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一生不可不知的世界历史常识一书作者 > 第3章 尼罗河的赠礼(第1页)

第3章 尼罗河的赠礼(第1页)

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源头,它发源于非洲中部,长约6500公里,每年七月到十月定期泛滥,给埃及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也带来了生命和繁荣。大约在7000年以前,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三角洲定居下来,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尼罗河每年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丰收,在古代,这个国度就被称作“地中海谷仓”。

一、历史风云人物

埃及国王美尼斯

美尼斯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建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长期而辉煌影响的王国。

经过不断的混战,古埃及形成了两大地域性王国。南方的河谷地带为上埃及,北方的三角洲地带为下埃及,分界点大约在今天的开罗。上埃及崇尚白色,国王头戴白冠,国库称白屋,崇拜鹰神荷鲁斯;下埃及崇尚红色,国王头戴红冠,国库称红屋,崇拜蜜蜂神或眼镜蛇神。

在美尼斯之前,他的前辈蝎王已开始了统一上下埃及的战争,不过成就不大。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成为上埃及国王,他发动了大规模征服下埃及的战争。战争的惨烈场景和期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经湮没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了,但其结果却永恒地记录在青史之中,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国,成为第一个得到“上下埃及国王”称号的君主。

为巩固对下埃及的统治,美尼斯在河谷和三角洲的交界处,也就是原上下埃及的交界处建立了一座要塞城市——白城,被后来希腊人称为孟斐斯,遗址就在现在的开罗附近。美尼斯还修了一条长堤坝以防止城市遭受尼罗河泛滥时淹没。建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防止来自三角洲地带的反攻。

由美尼斯开创的埃及第一王朝,共有8个王,历时250年之久。其中至第五任国王时,埃及进入专制统治时期,社会发展到了全盛阶段。这一时期的国王把土地视为自己的财产,把人民视为自己的奴仆,一切行政、军事、司法权力集于自身。国王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后来,埃及国王渐渐被称为法老。法老在古埃及原意为“宫殿”,就像古代中国称皇帝为“陛下”一样。

埃及的统一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它使得埃及人民更少受到战争的摧残,加强了整个埃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使埃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和稳定的国家体制。历史证明,埃及文明在统一后发展迅速,并超过了纷争不断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的31个王朝由此开始,就像尼罗河一样漫长。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04—前1237)是第19王朝法老塞蒂一世的儿子,是古埃及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法老之一。他在位时间长达67年(公元前1290~前1224年)。在最初的时候,拉美西斯帮助他的父亲——塞蒂一世进行统治。他曾经跟随他的父亲参加了无数场在利比亚和努比亚进行的战役。在拉美西斯22岁的时候,他就已经领着他的两个儿子在努比亚指挥战役了。

拉美西斯二世即位不久,赫梯的势力已严重地威胁着埃及的既得利益。拉美西斯二世调集约三万军队,除埃及人还有外国的雇佣兵,开赴奥伦特河畔的要塞卡叠什。赫梯国王牟瓦塔尔率军迎战。赫梯人引诱埃及军队进人设伏地区,然后以大量战车兵猛攻埃及军队,后者溃败,法老险些被俘,幸亏援军及时赶来,搭救了法老,也挡住了赫梯人的追击。法老损失许多兵力和辎重返回埃及,准备再战。在阿蒙神庙废墟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卡叠什战役的记载,在这里描述法老如何胜利杀敌。同样在赫梯人的编年史中,也自称是这次战役的胜利者。若干年后拉美西斯二世又出兵叙利亚,终于取得对赫梯的胜利。约公元前1283年,法老与赫梯国王(哈吐西里三世)缔结和约。和约的全文在埃及神庙的墙壁上和赫梯的档案库里均被发现,这是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条约文书。双方规定确立和平,互不侵犯,并结成军事同盟以对付共同的敌人。还规定,任何一方都不许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彼此保证互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但条约并未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和疆界,事实上订约之后叙利亚北部仍在赫梯王国的控制之下。

拉美西斯二世在埃及统治长达60多年,他曾大兴土木,在三角洲东北塔尼斯建立培尔·拉美西斯宫殿和城市,加强了与亚洲各地的联系。这一地区成为埃及与赫梯作战的军事和经济枢纽,培尔·拉美西斯实为第十九王朝的陪都,埃及的军事、行政中心逐渐转移到北。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更趋衰弱。到公元前11世纪初,在国内外矛盾的交迫下,新王国完全瓦解了。

太阳之子埃赫那吞

埃赫那吞(约公元前1379—前1362年在位),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埃赫那吞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小儿子。他从小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但性格倔强。在他成为法老之前,他就不满阿蒙神庙僧侣们的特权,决心削减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他即位后,启用了一批新的大臣,换了新的宰相,又从下层官吏中提拔了一些资历较浅的新官吏,使他们成为自己政权的支柱。

埃赫那吞偏爱希利奥波里城的地方神阿吞神(太阳神),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便下令以阿吞神取代阿蒙神为全国最高神,命令全体子民一律供奉新神。为此,他将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阿蒙的钟爱者的意思)改成埃赫那吞,意即阿吞的光辉。还自称自己是阿吞神的儿子。当时古埃及全国虽有一个主神,但各地还有各种低一级的地方神。埃赫那吞在全国推行新神取缔旧神的同时,还要借清除阿蒙神庙僧侣贵族之机,靠行政命令将干百年来古埃及人崇拜的其他神一扫而光。这一措施顿时使国内局面陷入混乱。

埃赫那吞当着文武百官发布命令:“由于阿吞神的感召和阿蒙神庙祭司拒不服从我的命令,自本日起关闭全国各地非阿吞神的神庙,将僧侣赶出庙门回家,还俗为民。一切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物上的阿蒙的名字必须彻底清除。在全国各个城市必须建起至少一座阿吞神庙,各级地方官员要带头向我的父亲阿吞神献祭、宣誓,永远忠于英明、伟大的造物主阿吞。”接着,埃赫那吞又宣布:”已没收的其他神庙的土地划归阿吞神庙,禁止僧侣参政。首都迁往底比斯以北300千米的希尔摩。为新都取名,‘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地界’。各级官员必须听从调遣,消极怠工或拒不服从者必严加惩处。”文武百官听罢,个个目瞪口呆。埃赫那吞视若无睹,挥手道:”此令已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亦要执行。”随后离开御座,转身退朝。

不久,大批军队分头查抄了底比斯的各大阿蒙神庙,强行将僧侣们赶出庙门。阿吞庙的僧侣接管了阿蒙神庙的大批田产.奴隶和其它财产。埃赫那吞在位第六年,动员几十万劳工建设的新都埃赫塔吞落成。埃赫那吞由祭司选出良辰吉日,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并带各自家眷奴仆,以及保卫京师的卫戍部队,浩浩荡荡迁往新都。

影响世界历史的第一个女人

古老的埃及,有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王,名叫克里奥帕特拉,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最大的女儿。她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杰出的法老之一,曾被列为“影响世界历史的第一个女人”。

公元前51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去世后,其长子托勒密十三世和长女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开始争夺王位。在这场争夺战中,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败下阵来,并被逐出亚历山大城。就在她被放逐的这一年,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恺撒率领3万多精兵,追击政敌庞培,一直到达埃及,并大获全胜。恺撒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准备在埃及休整一段时间。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心想:这真是天助我也。她煞费苦心地打扮了一番,把自己藏在一张名贵的地毯里作为礼物送给恺撒。

恺撒听说埃及女王送来了贵重的礼物,便命人抬到他面前来。地毯厚得出奇,恺撒不由得用剑去挑地毯。地毯伸展开来,竞走出一位绝世美女。恺撒在惊愕之余,眼睛不由得一亮,克里奥帕特拉七世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他。恺撒一下就被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美貌征服了。

在恺撒的帮助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在前47年不仅打败了弟弟托勒密十三世,还迫使他自杀,而她成为了埃及真正的统治者。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了罗马,克里奥帕特拉追随而至,还与恺撒育有一子。但恺撒的被刺结束了她的梦想,克里奥帕特拉回到埃及。

此时,罗马的另一位大将军安东尼与屋大维和雷必达结成了“后三巨头”同盟,为了巩固自己在埃及的统治,克里奥帕特拉又投靠这位新贵安东尼。但在公元前40年,为了政治利益,安东尼与屋大维的妹妹结婚。虽然如此,安东尼还是经不住克里奥帕特拉的诱惑,终于在公元前37年又与她结婚。屋大维以他抛弃了罗马妻子而和“蛮王”结婚为借口向安东尼宣战。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调遣了战船,与屋大维在希腊的西海岸进行了公元前31年著名的亚克兴海战。在此战役中,安东尼被屋大维打败,伏剑自杀了,这位埃及艳后在自己的王宫里放出毒蛇咬死了自己。

二、重大历史事件

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下游,北临地中海;东北角过西奈半岛直通西亚;东有红海,隔红海与阿拉伯半岛相望;南为努比亚(今苏丹国);西接利比亚,是亚、非、欧三大洲的联络处。

古代埃及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北部自开罗到地中海岸的三角洲地区称为下埃及,南部自苏丹边界至开罗的狭长谷地称为上埃及,形成埃及地理上的两大区域。河谷地带长约750公里,宽度自20公里至50公里不等,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带。

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由于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北非的许多地区都变成了沙漠。远古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四处觅食、逃避饥饿的记录,哪里有充足的食物,人们就迁徙到哪里去。就这样,北非的土著居民哈姆人,和一些塞姆族人,渐渐聚集到尼罗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滥冲积而成的平原和沼泽地,过起了渔猎和采集生活。

尼罗河流域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让迁徙至此的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不会轻易遭到外族的入侵。每年7月初,尼罗河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爆发,水位高涨,大量浑浊的河水下泄,这时河水就溢出河道。9月水势最大,会淹没全部谷地,形成一片泽国。直到10月底,雨季过去,河水才随之下降,流入河床。在泛滥期间,沿河农田不仅得到充足的灌溉,并且积下一层肥沃的淤泥,极利于谷物的生长。因此这个气候干燥的地区,竟成为植物的乐园,是古代著名的谷仓。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很感谢尼罗河,把它视为神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埃及开始从原始社会逐步进入了奴隶社会。公元前3500年时,尼罗河两岸约有四十多个小城邦,每个小城邦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后来又出现了军队和用来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帜,实际上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各小国之间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形成了北部和南部两个大的独立王国。北部称下埃及王国,国王戴红冠,以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南部称上埃及王国,国王戴自冠,以神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上下埃及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国王美尼斯带领大军去攻打下埃及。

两军在尼罗河三角洲展开决战。美尼斯头戴白冠,冠顶上装饰着一只神鹰,亲自在阵前督战。在阵阵呐喊声中,画着白色百合花或蜜蜂的军旗交错在一起,两军厮杀得难解难分。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下埃及军队被击溃了。下埃及国王取下红色王冠,跪在地上,双手把它献给美尼斯。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美尼斯把决战的地点命名为“白城”。这里就是统一的古埃及王国的首都——孟斐斯城。受降的第二天,美尼斯在白城大宴功臣。从此,美尼斯自称“上下埃及之王”,有时戴白冠,有时戴红冠,有时两冠合戴,象征上下埃及的统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