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雨夹雪罕见吗 > 分章完结阅读9(第2页)

分章完结阅读9(第2页)

大宇先谈了他的想法。“首先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我们应该利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把我们诗社搬到网上去再通过校园网与其他高校的社团进行交流,这样至少可以与时俱进,吸取一些先进的理念来自我完善。我们应该打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旗号。争取在离开校园之前,把“雨夹雪”办得有声有色,至少得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大宇越侃越起劲,满嘴的唾沫也抑制不住狂放的激情而四下飞溅。我不由把头往后斜了斜,一边点头,一边继续听他侃:其次,我们应该主动接触一些社会文学社团。最近一个老乡向我引荐了本市作协主席孟子皿先生,他从事文学创作近二十年,出版了二十多本个人专集,在本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我拜访他时,还特地带了两份我们诗社的期刊给他,他浏览了一下之后,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还说:校园刊物能办出这个水准很不容易啊。他甚至还让我回去组织一些社员优秀稿件,并答应帮忙向省级、国家级刊物推荐推荐。。。。。。

大宇说罢,递给我一张名片,我看了一下,名片印制的很朴实很有文人风范。正面是孟子皿三个隶体黑字。可背面则是一口气念不完的长长一大串名式头衔。除了身份是作家之外,他平生担任的职务还包括市作协主席,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诗歌理事会副理事,市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市政协第十八——二十二届代表,以及市协作直属刊物《红桃文学》首位主编等等等等,总之密密麻麻大约有十来个。我心想,名片表面上看朴实无华,可内容却着实阵容宏大富丽豪华。这孟子皿先生不愧是当代文人的楷模。

“你以前听说过这位孟子皿先生吗”?我递还名片时问大宇。

大宇摸了摸后脑勺,摇了摇头。“好像没听说过”。

我不由冷笑一声。大宇却一拍大腿,管他是不是大人物,反正在这个市应该是文化界大腕吧?我们完全有必要借他这个平台将我们社刊先推向本市嘛。俗话说:“心小慢慢来,心大不发财”。我们可以一步步实施计划嘛。

你说的没错,但我想补充一点。那就是我们应该明确我们一下的工作重心。很显然,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诗歌重现大唐时代的辉煌!这话虽大了点,但抱负愈大,斗志越高,只要大伙儿齐心协力,相信一定能够还诗歌一片艳阳天。

我突然越说越兴奋,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这几近疯狂的举止一下子招引来不少过路的学生的怪异目光,特别是有几只小母鸡甚至还咯咯的笑了起来。但愿她们没把我们当作疯子来看。

我稳定了下情绪,继续说道:我们如果要救诗,首先就得以诗治诗。时下整个社会都在遗忘诗歌,罪在何人?当然是那些写诗的人!上回我在新华书店咬着牙放血买了本不打折的《1998年中国最佳诗选》,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发现能一遍读懂的诗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写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没个耐性读他五六遍,根本品不出作者的本意。都说这是一个饿死诗人的年代。我看饿死活该。这些家伙几乎都不是在摸着良心写诗。隐晦奥涩追求新奇邃远,把好端端属于大众文化的诗歌给逼上了悬崖峭壁。想大唐时代,连引车卖浆者都能诵诗吟诗,然今日之社会,有几个平民百姓抱着诗啃读呢?信息化社会左右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切追求快节奏,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古奥艰涩的诗歌显然有悖时代潮流的发展。我们国家天天在讲与时俱进,可为什么诗人就不能走出“围城”坦然面对新的一片天呢?诗人已经到了必须深刻反省的时刻了。诗歌再不拯救,恐怕得永远带着遗憾退出历史文化舞台,有时候我真想在深夜大声呼喊李白的名字。真不知道李白看到今天的诗歌会作何感想。我时常异想天开梦返大唐。在大唐的月色下,我感受着朗朗乾坤唯我是真的豪迈与激情,我举杯痛饮,挥剑狂舞。忘记天地的存在,只把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彻底融入朗朗月色里。。。。。。

大宇突然扯了扯我的衣袖,以仰视的姿态笑道:你太忘情了。

再看自己,嚯,不知什么时候已爬到亭中央的石桌上了。我慌忙下来。

刚才回了趟唐朝,以至于得意忘形了。我傻呵呵地向大宇解释道。莫料大宇用手拍了拍我瘦削的肩膀,兄弟,我本以为自己对诗歌已经很痴迷了,今日格才知道你比我更痴,简直就是走火入魔!

于是,我们相对而笑。

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情人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大宇关于将诗社搬上网络的想法确实很美好,可是美好的想法遇到现实总是不堪一击。当然主要还是这家伙胃口太大心眼太实,他居然向系里申请一台文学社专用电脑。系领导立刻就显出了难色。大宇三天两头的跑,嘴皮子差不多都“舔”烂了,可系里就是无动于衷。这就是系里的作风,对小钱可以慷慨,但对大钱就讳莫如深了。要么口上应承见机敷衍,要么直接搬出一大套“原则”向你昭示此路不通。后来我建议大宇可以先借网吧的电脑试试,我甚至还请专业人士季敏佳小姐为我们诗社预先设计了一个相当气派的网页,可大宇脾气就是古怪,自己的计划稍微一碰壁立马就大泄元气。既然没有好的条件去实施这个计划,那还不如早点放弃,省得到时不伦不类。由于他的这种“唯美主义行事原则”,诗社的“网上攻略”最后也就只好无声地胎死腹中了。倒是我关于组织一个诗派的想法,进展的还比较顺利。不到一个星期时间,诗派的雏形便诞生了。骨干成员包括陶大宇,司徒若飞,单金彪,季敏佳和我,共五位。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将诗派定名为“雨点”派。拯救诗歌,首先就要写出好诗,摒弃晦涩与浑浊,灌输清新与透明,回归大众,不媚俗但也绝不弃“俗”。雨点源自天空但终究要皈依土地,这便是我们为什么取名“雨点”的原因,也是指导我们日后进行诗歌创作的宗旨。为了显示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我们还特地为自己分别起了个带“雨”字的笔名。结果,陶大宇取名“雨剑”,司徒若飞则叫“雨妹”,单金彪称自己为“雨花”,我们一致认为太阴柔,后来他又在雨花后面添了个“石”字——“雨花石”,倒也挺吻合他本人沉默寡言个性内敛的特点。季敏佳名字最有趣,叫“雨后”。据她自己解释,有双关之意,一,暗示“雨后即是彩虹”,含着崭新的希望与美好的憧憬;二是“雨中王后”,很有霸气,个性十足。季敏佳说自己本来就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孩子,从来不会因为看到一只老鼠而惊声尖叫。至于我,却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原本我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雨童”,可后来发现司徒若飞叫“雨妹”,总觉得两者之间有那么点儿暧昧,后来知道季敏佳取名“雨后”,心中便有一种想法,打算取名“雨帝”,雨中皇帝。但又怕别人说我死皮赖脸别有用心,想来想去,就随便取了个“雨鹰”,但愿我能像鹰那样,有朝一日傲睨苍穹!

就这样,雨点诗派诞生了。

“当生命的天空俯首喧嚣的闪电黯然憔悴;当诗人的田野枕着死寂的黄昏逐日枯萎;我们,一群透明的孩子,愿以自己最真实的纯洁,去诠释这个世界最后的挣扎与希望”。

这就是我们雨点诗派的豪迈誓言!

几天后,我们几个雨点派成员——除了季敏佳因工作忙而不得抽身外——集体拜访了大宇提过的那位市作协主席孟子皿先生。

孟先生的住处很简陋,三间砖瓦房,庭院里另外搭建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斗大小屋,放一张书桌和一个大书柜之后,所余空间就不多了。这小屋便是孟先生的书房。我们去的那天,孟先生刚好新出了一本自选集。他的书房一隅堆了高高的两撂。他抽了四本,在每本扉页上分别题了一行字,并盖了个印章。我拿到手的那本上面题着“在微笑中写作”。心下想道,孟先生出手还真大方,一下子就送给我们四本,心里多少有些受宠若惊。我刚准备向他说几句感谢厚爱一类的话,先生却先开口了,他笑道:这书基本上是自费出版的,你们也知道,现如今作家出本书也很不容易啊,所以这些书我也不好免费送给你们。。。。。。听他这么一说,大宇忙接口道:那是当然,我们怎么好意思让先生您破费呢。

孟先生用一只手指了指书的价码处,笑着说道:这书标价22块8毛钱,你们大老远来,我也就给你们报个整数20块,算是打九折吧!书可都是正版的哦。我们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氛围也随之一下子融洽起来。接着孟先生便开始同我们聊他的人生经历,他还让我们看了一盘vcd,是市电视台专门为他刻录的专题片。虽然主要内容是歌颂,但我们还是从中了解了孟先生不堪回首的文革遭遇。先生年少时便有才名,经常在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可是不久反右运动爆发,他发表在省报上的一篇文章被认定为有修正主义倾向,于是被下放到了农村,从此开始了长达27年的多舛生活。直到1979年文革结束,他才沉冤昭雪,得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提起那段屈辱的岁月,孟先生的措辞就有些激动。他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没有那27年的荒废该多好啊!望着他满头白发,我们也只能在内心报之以深挚的同情。

当我们也谈起自己的梦想时,孟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不要对文学抱太多天真的想法。你们阅历还浅,还不清楚文坛内幕,其实即使是缪斯的世界,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