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到底怎样教育孩子才是对的 > 第五章 独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第1页)

第五章 独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第1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平等地语气和孩子谈话、沟通,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独立的孩子,让孩子试着自己吃饭、穿衣、叠被,通过一件件小事情来告诉孩子说明他已经长大了,孩子也想得到结论来证明自己是独立的。

036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让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

美国一位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曾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因为今天的幼儿长大后将面对的是:急剧的社会变化,迅猛的科技发展,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性”。因此,父母培养孩子具备“独立性”,被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之一。

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依其不同的方式存在。儿童时期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萌发时期。一般健康幼儿在三岁前就有意志萌芽,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意愿,如“我要……”“我自己……”。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除了培养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些复杂内容的活动。如收拾玩具、缝扣子、洗碗筷,摆碗筷、桌椅,到不远的地方买东西等。唯有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自始至终贯彻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的家长常常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疼爱备至,常常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而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件事情都有长辈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什么事也不会做,什么事也不愿做。长久如此的话,孩子就会习惯让父母帮他做所有的事情。

格格是个成绩很好的学生,今年暑假以全校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考取了市重点一中。全家人都很高兴,亲戚朋友也向格格一家贺喜,都说格格三年后肯定能考取清华、北大一类的一流大学。

但开学后刚两周,格格就从离家两百里远的学校回来了,手里还拿着学校开的休学证明。格格的父母看完证明后,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懊悔不已。

原来,格格的父母为了使她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为她包办了,从小到现在一直这样,甚至每天穿的衣服都要给格格准备好,更别说洗衣服、做家务这样的事情了。这样,格格离开家后,生活一点儿也不能自理,只好休学回家了。

过分依赖父母的孩子,没有独立的精神,缺少自己动手的能力,事事需要父母安排与打理,就像个案中的格格一样。这样的孩子离开父母后,就会感觉到手足无措,任何事情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而向后退缩。将来走向社会时也不会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常因担心做不好事情而忧愁、焦虑,影响身心的健康。

孩子过分依赖的习惯,会衍生出懦弱的性格,不敢负责任的行为,是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对生活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早些帮孩子克服依赖的心理与习惯。

孩子依赖性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及早发现,及时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依赖性的心理进行疏导,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实践的条件,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己动脑去解决,增强孩子独立的意识。同时,父母在克服孩子依赖心理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对孩子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增强孩子的信心。从而逐渐提高孩子动手的能力,克服过分依赖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都是喜欢自己做事情的。他们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等。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大胆去做感兴趣的事情。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和责任感,使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基本生活常识和劳动能力,否则就会像格格的父母那样,妨碍了孩子真正地长大成人。因此,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一,父母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身为父母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只有让他们学会为自己服务才能为他人服务;也要让孩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的道理。只有离开父母的怀抱,才能锻炼出苍鹰的矫健翅膀,翱翔于天空之中。

通过讲名人轶事等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小手也能做许多大事。要激发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而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父母不要从中间插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过程中不要提出任何建议。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尝试以朋友方式相处,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敢大胆地去尝试。

第二,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家长应积极鼓励,注意引导,尽量让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要自己吃饭就给他小勺和碗;他要自己喝水,就把小缸子给他,哪怕他打碎餐具或弄脏衣服,家长也不要代劳——但是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例如教给他拿勺子的正确方法、吃饭时要用手扶住碗等,使孩子尽快学会这些本领。家长不要怕麻烦,不要认为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替他干省事,而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孩子通过自己做事情能锻炼意志,发展动作,增强独立活动的信心。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个时期,顺应孩子“我自己来”的要求,则可以较顺利地培养起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第三,要善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先提出任务,再悄悄创造完成任务的条件。例如,学洗衣服时,可以让他洗污渍较少的。最初要保证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再逐渐增加难度,这样才会增加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而不至于一下子被难倒或再也不听从指挥。

单纯的改善观念当然还不行,关键要落到实处。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要鼓励或间接指导孩子做简单的事,让他们体会到依靠自己双手取得成功的喜悦。不要总是一味代劳,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也许会经历几次失败,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做得很好。

第四,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哪怕孩子独立完成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父母也要给予鼓励,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如孩子自己洗脏衣服,尽管洗得不怎么干净,但父母也应该说“会自己洗衣服了,真是个好孩子”之类表扬他的话。同时,不失时机地教孩子怎样洗衣服。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如在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准备什么食物;过节了,要清理房间,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来个比赛,看谁的房间整理得漂亮!”这样,引导孩子自己动手,使他们愿意自己劳动,在劳动中无形提高了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

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孩子刚开始动手时,经常会不小心把事情搞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否则就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耐心地把动作解释清楚,并做示范,然后再让他练习。

第五,定下一些规则,全家上下一律遵守。如果孩子依赖、懒惰成性,鼓励或者模范可能都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定下一些规则,例如“不洗澡就不准上床”。如果孩子不听劝告,父母可以不理睬他的抗议。确立规则时不要带有责备的语气,也不要重复唠叨,只要以行动来证实就可以了。

身为父母,在孩子需要帮助才能完成某件事情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孩子已具备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父母的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它。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他要如何生存呢?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他就生活得一塌糊涂,那他怎样去面对激烈的生活竞争呢?

037孩子的生存能力需要培养

——不要忽视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让自己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是每个孩子应该从小就懂得的事情。

可可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但是父母从来不娇惯她。

从她半岁开始,妈妈就开始教她如何穿衣服;在她1岁的时候,妈妈就已经不再帮她穿衣服了,并且指导她如何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到她3岁的时候,她已经基本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可可上学后,妈妈送过她半年。在这半年里,妈妈告诉她自己独自上学应该注意些什么,例如如何识别坏人,遇到坏人该怎么办,如何过马路等。半年后,妈妈便不再送她了。但是她却总是掐着时间给可可的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是否安全到达。虽然在别人看来,可可的妈妈在做一件“比送孩子上学还要辛苦”的事情,但妈妈认为这是值得的。

可可8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了夏令营,父母没有陪同前往,但是事先将夏令营的全部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直到确定夏令营的组织、运作都比较成熟后,他们才放心让孩子报名。在夏令营的过程中,父母也经常给组织者打电话,询问女儿的情况,但对于女儿的哭诉,却只有一句话:“坚持下去,宝贝。”

1993年,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主要内容是描述了中日两国百名小朋友,在中国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进行的夏令营探险的情况。在这篇报告文学中,孙先生指出了中国小朋友在生存能力上的缺陷:不能吃苦,一点小病痛便使他们却步,缺乏环保意识等。这反映了中国父母过度娇宠孩子,舍不得让他们“吃苦”锻炼的教育弊端。

此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内关于“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生存能力培养”的大讨论。可是,1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孩子仍然是弱不禁风。

2004年8月,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举办的青少年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显然此前已经做足了准备,把野外生存条件的艰难想到了极尽,当地随行的人员看到日本小孩瘦小的身体却背着与其不相称的包裹,想要帮忙,日本小孩觉得受到了侮辱。同行的中国孩子却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都是中国孩子在向家长诉苦。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数量的激增,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也更加普遍与严重,使得孩子的生存能力进一步弱化。在孩子生存能力日益退化的今天,许多父母却还沉浸在“溺爱孩子”的愚乐之中。他们以为将孩子捧在手心里,为他们挡去外面的风风雨雨,便是爱孩子的最好方式;他们以为孩子长大后,便能够自动掌握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技能。当孩子终于长大了,他们才恍然大悟,孩子竟然还像刚出生时一样,什么也不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