也是你一生必不可少的无价之宝。

家有贤妻自有福

有人说,男人在一定意义上是女人造就的。那么,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玄武门之变”时,她帮助李世民精心筹划,事后规劝李世民以抚为主。身为后宫之主,她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对待皇子、公主,她谆谆教诲,爱而不溺;每当太宗有过之时,她细心规劝,做到“忠言’院耳”。

在封建社会,女人似乎是男人的附属品,历史并没有她们的舞台,长孙皇后则以其优秀的品质,温柔、克己、大公无私的品德塑造了一个母仪天下的形象。

长孙皇后是一个美貌、才华出众的女人,但她更可贵之处是她的品德。佐夫成事、教子成才、勤俭持家,待人接物谦恭有礼,居高位而克己正身……正因为如此,她的品德,让后人敬仰。

自古皇宫佳丽无数,皇帝都好色风流,嫔妃帝后的生死、更迭在皇帝眼中是平常的事,然而长孙皇后绝非一般嫔妃帝后可比,她在李世民丰功伟绩的一生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李世民对她念念不忘。

李世民率领精兵猛将成功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一举登上了皇位。长孙皇后沉稳、冷静的个性在这次政变事件中初露峥嵘。

一个人的个性还能从一些生活琐事中体现出来,下面我们再看看长孙皇后性格中节俭的一面。

玄武门政变,李世民除掉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就顺水推舟地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功垂千秋的唐太宗由此登基,长孙氏也由秦王妃改封为皇后。

此时,百废待兴,长孙皇后虽身处皇宫,但她深知民生艰辛,便率先在宫中提倡节俭,平日的穿着打扮从不华丽,日常的用品也是仅仅够用就行,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而且,她的这种节俭行为,并没有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改变,一直到死,她仍注意节俭。

我们再说说长孙皇后的明礼聪慧。她非常尊重自己的夫君,但每当太宗有过时,她总会巧妙地进行劝谏。

唐初重臣房玄龄因一件小事被李世民免了官,这件事被当时正在生病中的长孙皇后知晓。她用极其微弱但却清晰的声音规劝李世民道:“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忠心耿耿,当年的许多机密谋划,都是他的功劳,并且从未向外人泄露过半句,像这样的人,非因十恶不赦之罪,愿陛下千万不要轻易弃逐,不然数十年来追随你的大臣都会寒心的。请陛下三思。”望着她期待的目光,太宗重重地点了点头。

“自古圣贤都崇节俭,只有无道之君才大兴土木、劳费百姓。妾这一生无益于人,死后也不必留害于世,但求人土为安。请陛下依山而葬,不必起坟,也无须棺椁,所需之物,都用木瓦,俭薄送终,就是陛下对妾的一片心意。”这便是一个皇后的遗言。

长孙皇后阴柔明哲、克己奉公的性格写在“玄武门之变”中,写在“贞观盛世”上,写在大唐江山上,更刻在盛唐老百姓心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