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宫廷政变相关的历史事件 > 第27章 靖难之变(第3页)

第27章 靖难之变(第3页)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又征调六十万人马,号称一百万,向北平挺进。燕王率军迎战,两军主力在白沟河(今河北大名附近)相遇。经过一天的苦战,官军人多势众,燕军受挫,人心不安。

燕王为了扭转战局,鼓舞士气,亲自率领七名骑兵带头闯阵。八匹马在官军阵中来回奔驰,进退一百余次,杀死了很多官兵。官军飞箭如雨,但都不敢射伤燕王,只能射马。燕王见官军不敢伤他,更加奋勇。他的战马换了三次,三支箭囊中的数百支箭也全部射光了。他索性扔了箭囊,只提着宝剑左右拼杀。他手中的宝剑因为杀人太多,锋刃已残缺不全,不能再用了。就当他准备返回本军阵中的时候,突然马失前蹄,将他摔倒在河堤之下。官军勇将瞿能奋勇杀来,几乎生擒燕王。燕王急忙徒步登上河堤。李景隆怕中埋伏,竟然不让官军上堤追击。燕王次子朱高煦见事态危机,急忙率数千名精锐骑兵,前来与燕王会合。

日近中午,旋风骤起,将李景隆帅旗刮倒。官军有些慌乱。燕王乘机以劲骑从背后突入官军阵中,官军顿时大乱。燕军乘风纵火,官军营垒一片火海。这一仗,官军损失惨重,丢弃器械辎重无数,斩首及溺死者十余万,横尸一百余里。勇将瞿能父子等阵亡。李景隆单骑逃回德州。

五月,李景隆自德州逃到济南,燕军跟踪而致。此时,官军尚有余众十余万。李景隆仓促应战,布阵未定,就被燕王率骑兵击溃。李景隆仅以身免。

官军的第三次北伐又失败了。

黄子澄闻讯大哭,不得不奏闻建文帝,要求诛杀李景隆,惩处他两次大败、丧师百万的大罪。副都御史练子宁也上疏,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李景隆哭着请求饶恕,建文帝竟没有问罪。

燕王大败李景隆后,乘胜攻打济南。山东参政铁铉闭门固守。燕王连续攻打三个月,损兵折将,济南城依然完好如故。燕王恼羞成怒,竟下令堵塞城外一切河流,用大水灌城。城中百姓人心惶惶。铁铉召集诸将商议对策,决定用诈降计挫败敌人。

计议已定,铁铉令守城士卒昼夜啼哭,又大开城门,派人对燕王说:“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愿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当时燕王正因济南久攻不下而苦恼,一见铁铉愿降,非常高兴。因为占领济南后,即使得不到南京,也可以阻断南北,划中原自守。于是,他下令退军,自己则率亲兵数人进城。可是当他刚刚催马走进城门,忽然头上一声巨响,一块重达千钧的巨大铁板急落下来。燕王眼快,急忙勒马后退,但马头还是被砸碎了。

燕王大怒,立即调来重炮攻城。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城墙上出现了一个缺口。燕王正在得意,忽然从城上悬出一块大木牌,挡住了缺口。木排上端端正正地写着七个大字:太祖高皇帝之位。燕王气恼已极,却再也不敢放炮轰击了。铁铉又不时出兵突袭燕兵。燕王虽然气愤,却也无可奈何。道衍劝他说:“师劳矣!请暂还北平以图后举。”燕王无奈,只得撤围,回到北平。铁铉乘势收复德州。

济南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燕王不可战胜的神话。建文帝闻讯大喜,晋升铁铉为兵部尚书。

九月,建文帝以历城侯盛庸为大将军,率兵北伐。十月,燕兵攻克沧州。十二月,两军在东昌(今山东聊城)遭遇。战前,盛庸、铁铉宰牛犒赏将士,誓师鼓励士气,挑选精锐,背城而阵,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当时,燕军屡战屡胜,燕王有些轻敌。刚一交手,很多燕兵就为火器所伤。燕王亲率精骑冲击,被官军团团围住,朱能等奋力死战,才将他救出。张玉不知燕王已经突围,又冲入敌阵,被官军斩杀。盛庸乘胜冲杀,燕军大败,死者无数。这一仗,燕王几次陷入危境,但由于建文帝严令不准伤害他,还是被他突围走了。

建文三年三月,燕军进攻真定,盛庸从德州出援解围。两军在夹河(今山东莱芜境内)列阵交战。第一天交战,互有胜负,傍晚各自收兵回营。第二天又重新开战。官军在西南,燕军在东北。燕王亲自督战。双方军队往来冲击,从辰时打到未时,互有胜负。正在相持不决之际,忽然东北风起,尘埃满天,沙粒击面,咫尺之内不见人。燕军乘风大呼,奋勇冲杀,钲鼓之声惊天动地,官军大败,自相践踏,被燕军一直追到滹沱河边,死者无数。盛庸逃回德州。燕王战罢回营,尘土满面,诸将都认不出他来了。听到他的声音,才纷纷上前拜见。

官军的第四次北伐,也被击败。至此,官军四次北伐,先后丧师二百余万,再也没有力量大举北伐了。

建文帝接到败报后,下令罢免齐泰、黄子澄的官职,表示要与燕王和解,实际上是派齐、黄出外募兵。四月,燕王上书建文帝,表示只要朝廷召回进攻燕军的吴杰、盛庸、平安等军,自己就撤军回藩。建文帝问计于方孝孺,方孝孺请建文帝暂且与燕王书信往来。同时,急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渡卢沟桥,捣北平。建文帝依其计。

五月,燕王驻兵大名。吴杰、平安等分兵断其粮道。燕王派指挥武胜到南京上书,指出吴杰等人断其粮道,和朝廷诏旨相违背。建文帝得书,有罢兵意,为方孝孺劝止。同时,将武胜下狱。燕王闻讯大怒,派遣都指挥史李远率轻骑六千南下,伺机焚烧官军粮饷。六月。李远令士卒易官军甲胄,插柳枝于背为标记,过济宁(今属山东)、沙河(今属河北),直至沛县(今属江苏),官军都没有发觉。朝廷粮船数万艘、粮食百万斛全部被烧毁,军资器械也化为灰烬,连河水都被烧热了。消息传来,京师大震。德州于是缺粮。李远回军途中,盛庸派兵截击,又为李远击败。

七月,平安自真定乘虚进攻北平,燕世子朱高炽派人向燕王告急。燕王令刘江回援。刘江率兵渡滹沱河,白天大张旗帜,夜里多举火炬。平安以为燕王大军将至,退回真定。

这时,方孝孺侦知燕王次子朱高煦野心勃勃,欲谋夺世子位,就建议采用反间计,以削弱燕王。建文帝命他草拟诏书,封朱高炽为燕王。但朱高炽很有头脑,接到诏旨连看也不看就连同使者押送到燕王军前。燕王原先听到谣言,又有朱高煦从中挑拨,竟以为朱高炽当真要归顺朝廷,正要下令处死他。这是朱高炽派来的信使及时赶到了。燕王看到了没有启封的诏书,说:“险些错杀了我的儿子!”

十一月,燕王回师北平。

这时,燕王起兵已经三年,所得到的地方仅有永平、大宁、保定等处,其他地方随得随失,军队也损失很多。官军力量仍占优势,而且不时告捷。与整个国家相比,他所占领的地方仍然不过是弹丸之地。每念及此,燕王颇感忧虑:连年用兵,何时才能有个结果?万一朝廷重新谋划,起用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自己还能支持下去吗?

正在焦虑之时,和尚道衍前来献计:“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有些因行为不法,受到建文帝惩处的宦官逃来北平,他们也认为京城空虚可取。于是,燕王决定逾城不取,直趋南京。

十二月,燕王出师北平。

建文四年正月,燕兵由馆陶(今属河北)渡黄河,一路上攻汶上(今属山东),破沛县,越徐州,四月到达淮水岸边。

燕军正在渡河的时候,官军将领平安、何福等杀来。双方为争夺渡桥展开激战。何福在南岸奋勇阻击,平安从燕军背后猛攻。燕军渐渐失利,猛将陈文为何福所杀,另一猛将王真也为平安包围,被迫自刎。平安挺槊追击燕王,不料马失前蹄,被燕王逃脱。

两军隔河相持数日,互有胜负。不久,魏国公徐辉祖率军杀到,与燕军在齐云山(今安徽南部休宁县西北)展开大战。燕军三面受敌,名将李斌战死。燕军连失骁将,士气骤然低落。加上阴雨连绵,天气湿热,诸将纷纷劝说燕王回师,燕王执意不从。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建文帝却调徐辉祖回军保卫南京。徐辉祖一撤,何福军顿时势孤。燕王又乘机夺得官军粮草,并连夜劫营。官军大败,何福逃走,平安等将领被俘。

燕军反败为胜。乘胜攻占泗州(今安徽泗县)盱眙、扬州、高邮、仪真等地。燕军兵船往来长江之上,旗鼓蔽天,声威大震。

听说燕兵日渐逼近,满朝文武各个慌张。一些大臣为自全计,纷纷要求外出守城。无可奈何之计,方孝孺建议割地求和。可是,建文帝两次派人求和,甚至要把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燕王,燕王也不答应。

六月三日,燕王誓师渡江。但见舰船相接,旌旗蔽空,金鼓大震,长江为之不波。登岸一战,官军崩溃。镇江等处守将望风而降,南京城已变成一座孤城。建文帝无计可施,唯与群臣相对痛哭。

六月十二日,被建文帝免罪不杀的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入城。守卫南京的二十万大军,不战而降。

血溅明宫

建文帝听到金川门失守、燕军攻入城中的消息,便在宫中放起大火。皇后马氏带着七岁的太子投火自尽。建文帝正要拔刀自刎,被翰林院编修程济等人拦住,劝他说:“不如出亡。”这时,一个太监说:“当年太祖临终时,曾留下一个箱子,收藏在奉天殿左壁,让遇有大难时打开它。”众人果然从那儿找到一个红箱子。打开一看,见里面有三张度牒和袈裟、鞋帽、剃刀等物,还有白金十锭。建文帝见状大哭,叹息着说:“这是命啊!”于是,程济等上前为建文帝剃发易装,让他扮成和尚从地道中逃出。

南京陷落的当天,就有一些大臣叩头劝进,燕王假意推辞。以后几天,接连有人上表劝进,最后诸侯王也叩头固请,燕王这才答应下来。六月十六日,燕王兴冲冲地起驾进城。将进城时,翰林院编修杨荣发现了漏洞,连忙跪下提醒:“殿下是先进城,还是先拜谒孝陵?”燕王脸一红,连忙赶到明太祖陵前祭告一番,假惺惺地洒了几滴眼泪。

燕王进入皇宫,除了少数为自己通风报信的宦官、宫女以外,把其余数以千计的宦官、宫女都下令处死,清宫三日。他到处搜捕建文帝,在灰烬中扒出残缺不全的马皇后的尸体,听说是建文帝,便用衣袖遮住脸,哭道:“这个傻孩子,你怎么弄成这样!”

建文帝的三个弟弟都被废为庶人,后来皆不得善终。建文帝的幼子文圭,搜出后被囚入密室,直到明英宗天顺年间才被释放。那时他已经五十七岁了,连牛马都分辨不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