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刘福通对农民起义做出了哪些贡献?
&esp;&esp;刘福通是韩山童传教时的重要信徒之一,在元末农民起义中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esp;&esp;首先,刘福通是颍州首义的重要发动者、组织者之一。在韩山童秘密发展信徒时,刘福通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韩山童牺牲后,刘福通成了红巾军的核心人物,是韩山童之后义军的新领袖,在刘福通的领导下,红巾军冲突重围,出敌不意,攻下颍州城,使开始受到挫折的红巾军士气大振。而后,红巾军又在刘福通领导下连败前来镇压的元军,使得红巾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攻城略地,人数发展到十万人,发展壮大了红巾军的势力。
&esp;&esp;其次,刘福通的义军点燃了灭亡元朝廷的火焰。刘福通首义以及他势如破竹地连败元军,对其他地方的白莲教信徒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各地纷纷响应,较大规模的有徐州的芝麻李,湘汉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马,濠州(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等,他们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这些起义由北到南,给元统治者带来了极大的打击,这些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黑暗统治。
&esp;&esp;溢、叶琛等,这些人对他的成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esp;&esp;明军是如何取得北伐胜利的?
&esp;&esp;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登上帝位,建国号为明。因此于1367年十月开始北上的军队称为明军,获得了正统地位,北伐变成了“吊民伐罪”之举。明军在北伐中节节胜利,1368年八月,徐达攻下大都,元朝灭亡。从北伐开始到北伐胜利,不到一年的时间。明军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与其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是分不开的。
&esp;&esp;首先,朱元璋在军事上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在决定北伐进攻总方略时,朱元璋说:“我主张先取山东,继下河南,再拔潼关扼守门户,这样就能掌握整个形势,然后进克大都,再向西席卷山西和陕西。”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战略思想,明军北伐完全是照此执行的。
&esp;&esp;其次,朱元璋军队的顺利进军,与他为军队制定的铁的纪律分不开。在北伐大军出发前不久,他又一次对将士宣布了纪律:“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子女”,这些纪律被明军将士严格地执行了。
&esp;&esp;再次,军事攻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军事瓦解与政治瓦解相结合,是明军取胜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北伐时,朱元璋就向天下发布了著名的北伐檄文,他先指责元朝皇帝“荒淫失道”,然后宣布自己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天降圣人,决心要“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檄文宣布,王者之师,秋毫无犯,各地百姓不要害怕逃避;蒙古人、色目人中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民,抚养无异”。在攻伐中,凡明军所占地方而民心惶惶者,明军将帅就立刻出榜安民。在攻大都之前,朱元璋强调:“凡元之宗戚,皆善待之”,这样,明军就在最大程度上孤立了元朝廷,保证了明军的胜利。
&esp;&esp;郭守敬在科学上取得了什么成就?
&esp;&esp;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他是元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和天文仪器的制造,同时,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esp;&esp;古代集市图因为辽金以来的《大明历》已经使用很久了,误差越来越大,因此,忽必烈决定设局改定历法,命当时著名学者许衡、王恂、郭守敬负责这件事。郭守敬认为,要想制定精确的新历,必须首先制造和改制天文仪器。制造天文仪器是郭守敬在科学上取得的
&esp;&esp;上都兴废上都,即忽必烈命刘秉忠所建的开平府。它建于滦河上游岸边。它的遗址已被发现,“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东北20公里处,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城遗址,城郭、街道和部分建筑的轮廓大体可辨”1。这座城市,背依连绵起伏的山冈,面临滦河,东西两面和滦河之南有广阔的草原。夏季,美丽的金莲花盛开,草原一片金黄。因而,在金元时期有金莲川的美名。在金朝,就被金世宗定为避暑的捺钵地。金莲川原名曷里浒川,金世宗大定八年(1268年),以其地盛产金莲,定名为金莲川2。其南是辽朝皇帝夏捺钵炭山,也称凉陉、陉头、王国崖(旺国崖)。大定八年,改名为静宁山。
&esp;&esp;忽必烈开府漠南时,夏季常驻这里。当时,这里没有城郭屋宇,依旧是设毡帐以居。当忽必烈广招天下耆儒硕德至藩府时,为了适应汉人城居的习惯,于宪宗六年(1256)命刘秉忠相地筑城。刘秉忠选定滦水北岸的龙冈建城,定名开平。
&esp;&esp;开平城的建造前后用了三年时间,第一年营宫室,第二年修宫城。董其役者有真定藁城人董文炳,获鹿人贾居贞和丰州丰县人谢仲温。兴建时,首先要排干积水,故在民间留下了世祖向龙借地的神话传说3。
&esp;&esp;1260年,忽必烈召集他的拥戴者在这里召开了忽里勒台,他被推举为大汗,中央的办事机构也在开平理事,开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忽必烈的都城。在平定阿里不哥和李璮之乱时,忽必烈除出征和进驻大都外,大部分时间驻跸开平。由于和林地理位置的偏北,物资转输的困难,诸叛王的袭扰,特别是统治重心的南移,决定了忽必烈放弃和林作为都城的地位,开平对他就更为重要了。
&esp;&esp;中统二年,燕京行中书省也奉命北迁开平,这里进一步成为忽必烈的政治中心和平定叛乱的基地,忽必烈已初步选定其为未来的都城。这一年十二月,“初立宫殿府,秩正四品,专职营缮”4。三年,将兴州(今河北省承德西)、松山州(今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和望云县(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划归开平。并在燕京至开平途中置驿,以方便两地交通。
&esp;&esp;忽必烈四年(1263)五月,升为上都5。明年(至元元年,1264),改燕京为中都,正式确立了两都制。上都处在蒙古草原南部,南下燕京有驿道沟通,既不嫌辽远,又便于同草原各部联系,对蒙古贵族统治草原地区和汉地都是十分适宜的。上都路东与辽阳行省毗邻,西以今太仆寺旗与兴和路分界,北面是弘吉刺部领主的应昌路和全宁路,南至古北口与大都路分界。辖一府六州十五县。境内居民既有游牧的蒙古部落,也有大量农业人口、工匠、商人和猎户。除历代斡耳朵和诸王投下户外。人口最多时达4万余户,11万余口。
&esp;&esp;“上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宫城则在皇城的中部偏北。城外有关厢,离城不远有西内”6。
&esp;&esp;宫城东西宽570米,南北长620米,略成长方形。城墙用黄土板筑,四角有角楼,东、南、西各开一门。
&esp;&esp;宫城外25米处,有宽约15米的石砌夹墙,墙基仍在。沿夹墙外有一条环城街道。城外有一平坦的广场。宫城内分布着一些自成体系的建筑群,主要宫殿遗址有30余处。主要街道是通向三门的丁字大街。
&esp;&esp;宫城中的主要建筑物是大安阁。它是用拆毁宋汴京熙春阁的建筑材料,仿照熙春阁建造的。国家的重大典礼,多在这里举行。此外,见于记载的历代增修的殿阁尚有穆清阁、洪禧阁、水晶殿、香殿、宜文阁、睿思阁、仁春阁、鹿硕殿、歇山殿、崇寿殿、楠木殿、隆德殿、万安阁、清宁殿、统天阁等等。
&esp;&esp;时人描写宫城的景色称:“绿阑青草玉花骢,驯鹿游眠殿阁东”;“曲曲栏干兔鹿驯,雨肥绿草度青春”;“数树青榆延阁东,云窗霞户绮玲珑,上林文鹿高于马,时引黄碧草中”;“宫草葱茸拂槛青,苑中扈鹿自和鸣。云边仙子锵环佩,日暮君王幸穆清”。宫城之内,殿阁之旁,时有骏马、驯鹿、驯兔出没于碧草丛中,增添了宫城的闲逸气氛。并体现了上都行官草原城市的特点和牧业生产的气息7。
&esp;&esp;上都的外城大体上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200米。现存遗址高约5米,下宽10米,上宽2米。皇城在外城的东南角,亦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400米,皇城的东南城是外城东南墙的一部分。墙身残高约6米,下宽12米,上宽25米。
&esp;&esp;皇城四角有高大的角楼台基,南北各开一门,东西各开二门。外城东城的门就是皇城的东门。外城西开一门,北开二门,南面除皇城南门外,另有一门。皇城与外城的所有城门都筑有瓮城,有的为方形,有的为马蹄形。皇城内街道宽窄不等,主次分明,相互对称。城内建有很多官署、寺院和手工业作坊,见于记载的有乾元、龙光、华严等寺以及孔子庙和老子宫等。皇城北面是皇家园林。
&esp;&esp;上都城的东、南、西都有关厢,东关长约800米,西关长约1000米,南关长约600米。宋本《上京朵咏》称:“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帐房乱如云。”《元史·河渠志》有“大西关南马市口”的记载,可知西关有马市,或为商业区;东关近皇城,帐房错落,或为前来朝觐诸王安置部众的所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