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基本没有抵抗,安禄山的军队才能“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日行六十里的速度,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这里所说的河北“大部”郡县,准确来说是2324,即。也就是说河北二十四郡,还有一郡没落入叛军手中。
这一郡就是颜真卿所守望的平原郡。
颜真卿是位典型的具有硬骨头的文人,在他身上体现文人睿智、不屈的气节。这是位我佩服的人,于是就想多唠叨几句。
颜真卿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书法成就,与柳宗元被后人并称为:“颜筋柳骨”,他的楷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临摹他的字几乎是现在每个人学书法的必经之路。
颜真卿除了是位大书法家外,还是位一生刚正不阿、令人尊敬的政治人物。颜真卿从小小的醴泉县尉开始,由于才能显著,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在他任监察御史时,干了两件比较出名的事,第一件事,巡查河东、陇州时,五原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颜真卿*冤狱后,当地持久干旱后,突然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为“御史雨” 。第二件事,在巡查河东郡时发现;朔方令郑延祚母亲死了三十年不下葬,颜真卿也没顾官僚情面,立即上书皇帝;抨击郑延祚这种不孝之人;皇帝诏令郑延祚终身不录用。
颜真卿这种作为,是很得民心的事。不过无论五原还是郑延祚不孝,都是积年存在,其他官员不可能视而不见,但他们都打着各自的小九九,即使不是“官官相护”,但在没有矛盾冲突时,也不会轻易树敌。颜真卿毫不犹豫地打破了这个潜规则,搅得一时满城风雨。
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颜真卿刚正不阿的品行,也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行事方式,带给了颜真卿很多的麻烦。
在他当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颜真卿于是上折弹劾。吉温属于宰相杨国忠派系的人,从此后杨国忠及其党羽便把他当成异己加以排斥。天宝十二年,颜真卿在当了三年的中侍御史后,被杨国忠找个借口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颜真卿在平原干了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三章 忠臣率,4。17%(2)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颜真卿根据安禄山所为,判断出安禄山可能谋反,于是暗中高筑城墙,并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却作出每日饮酒、写字,对安禄山谋反的苗头毫不知情的假象。
安禄山果然被迷惑住,认为颜真卿只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行为更加大胆,对颜真卿不是特别避讳。
(无独有偶,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颜真卿被贬为饶州刺史后,还曾经准确预测到浙西节度使刘展造反一事。由这两件事可见,颜真卿的眼光可谓超前、毒辣。)
“安史之乱”开始,河朔尽陷,唯独平原城由于朝廷了充分准备守住了叛军的进攻。当然这也因为安禄山的主力部队没有平原经过,否则,洛阳都能轻易攻陷,何况一缺兵少将的平原城。
玄宗听到河北沦陷后,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在接到颜真卿的奏报后,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颜真卿开元年间中的进士,进入官场已经二十一年了,好歹也有一些政绩,甚至还曾经当过三年的中侍御史,但由于同僚的打压,竟然被玄宗评价为“不识真卿何如人”。当然,后面事情的发展,令玄宗很快就知道并深深记住了颜真卿是什么人。
当时平原郡只有三千静塞兵,颜真卿又增招士兵一万人。在任命完将领之后,颜真卿深知士气的重要性,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并且慷慨陈词、泪水直流,给官兵们做了一场很好的战前动员课,登时全军感奋。
颜真卿的所作所为,惊动四方,一时间近者来投、远着呼应,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 统兵20万,横扫燕赵。皇帝下诏封颜真卿任户部侍郎;辅助李光弼*叛贼。不久;又加封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在打了几次胜仗后,虽然看似风光,但颜真卿知道,要论写字,自已是当仁不让的宗师,但若论打仗,自已恐怕还比不过常年征战的悍将。再三思虑之后,把河北招讨使让给了贺兰进明。这时候逢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 颜真卿派人送去十多万军费;并不顾众人劝说,把自已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人质,以明确对刘正臣的支持。从这件事看来,颜真卿虽然是文人,但很有他堂兄颜杲卿的一股狠劲。
有人认为,颜真卿在河北当上20万人的“武林盟主”,对安禄山的朝廷潼关起到了非常大的牵致作用,令叛军不敢急攻潼关,给当时的战乱多了一些日子的安宁。
老鱼认为,这对颜真卿的作用有些夸大了,首先,20万人有虚张声势的因素,估计把前来投难的人都算上了。在叛军眼中,这些临时招募的老百姓虽然人数众多,但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以一击即溃,后来事实也证明如此。安禄山所注重的根据地是范阳、平卢,岂会因河北后方略有事变就改变攻打唐庭的大计。
我们佩服颜真卿不假,但也没必要无限拔高。颜真卿充其量算是地方武装的局部胜利,虽然对安禄山的队伍有一定影响,但从根本上不可能改变双方战争的走向,不过他对于河北地方武装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正是因为有颜真卿这个榜样的存在,河北诸郡才慢慢恢复了抵抗叛军的勇气。
在后来,颜真卿还做了许多令老鱼深感佩服的事儿,但和本书的主题实在是拉不上关系,只能遗憾地免记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四章 跛脚将军(1)
安禄山造反后的几天,恰逢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玄宗正为安禄山叛乱犯愁,想当然的就向封常清问计,征求一下他的看法。封常清在两年前,曾成功征讨大勃律国,扬大唐天国之威,在玄宗看来,封常清应该是有军事才能的。
封常清或许在塞外呆得时间太长了,根本没有想到叛军的厉害,当即想当然的道:“现在因为天下太平已久,所以人人看见叛军都十分害怕。但这只是一时现象,事情有逆顺,我估计叛军的优势会突变。”这种把叛军不当回事儿的论调和杨国忠基本无二。
但发表几句评论也就算了,但封常清越说越起劲:“我自愿请缨,立刻赶到东京,打开府库,召募勇士,然后跃马挥师渡过黄河,对叛军进行反击,用不了几天就会把逆贼安禄山的头颅取下献给陛下!”
大话谁不爱听,何况现在的玄宗就爱这一口。
第二天(十一月十七日),玄宗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以前封给安禄山的职位当然就自动作废了)。封常清当天就带着玄宗的无限期望,乘驿马直奔东京洛阳。
或许封常清在玄宗面前本心不想吹牛皮,但他至少是欠考虑的,叛军既然能一路挥军直入,所向披靡,岂是乌合之众?再说,你手下临时召募的后丁,又岂是以前所带的安西精兵?
整天呆在朝中勾心斗角的杨国忠不懂军事,难道你这一方节度使也不懂?
从另外一个角度为说,封常清和其他的节度使比起来,真正领兵打仗的次数还真不多。甚至从根本上讲,他更像是名文人。
封常清的发迹也不是依靠战功,而且别出心裁、非常有特点的另类方式。
封常清本为蒲州猗氏人,但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充军,担任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的守军,封常清也随祖父生活在胡城。虽然他也少有壮志,但在主要依靠父荫才能为官的唐朝,封常清年过三十后,仍然默默无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