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仅是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当,最终消灭楚国。
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夷陵(今属湖北省宜昌市)、猇亭(今属湖北省宜昌市)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又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大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以逸待劳的关键在于,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以逸待劳之计的奏效,要依赖以下条件:首先要善于选择战争的时机和地点,在敌人的疲惫达到最高点时,在最有利于歼灭敌人的地形条件下,一举发动进攻。其次要有耐心,不到时机和条件成熟绝不动手,绝不能被敌人的挑战所激怒。以逸待劳的战术对身为东道主的一方尤为有利,因为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所以不存在给养方面的问题,只要耐心地拖延下去,就能获得绝佳的战略机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释义】
当敌人陷入严重的危机之时,就应该乘局面混乱而获得利益,一定要利用对方混乱的时候进攻。
趁别人家中发生火灾,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劫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伏对手。敌方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内忧与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都是内患;外敌入侵,战事不断,都是外患。敌方有内忧,就占他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可以去兼并他。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归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以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几年后,越国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84年,吴国颗粒无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但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治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身上。多尔衮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以遂其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此时明帝国因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十七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竭尽全力,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庞大无耻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终以身殉社稷。他热爱百姓,在最后的紧急时刻,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时仍然要弃地不弃民。遗书中写着“勿伤朕百姓一人”,这是他一生对百姓的心声。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尚未稳,首领们便开始腐化堕落。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以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清朝,欲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衮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衮志得意满地辅佐小皇帝顺治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清朝占领中原的基础。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释义】
敌人因为混乱造成了内部散乱、危机四伏的处境,我方则应抓住敌方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获胜。
声东击西是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在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这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从而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声东击西之计,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