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人说:不要让仇恨蒙蔽你的双眼。仇恨就像是一个无底的黑洞,最终只会让你一错再错。在仇恨的岁月里,最痛苦的不是你憎恨的那个人,而是你自己。世间法中,只能得到福德,得不到功德。所以,一定要有清净心。清净心最大的敌人就是仇恨。当你生起嗔心的时候,清净心就没了,不清净的心中,是生不起功德的。我们要学会剔除心中的仇恨,这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宽恕,更是对心灵的救赎。
给仇恨画上句号
几世纪前的一个傍晚,亨利·梭罗在沃登湖畔漫步,听着猫头鹰的叫声,他用鹅毛水笔写下:“无论是短暂的,还是长远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
梭罗接着写道:“但是仅仅为一件小事付出无价的生命,就是蠢事。”可是吉尔博特与苏利文就这么做。他们了解如何创作出欢乐的歌词与轻快的音乐,却不明白如何给自己创造快乐的生活。创作出欢乐的歌剧,他们游刃有余,但是他们不懂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仅仅为了一块微不足道的地毯,他们为了它的价钱争论了好几年。吉尔博特发现苏利文为新戏院购买了一块地毯,看到账单时,他暴跳如雷。二人为此闹僵,此后再不谋面。苏利文先创作出曲子,然后寄给吉尔博特填词,吉尔博特填好词后再回寄给他。有一次,二人不得不同时上台谢幕,为了不看到对方,他们站在舞台两侧,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致礼。他们都不如林肯胸怀博大,不能及时给怨恨一个“句号”。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的朋友斥责他的政敌,林肯说:“大概我不懂得仇恨是什么,你们怎么比我更怨恨他呢?我觉得这种怨恨不值得付出了。谁能浪费如此宝贵的时间去争执不断呢?如果有人诬蔑我,我总是不再回忆。”
富兰克林7岁时,犯下了一个让他70年都难忘的错误。这个7岁的小孩爱上了一只口哨。他兴高采烈地跑进玩具店,连价钱都不问就把他所有的铜板摊在柜台上,买了那只口哨。70年后,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我跑回家,开心得要命,在屋子里到处吹口哨。”可是当他的兄弟姐妹发现他付的钱超过实际口哨钱时,他们便嘲笑他的愚蠢,富兰克林说:“我一下子就气哭了。”
多年后,富兰克林任驻法大使并且出名后,仍没有忘记这件事,“口哨带来的一时快乐远不及后来的懊恼”。
不过最后,富兰克林还是从中得到启发:“长大后,我发觉许许多多的人都犯过这种错误。简言之,我发现人们惨痛的教训大部分来自估计方面的失误,他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吉尔博特与苏利文都付出了太高的代价还有我这种无名之辈也有过很多次相同的经历。两本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及《安娜·卡列尼娜》都是大文豪托尔斯泰所作,依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记载,在他生命最后的20年,托尔斯泰“几乎受到全世界的崇敬”。据记载,在1890年至1910年间,仰慕者常在他家门前徘徊不去,只为目睹这位文豪一眼,听到他说一句话,或者摸一下他的衣服都会使人感到荣幸而自豪。他随口一句话,都有人记录,他简直被偶像化了。可是说到他真正的生活,他什么观念也没有,托尔斯泰70岁时还没有富兰克林7岁时的悟性。
托尔斯泰与他深爱的女子结婚生子,他们曾经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甚至一起祷告上帝让他们永远过上快乐的日子。可是他的太太嫉妒成性,曾伪装成农妇,跟踪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慢慢地她越来越嫉妒,甚至嫉妒自己的亲生子女,她曾经用枪把女儿的照片射出一个洞,还曾自残地拿着一个鸦片瓶在地上打滚,把孩子吓得惊魂不定。
托尔斯泰是怎么做的呢?摔家具也没什么,可是他做得更离谱。他留下日记,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在他的太太身上,他决定让未来的子孙同情他而怪罪他的太太。他的太太又是如何针锋相对的呢?当然是把那几页撕下来烧掉。她也开始记日记,把他描述为一个恶棍。她甚至写了一本名为《谁之过》的小说,还在书中把自己描述为一位烈女。
最终的结果是,这唯一的家变成了托尔斯泰所谓的“疯人院”,显然有数条理由如此称呼。他们都有强烈的欲望要使对方恶名远扬,他们所忧虑的正是我们的想法。难道我们真会去评断其中的是非曲直吗?不,我们忙自己的问题尚且来不及,谁有空去想托尔斯泰的忧虑?这是多么昂贵的代价啊!在那炼狱中煎熬半个世纪,只是没有一个人能先喊“住手”!没有一个人能评估其中的损失,然后说:“让我们立刻停止敌对行动吧,平静的生活已经被我们破坏了,立刻结束吧!”
获得心灵宁静的秘诀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念。相信大家只要先定下一个基本极限,我们的忧虑就能消除50%,这个极限是付出多少生命代价为每件事忧虑的极限。
《百喻经》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人心中总是很不快乐,因为他非常恨另外一个人,所以每天都以嗔怒的心,想尽办法置对方于死地。
于是,他便向巫师请教:“大师,怎样才能解我的心头之恨?如果催符念咒可以损害讨厌的人,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学会它!”
巫师告诉他:“这个咒语会很灵,你想要伤害什么人,念着它你就可以伤到他;但是在伤害别人之前,首先伤害到的是你自己。你还愿意学吗?”
尽管巫师这么说,满心怨恨的他还是十分乐意,他说:“只要对方能受尽折磨,不管我受到什么报应都没有关系,大不了大家同归于尽!”
为了伤害别人,不惜先伤害自己,这是怎样的愚蠢?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怨恨情仇天天在上演,随处可见这种自缚心结。仇恨就像债务一样,你恨别人时,就等于自己欠下了一笔债;如果心里的仇恨不断增多,活在这世上的你,就永远不会再有快乐的一天。
一念嗔心起怨恨,就会让人陷入愚痴,如同自己拿着绳子捆住自己,不得自由,而且会越勒越紧。
“冤仇宜解不宜结。”意思就是说仇恨很容易结下,但是,解决它的办法不是让仇恨更深,而是要化解仇恨,不能让它再毒害我们的心灵。而要想化解仇恨,就必须要有发自内心的慈悲,这是脱离怨恨之狱最有效的方法。仇恨就是我们越理会它,它就会越膨胀。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总会有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产生摩擦、误会,甚至是不愉快,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淡化矛盾,捐弃前嫌,握手言和,而不是让仇恨的袋子不停地膨胀,让仇恨的种子根植于心。
把仇恨写在沙滩上
在人际交往中间,有恩惠,也有怨恨,一个人如何对待恩惠和怨恨,这可能决定这个人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原谅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记住别人曾经对你的好,这样会给你带来一种身心的平和。如果你拒绝忘记那些微不足道的陈年往事所引起的愤怒,你就不能体会到这种平静。
对待怨恨,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是要放在心中继续计较、折磨自己。第二是放下过去,重新创造新的生活。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后者。那么,我们就一定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抹去自己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征途中,你才能不生气。
在二战期间发生过一件事:一支部队在山间与敌军相遇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激战过后,大部队已经撤走了,有两名战士没有跟上部队,并且最终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二人在山中艰难地行走着,为了有信心走出大山与部队取得联系,他们一直互相支持、鼓励、安慰。几天过去了,他们仍没有赶上部队,身上仅有的干粮也吃光了。
忽然,他们发现了一窝兔子,两人一起抓住了几只兔子。就这样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眼看就剩下一点兔肉了,他们谁也不舍得吃那仅有的一点食物。
又一天,他们再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以为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战士中了一枪,随即倒在了地上。
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一看,幸亏子弹打在了肩膀上。他害怕极了,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撕下自己的衬衣包扎了战友的伤口,把仅有的兔肉也给战友吃了。
当晚,未受伤的士兵一边不停地照顾受伤的战士,一边念着母亲的名字。当时他已经是饥饿难忍了。他以为他们熬不过那一晚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去的。第二天天明,他们很幸运的被路过的部队救了出来。
事隔多年,未受伤的士兵给受伤的战士来了一封信请求他的原谅:“亲爱的,请你原谅我,你知道吗?我曾经对着你开了一枪。我真的为我这样做感到难过,以至于这些年我都陷在自责中。”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战友在回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那就是你——我的战友。当时在你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你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你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明白了,你想独吞我身上背的兔肉,我也知道你想为了你的母亲而活下来。”并且,他在最后写道:“请你相信,如果你不提起这件事我早已忘记,我只是记得,你为我包扎伤口,让我吃了仅有的食物。你做的这些让我很感动。我一直都清楚地记得你照顾我的那个晚上。”
未受伤的士兵看完信后眼睛红红的,久久没有把信放下。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也避免不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小的误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互相理解,多感激别人的恩惠,并学会忘记那些别人对你的不好。像那个士兵,他连自己的战友对自己开枪那种对生命的威胁都能原谅,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怨恨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因此,不要总是对这些矛盾耿耿于怀,对对方怀恨在心。我们要记住别人的好,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就会减少许多,人与人的交际将会更加的和谐,生活也会更加的温馨。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忍耐是痛苦的,但是,它的结果却是甜蜜的。”
因此,我们要把仇恨写在沙滩上,忘记怨恨,让这些仇恨都随风而去。而要时时记起别人的恩惠,这是一种难得的美德。怨恨积压在心中是一种既不利人也不利己的事情。如果我们能试着把它忘记,你会惊奇地发现忘记怨恨是一种洒脱。一个人想在交际中不断取得进步,就必须做到这一点。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