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依旧风采照人的意思 > 第23部分(第2页)

第23部分(第2页)

金婶说:“未到八十八,不可笑人脚踬眼瞎,他每次知错就改,很不容易呢。”玉品插话说:“见不贤而内自省,我觉得这个老馆还蛮可爱的呢。”

家贤对金婶说:“我跟你打个赌怎么样?”金婶好奇起来,问:“么子时候喜欢打起赌来了咯?赌么子啊?”家贤却卖起关子来,不做声了。 。。

4。9 表面上看起来一副忠厚实诚相

表面上看起来一副忠厚实诚相

金婶催了一会,家贤才说:“你叫细伢子都睡懒觉,我就告诉你。”金婶说:“别个屋里都做不赢,你还有心思困懒觉,你不去算了,我们去。”便一个个叫家人,玉品说:“爷老倌快讲咯。”

家贤说:“你们信不信,大家开的地过不得好久就又会被收走。”金婶说:“就算会收走,只要不是开好就收,总不能不动不,种点菜什么的也好呐,虽然上边拨的粮暂时吃得一向,哪一餐吃饱了喽。”家贤说:“如今五月份,阴历四月,种红薯倒是正合适,不过冇预先作准备,发秧子又做不赢了。”金婶说:“看队上匀得点出来不咯,再打发满伢子到他两个姐姐屋里看看,看想得办法出不,不行的话就先开好留着,等到九月份种白菜、豌豆也行吧。”家贤显得无奈,说:“你讲开就开咯,只怕冇到九月就收走了。”

玉品笑说:“既然您老这样神,那就索性再算算,具体哪一天收走,免得我们空费神。”家贤呵呵笑着说:“早知三日事,富贵几千年,我又不是人家肚子里的蛔虫,晓得具体么子时候变喽。”

贱伢为社员要求散食堂的事情专程来到公社,谭书记正拿着文件愁眉不展,敷衍几句就把他打发走了,然后手肘支着桌面托住额头想:多数社员本来就意见大得恶,中央和省委文件指示公共食堂要坚持自愿方针,夏收口粮一定要分配到户,这样一来,食堂就会散伙,文件又冇讲允许散,唉,怎么搞咯。

想了好久总算有了主意,他吩咐办公室起草了一个公社党委通知,其中第二条是这样的话:无论分配粮食和其他收入,一定分配到户,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可采取先分配后集中或采取只分配(数字)不分散(实物)的办法。而且在显眼处重点写明‘党内文件、阅后收回’的字眼,实际上是不把粮食直接分配到户,而是做表面文章应付中央和省委指示。印完通知后,便将上级及公社通知派人送往各管理区负责人手里。

公社化后,公社、管理区甚至小队的干部都有很大的权力,食堂是由干部直接掌握的,干部不仅自己可以多吃多占,还可以趁机给家属、朋友以好处,对群众而言,参加食堂意味着生活降低,对干部而言,则是更方便有利了;粮食不分给个人,社员吃饭的主动权仍旧控制在干部手里,而社员退出食堂且粮食分配到户,对社员的控制就远不如在食堂方便。

各负责人接到通知后,都对谭书记的意思心领神会,马上召开各级干部会议,传达公社通知原文。贱伢于当晚召开了群众大会,会上传达了中央和省委精神,群众散会后,将党、团员和生产队长留下开会,传达完公社指示后,他说:“不吃食堂是落后,是思想不好,党、团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支部要求党、团员现在当场报名。”

解放、彭冬英、易炊事员等当场就表了态,表示坚决拥护公社决定,大部分党、团员却都低下了头,不做声,贱伢严厉催促了几遍,却没有一个人搭腔,他只好一个个点名,大家借口要同家人商量,拖着未报。

彭冬英回到家,夫妻俩又大吵了一场,彭丈夫说:“还在这里脑壳发胀,不撞南墙不饿晕你就不晓得回头!一条死路你硬要走到黑!你自己寻死我不管,总之我和细伢子不入!

贱伢估计形势不容乐观,于是,在党团员和生产队长散会后,留下支部成员继续开会到天亮,议题就是如何阻止社员退出食堂。经过半夜的讨论,制定了一个规定:

设置自炊户口粮专门仓库,专人专管,三至五天给发一次粮;自炊社员每人留的粮少十五斤,并且一半是红薯或萝卜;吃菜上,食堂人每天人均多四点六两,而且要做到食堂吃好菜,自炊户吃次菜;只给自炊户少量煮饭时间,具体时间由各生产队自己掌握,总的原则是不能给足;自炊户一律称作单干户以示歧视;对不愿加入食堂的党员,则通知他们上面不久就要开始整风。

如此一来,一些本不愿加入食堂的党、团员,怕运动中挨批评,又只得报名回到食堂,大多数社员也被迫回来了,即使这样,仍有一些社员退出了食堂。

过了几天,邻县、临公社一些无力再办下去的食堂解散了,消息传来,本就不满的群众更是情绪激动,刘老倌与彭丈夫牵头联络一些群众给上面写了信,省委派出小四带队的工作组到了县里,于是,除了水库工地的随军食堂,葚市公社的食堂一窝蜂就解散了。

今年气候很是反常,梅雨季节结束得特别早,五月底的大水退了以后,一连几个月,周围上百里就没有下过雨,禾苗、树叶开始卷曲焦黄,绿茵茵的苍翠景色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这一下可让人们措手不及,因为按照往常习惯,田里的水已都被放得精光,以应付下一波强降雨。

小坡仅有的一台抽水机昼夜不停的运转,却是杯水车薪。在建桥等少数区、队干部的一再请求下,谭书记终于答应把水库工地暂时缓一缓,抽调回部分劳力回各自生产队抗旱救灾。从河里到田间地头到处是挑着水桶来来往往的社员,各个池塘边上的水车似乎也在日夜不停的运转,表面上看起来热闹,仔细一观察,田里却没有多少水灌进去。本来出工又出力的早就已经没有几个了,加之饭量不够气温又太高,许多社员就算想出力也力不从心。

白灼的太阳挂在头顶,一片片的社员坐在堤下歇气,肩上搭了毛巾的不时下河去洗脸擦身,走上岸还没坐下来,汗水又爆了出来。建桥催上好一阵,才陆续有人慢悠悠的下河去舀上半担水,脚步如灌了铅般挪上几十米,又把扁担架在桶上坐了下来。

金家大塘周边架着几辆水车,水面降得很快,看着看着就只剩下了小半。只要没有干部在场,刘老倌便要小满停下来,还吆喝着不远处的林伢子俩兄弟及别的车水社员歇气,几个少年便一次次溜到坪边甚至仑脚的桑树下去张望寻找,看能否再发现哪怕半颗桑葚——

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皇帝御用的补品,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每年四至六月是其成熟季节。往常年份,色青味酸的嫩果一般是没人采摘的,一般会等到颜色紫红、味甜汁多的成熟时节,往往还要挑选那些个大、肉厚、糖分足的紫黑色果实才吃,如果到了六月底还有剩下来的,金婶就会全部摘下来晒干或略蒸后晒干,给家人做零食吃,有时还会酿成酒逢年过节时用。

可结果却令人失望,树上早已被饥肠辘辘的小孩摘得精光,也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