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是一种精髓;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
3.生命之舟需要轻载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
《百喻经》里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滚落了一颗在地上,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猕猴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一颗豆子的踪影。
最后猕猴只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回头准备拿取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怎知那颗掉落的豆子还没找到,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却全都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颗也不剩了。
年轻时,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如果缺乏理智判断,而只是一味地投入,不也像故事中的猕猴只是顾及掉落的一颗豆子。等到后来,终将发现所损失的,竟是所有的豆子!想想,我们现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弃了手中的一切,仅追求掉落的一颗!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耽误了更远大的前途;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
让我们从猴子悲剧中吸取一个教训,牢牢记住:该松手时就松手。
4.拿得起,放得下
世界没有绝对的“得”,也没有绝对的“失”。也许你得到了一个苹果,却失去了一个梨;也许你失去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你却又得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非常大的诱惑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
有首禅诗吟咏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个人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度量。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譬如说,你爱上了一个人,而她却不爱你,你的世界就微缩在对她的感情上了,她的一举手、一投足、衣裙细碎的声响,都足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为你快乐和痛苦的源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是尽管不断的努力,却遭来不断的挫折,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我们努力就能实现的,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我们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要学会舍弃。
欧洲金雕筑巢于高山悬崖,它以尖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宣布自己是天空的王者。金雕一窝,只孵出两只幼雏。在食物不足的年份,小金雕就会挨饿,金雕妈妈也只能眼看着孩子饿得嗷嗷叫。到这时,两只小金雕就用力互相挤靠。结果总是相对弱小的那只被挤下山崖摔死。而这时的金雕妈妈又总是容忍这种“兽行”。
人是难以理解金雕的,但是面对残酷的饥饿,金雕必须如此,否则就会全部饿死。其实这是物竞天择的必然,我们人类不也时时面对着痛苦的放弃么?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而有的人为什么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所以,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所以,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选择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只有这样,你才活得轻松而幸福。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崔琦的成功,也是因为他们勇于放弃的结果。
“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杨振宁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于1943年赴美留学,他立志搞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于是,由费米教授安排他,跟有“美国氢弹之父”之誉的泰勒博士做理论研究,并成为艾里逊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艾里逊实验室里的成员戏称杨振宁是爆破专家:“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不得不正视自己: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在泰勒博士的关怀下,经过激烈的思想交锋,杨振宁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调整到理论物理研究上,从而踏上了物理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假如他一条道走到黑,恐怕“杨振宁”至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符号。
而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崔琦放弃了世人眼里炫目的东西,为他赢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也就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舍得,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舍得才会有另一种获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舍去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舍去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舍去咖啡和可乐;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舍去眼前的虚荣。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智者带着一个年轻人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仓库。这仓库里装满了放射着奇光异彩的宝贝。仔细看,每个宝贝上都刻着清晰可辨的字纹,分别是:骄傲,正直,快乐,爱情……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