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 第10章 美国制度学派(第2页)

第10章 美国制度学派(第2页)

制度经济学

对康芒斯而言,制度经济学就是“集体行动”的政治经济学。按照他的说法,“集体行动”就是抑制、解放和扩张个体行动。它的种类和范围很广,从无组织的习俗到有组织的机构,如家庭、公司、国家等。它们所共有的原则或多或少都是个体行动受集体行动的控制,使之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样就使个体免受强迫、威胁、歧视或者不公平的竞争,所以通过控制又能使个体的行动得到解放和扩张。康芒斯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集体行动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工会和政党。

经典理论

集体行动论

康芒斯与凡勃伦等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一样,也强调制度对经济生活的作用,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社会进化的动力。不过他对于制度的解释具有自己的特点,他说:“如果我们要找出一种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所谓属于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所以,在康芒斯看来,所谓制度就是控制个体行动的集体行动。他认为,集体行动的种类和范围甚广,除了包括无组织的习俗或习惯外,还特别包括许多有组织的“运行中的机构”,如家庭、公司、同业协会、工会、法院、银行以及国家等。在众多的集体行动中,康芒斯特别关注的是垄断大公司、工会和政党,他认为这些具有强大力量的利益集团控制了一切个人的活动,支配着整个社会生活。在他看来,由于集体行动控制了个体行动,使之遵循一定的规范,就可以使个体免受强迫、威胁、歧视或不公平的竞争,因此通过集体的控制又能使个体的行动得到解放和扩张。康芒斯指出,20世纪是集体行动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是集体行动而非个人行动,制度经济学就是要以集体行动为研究对象,而不能像传统经济学那样以个人行为为研究对象。于是,他把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一种关于集体行动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

康芒斯认为,集体行动对个体行动的控制主要通过道德的、经济的和法律的三种制裁来实现。他特别强调法律制裁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制裁是决定性的制裁,因而法律制度是一切制度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制度。从这种观点出发,康芒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归功于法律制度,认为法院保证了资本主义法律的胜利,破坏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且法律制度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和金融资本主义时期。由一个阶段发展为下一个阶段,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来源于法律制度。因此,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法律制度,是法律制度所促成的经济制度进化的结果。既然如此,资本主义的缺陷和弊病也就可以通过法律的调节加以克服和解决。于是他提出了要用“法院的看得见的手”来代替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主张,以此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调节,而不需要进行根本的革命变革。。

调节冲突的新的阶级利益调和论

康芒斯把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解释为一种交易关系。人们的利益冲突产生于交易,由此引出了新的阶级利益调和论。他指出,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的‘物品的交换’,它们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他把交易归结为三个类型:买卖的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管理的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个人方面法律上是不平等的(如工头和工人);限额的交易,是指交易各方在集体方面法律上是不平等的,如立法机构和公民,工会和工会成员。康芒斯认为交易中包含着三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即冲突、依存和秩序。在康芒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不只是存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而是存在着众多的利益集团。一方面,在众多的利益集团之间,广泛地存在着利益的相互冲突;另一方面,冲突的各方又都是相互依存的。这种相互冲突和相互依存要得到协调,就需要产生秩序,即通过集体行动为冲突各方建立一个“行动规划”,使交易各方处于协调之中,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他认为,调节一切交易冲突的公正仲裁人就是国家,首先是法院。他说:“从利益的冲突开始,然后考虑那冲突的利益的显然互相依存;然后再由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法院或者劳动和商事仲裁法庭——作出判决,目的不是要产生利益的协调,而是要从利益的冲突中产生秩序。”可见,他认为交易中的冲突可以通过公正的仲裁人进行和平的调节,没有必要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

资本主义制度的三个发展阶段

康芒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管理的资本主义(或合理的资本主义)。由一个阶段发展为下一个阶段,主要是由于法制的作用。

大师小传

约翰·洛克斯·康芒斯(JohnRogersCommons,1862—1944)是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思想开放的废奴主义中产阶级家庭。他当过排字工人,在大学期间受到奥伯林学院的经济学家凯里和霍普斯金大学的理查德·伊利教授的教诲。凯里的阶级利益调和主义,伊利的改良主义和制度主义倾向对其影响颇深。毕业后,康芒斯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受教于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伊利教授。伊利曾留学德国,其历史主义观点和制度主义倾向对康芒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康芒斯先后在威斯里安、奥柏林、印第安纳、西那库斯等大学任教过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课程。从1904年开始,他进入威斯康星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在此执教达30多年之久。康芒斯在任教之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要从事劳工运动和社会立法活动。他曾先后参加了威斯康星州产业关系委员会和美国总统产业关系委员会,为威斯康星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起草过一些重要规章条例,如公务员法、产业委员会条例、公用事业法、失业保险法等,对美国经济立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还担任过一些全国性重要学术团体会长的职务,如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17)、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1920—1925)、全国金融协会会长(1922—1923)、全国消费者联合会会长(1923—1935)。

康芒斯的著作多而庞杂,在美国劳工史和劳动立法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包括:主编《美国工业社会的历史记述》(共10卷,1910),《美国劳动史》(与安德鲁合著,1918),《劳动立法》(1918)和《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1924)等。他的经济学代表作是《制度经济学》(1934)和遗著《集体行动经济学》(195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货币经济——密契尔

关键概念

商业循环

在货币经济中,货币不仅用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且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赚取和花费货币的形式出现的。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和价格制度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经济的运行要受到利润、成本、价格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及其调整的过程,就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即所谓的“商业循环”。

经典理论

商业循环论

密契尔同凡勃伦一样把制度看作是一种“社会习惯”,并把制度研究同商业循环(经济周期)分析结合起来,说明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他说:“商业循环是一定经济组织所特有的现象;要了解循环变动,就必须了解这种经济制度。”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货币经济,他写道:“赚钱和花钱是资本主义的特征,但资本主义这一名词所着重的特征……却比不上货币经济这一名词所着重的特征的用处那么大。”他认为商业循环正是起因于资本主义经济。他说:“商业循环不是突然发生的……当社会的大部分人开始使用赚钱和花钱的方法进行大部分的活动后,社会便慢慢地越来越容易受到商业循环的侵扰。”因此,当货币经济发展到大部分居民开始依靠赚钱和使用货币收入来生活的时候,商业循环就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

密契尔认为,商业循环就是指经济活动上升和下降反复出现的循环,这种循环分为繁荣、衰退、不景气、复兴等几个阶段。他写道:“商业循环是有组织的社会的经济活动的一种变动。‘商业’这个形容词把变动限定于贸易活动的变动。‘循环’这一名词把不是有规律地周而复始的变动排除出去。”他还写道:“商业循环就是商业活动上升和下降反复出现的循环。凡具有高度发展的商业组织社会,其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受到商业循环的影响。”密契尔还对商业循环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搜集了许多经验材料,并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建立起经济统计模型,用来解释经济波动。

制度学派在历史上没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但在美国始终有着很大影响。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批标榜“青年一代”的经济学家极力宣扬和提倡经济学的“制度趋势”研究。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还参与过罗斯福“新政”的筹划工作,成为罗斯福顾问团的重要成员。但由于凯恩斯主义盛行,制度学派的感召力大大缩水,不过即使在凯恩斯主义全盛时期,它也并未销声匿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和新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局面),以及凯恩斯主义被动摇,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JohnGalbraith,1908—2006)等人继承和发展了凡勃伦传统,以“新制度学派”的面目出现,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深入的“结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不断地向凯恩斯主义主流派发出挑战,影响颇大。

大师小传

威斯利·克勒尔·密契尔(WesleyClairMitchell,1874—1948)是制度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研究商业循环即经济周期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的那希维尔。1892—1896年密契尔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曾师从凡勃伦,是凡勃伦的嫡传弟子和直接继承者,其间曾赴德国研究。1899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03—1912年,他曾先后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1922—1944年密契尔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他还曾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统计学会会长、经济计量学会会长。密契尔的经济学观点都是师承凡勃伦的见解,对制度经济理论并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但与制度学派的其他代表所不同的是,密契尔注重数量分析,提倡用统计方法改造经济学,他和他的信徒因此而被称为“统计学派”。密契尔一生从事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并搜集有关的统计资料。自1920年起,他倡议成立“全国经济研究所”,并担任研究主任,从事国民收人分配的研究,到逝世为止一直兼任此工作。

密契尔的主要经济著作有《美国货币史》(1903)、《黄金价格与工资》(1908)、《商业循环及其原因》(1913)、《经济学及人类行为》(1914)、《货币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1916)、《经济学的展望》(1924)、《经济理论的定量分析》(1925)、《商业循环问题及其调整》(1927)、《落后的花钱艺术》(1937)、《如何测量经济循环》(与本兹合著,1946)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