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大明流氓王爷 > 第60部分(第1页)

第60部分(第1页)

史可法和铁公济、乔允升两人互相望了一下,心中都有些疑惑,不知道程真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但是史可法跟随程真已经有了不短的时候,知道这位少年天子真的很神奇,他发出的命令几乎就没有错的,所以也不再怀疑,领了圣旨退到一边。

程真越来越是兴奋,问铁公济道:“这修路一事有铁爱卿你,这造船一事有王徵,这造火枪火炮一事,那孙元化可是真能够担当么?还有,那训练水军一事,又有谁能够承担?”

铁公济听程真说到孙元化,不由得笑了起来,道:“皇上但请放心,微臣跟孙元化乃是师兄弟,对于他地本事那是再清楚不过了,这造火枪火炮一事,交给孙大人来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微臣的这位师兄,因为自小就喜欢火枪火炮之事,对于科举一事并不热心,所以多年科举不利,仅仅得到举人出身。

他对于西洋火枪火炮之说,可谓是我朝第一人,曾经著有《西法神机》一书,书中详细描述了弹道之学,还有统规、钜度等学说。

所谓统归,就是将目前火炮用的火药装填旧法去除,改用火药包的做法;所谓钜度,此事乃是微臣的老师和师叔李之藻、孙元化师兄共同研究得出,就是在战场上测量敌人距离的方法;所谓弹道之学,乃是根据目测得到的敌人距离,调整红衣大炮的发射角度,以便于更加准备的命中敌人核心,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这些东西,将程真撩拨得再度心潮彭湃起来,他心中只在想:妙,真是他地妙了,有了孙元化这等人才,以后火枪火炮厉害了,管叫那皇太极有来无回,打到满洲去去抢了他地女人什么大玉儿,给皇太极戴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让他地变成绿太极!

他双眼放光,问那铁公济道:“你的师兄孙元化,可是正担任登莱巡抚么?”

铁公济道:“正是!”

程真再度命令史可法,再拟一道圣旨,将孙元化宣召进京担任工部侍郎,一样的要礼部派出仪仗队去迎接,一样的让吏部发出塘报来通报全国,作为典型来进行宣传。

史可法微笑着再度领了圣旨,退到一边。

那铁公济皱了皱眉头,道:“微臣这位师兄虽然天资纵横,在火枪火炮制造一事上面天下第一,但是性格狂傲,又好吹牛,所以不为徐老师所喜欢。

皇上要重用他,须得打压打压他的傲气,否则恐怕适得其反!”

孙元化年少的时候,因为在铸造火枪火炮的技术上有所突破,书生意气,得意洋洋,所以曾经放出话来说:如果能让我孙元化到关外担任将军,察看各地地理要害,建造几处关隘;然后任用豪杰之士,连成一万精骑;然后朝廷给予足够的工料,造成火枪火炮,辅以鸟铳、弓矢军队一万,再用带短刀和盔甲的军队一万,再用盾牌手一千,长枪短枪部队各五千,就足以组成一支无敌的大明雄师。

只要朝廷没有人掣肘干涉,那么我孙元化半年之内可以稳守住辽东,一年之后可以往前推进,看到盛京的城墙。

最后,孙元化还说,这是为了国家长远大计而不顾私心所提出来的方略,如果三个月之内,没有人欣赏的话,那么我孙元化就可以归隐回家了,也就是“萧萧班马挥手自兹矣!”,这是来自李白的诗句,就是挥手归去的意思。

铁公济说到这里,程真呵呵的笑了起来,他不但不觉得这孙元化狂妄,只觉得他实在是可爱至极,但是同时也是寂寞至极。

若不是有程真这等了解火枪火炮重要性的人,谁又能够理解孙元化的那种理想和抱负,程真心想:等孙元化到了京城,一定要和他好好的谈谈,好好的鼓励他继续研究火枪火炮技术!

铁公济看到程真喜形于色,有些不解,接着道:“当时只有孙老将军欣赏我这位师兄,将他调到了辽东守军之中,命令他根据辽东地理,修筑城池。

后来孙元化师兄因为性格狂傲,和袁督师不和,所以又回到了关内,袁督师用火炮击杀努尔哈赤的那场宁锦大捷,孙元化师兄并未曾参加,但是他调教火炮功劳不小,所以后来也升任为登莱巡抚!”

程真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孙元化、铁公济、利玛窦、汤若望、李之藻等人,都跟同一个人有关系,那就是徐光启。

孙元化和铁公济都是徐光启的弟子,利玛窦、汤若望等洋鬼子,还有李之藻这等人才,都是徐光启的朋友,由此看来,这徐光启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大人才,他应该算是这帮技术人才的领袖。

所以,这工部尚书的职位,恐怕是非徐光启莫属。

想到这里,程真心中一动,对史可法道:“宪之,铁公济和孙元化的师父徐光启,此刻可是在京城之中么?担任什么官职?”

史可法道:“回皇上,徐光启现任翰林院检讨,主要是在翰林院编修经史子集!”

真是有些啼笑皆非,这么好的一个人才竟然用来做那机械的编修之事,而且编修的对象是经史子集,可以想象这爱科学如命的老人是多么的痛苦,明朝啊明朝,这么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有多少徐光启、孙元化和王徵这样的人才被浪费,这么好的一个让中华崛起的机会,就被白白浪费了!

程真再度站了起来,大声道:“王承恩,马上准备,朕亲自去翰林院看望徐老先生!”

第一百三十七章 海盗首领

程真再度站了起来,大声道:“王承恩,马上准备,朕亲自去翰林院看望徐老先生!”

他这句话刚刚出口,忽然转念一想,如果是要炒作,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老子对科技人才的器重,今天就这样冒冒失失的去找徐光启,实在是有些欠妥当。

应该怎么做啊?应该带着大明朝廷中最有头脸的官儿们一起过去,而且自己要盛装前往,准备好给徐光启的赏赐物件,最后再戴上管刀笔的御史过去,将所谓“崇祯帝礼贤下士,徐光启受宠若惊”这种句子记载下来,流传千古。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