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认得凌凌痕,金名凤纸双温馨。旧时仙侣若相忆,雪中小点惊鸿迹。
况我痴首非仙人,惜子之去子莫嗔。天涯处处花开落,去往飘然莫泥著。
送子为天河浣沙之行,赠子以阳关咽笛之声。
鹤书早寄珍珠字,百年会有相逢地。
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谊溢于言表,一个才子,一个佳人,如此缠缠绵绵经不住让人浮想联翩,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些读者们庸人自扰罢了。
自古文人多情意,他们的情感较普通人会丰富一些,但又较普通人含蓄一些,这让一些原本“正常”的情感遭到误会,也是常有的事。
漂洋过海,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时尚,一个如此钟情于时尚的女子怎么能够撇开这种趋势不管不顾呢?吕碧城自然应和了这种时尚,跟着一批人乘船来到了旧金山,如果就此看吕碧城,她也顶多算是时尚潮中的一滴罢了,算不得什么。
刚到旧金山,那里大雾蒙蒙,什么都看不清,同行的人便以天气不好留在了旧金山,吕碧城却是一个呆不住的人,她一个人出去,将旧金山逛了个遍,随后又一个人坐火车来到了纽约,这花掉四天四夜。
吕碧城在纽约住的是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潘斯乐维尼亚大旅店,当她一个人拎着行李在大厅左顾右盼的时候,突然一个人从背后将她拦腰抱住了。吕碧城大吃一惊,她知道自己在美国是没有认识的人的,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通过介绍吕碧城知道了她是这个酒店的总管。想必是今天,我们也难以在中国的酒店中体会到如此的“亲密”的服务。
缘分在某种时刻是非常奇妙的,它不需要刻意追求,不需要事先准备,不需要同甘共苦,仅仅是插身而过,或是目光交集,就成就了一番友谊,一通爱情,缘何如此呢?或许缘分是将前世修炼的功力遗传到现世罢,否则怎么会如此不经心而又记忆犹新,如此不在意却又一见难忘呢。就是这样的一抱,这样的一种对客人的迎接方式,那位酒店的主管成为了吕碧成在美国第一个最好的朋友。
一个心情舒畅的开始,总归对这个地方与这个地方的人是有益的,虽然是陌生地,吕碧城好似在前世中熟悉一般,立刻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生活中,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能让人心痒痒,是激动?是喜悦?还是一种莫名的兴奋?不得而知。
来到纽约的吕碧城,虽然年近四十,或许是多年社交经验,使得她那高雅的气质、考究的装扮、深邃的学养、文雅的谈吐很快让她脱颖而出,又一次成为域外焦点。
时间不久,吕碧成就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子,里面不乏达官贵人,巨贾富豪,报社记者等名流。不过她始终不是一个将自己固定在一个圈子里的人,她也会跟普通的人交往。
一次吕碧成在舞厅认识了一个小伙子,名叫汤姆,这个人对她很是殷勤,不过他却很诚实,告诉她自己只是一个工人。吕碧城告诉他自己不是一个势利的人,不会在乎别人富贵与否。
在一次汤姆给自己的信中,吕碧城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有文采的小伙子,文字功力甚至在有的文人之上,这让她非常高兴。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汤姆过于敏感,在一次他邀请吕碧城跳舞的时候,吕碧城说她已经有了约会,且这个人是一个银行经理。从那以后,汤姆就消失不见了,或许他误会了吕碧城是一个有成见的人,其实并非如此。
都说世事迷离,很多人在凡尘中不可避免地被同化,迷失想象中的自己,汤姆在遇到吕碧城之前,是一个不为自己身份过于在意的人,遇到吕碧城之后似乎一切的话语都怕说错了,一切的行为都怕弄砸了。两个原本不世俗的人却造就了一个世俗的结果,叫我们读者情何以堪!
旅居西方的吕碧城曾被人误以为是东方公主,也难怪,她常年住在豪华宾馆,加上高贵的气质和豪绰的出手谁见了都难免误会。她的身处锦绣丛中、繁华世界,周围总是缤纷的色彩,悠扬的音乐,不过在她的心中,一直被不为人知的落寞占据一大半,自觉如一粟漂于沧海,那种不定感,那种不得不随波逐流的动荡,让她好不空虚。
因为寂寞,吕碧城常会因一些小事敏感。那是在纽约,一日,她忽然感觉身体发热,心跳加快,于是摇响电话,叫来医生,告知他:“如有危险,请你明白地告诉我,不必隐瞒。”医生检查过后告诉碧城并无大碍。不过就在医生为她提笔开药时,吕碧城却说:“你不必开方子,我是向来不吃药的。”医生很是感觉奇怪,便问:“那么你叫我来何用?”吕碧城的回答让医生哭笑不得,“我请你来验验我的病的,如果紧要,我须请律师立遗嘱。”
一沾病便怀疑自己是否不久将于人世,这远远脱离一般人的思维惯性,不过碧城却有自己的逻辑:长期独居,难免孤独寂寞,其实这不也是一种病吗?只不过它吞噬的不是肉体而是心灵罢了,一个心灵快被掏空的人,偶遇小疾,便惶恐生命之事,也属必然了。
不是吕碧城自己不自信,而是自信一遍又一遍被现实所摧残,在原本需要简单、单纯生活的时候,吕碧城却如早开的花朵,过早地见识了红尘世事,于是她“少年就识愁滋味”;等到她人近中年,原本需要世俗、圆滑的生活的时候,吕碧城又看透了尘世,不问世事,无奈不管她如何隐蔽,终究逃不脱俗世的纷扰。吕碧城总在这种不合时宜中,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打击,她有如此敏感,就不足为怪了。
吕碧城游学欧美期间,中国国力衰弱,跟她一同在外的留学生大多生活窘迫,且经常受到歧视,虽然吕碧城自身吃穿不愁,但那种“触类旁通”,仍然让她对国内的战乱纷争倦厌不堪。
吕碧城曾写信给国内一最有权力的人,述说她的衷肠:“当代政界诸公不解西语,不与外人交际,所以没有国际的感触、世界的眼光。只知道在家里关起门来与同胞互争雄长。他日出门一步,遇见外人才知道,我国的地位在世界上卑微到何等。感触有多深,诸公固然自己身受不到的,但是既有了钱,诸公的子孙必然读西文,出洋留学,必有与外人相处的时候。就是不出洋,世界交通,西力东渐,华洋的交涉逐日地繁密,也无可避免。诸公何不捐除私斗,共救国家,为后世子孙做人的地位呢。”不过她又如何不知道,这种述说最终只能是如浮萍落入大海,杳无音信。
虽然痛心国内战乱纷争,主张西学东渐,但吕碧城骨子里还是非常传统,她并不一味推崇西方文明,因为在她眼中,西方的奢华之风、靡靡之音,必然会走向反面,“夫处世无常轨,原非人生之福,犹如起居无节而适以戕生,终局大抵不幸。”就算是对国内报纸有人主张的废除礼教,吕碧城也不以为然,她认为“夫礼教有随时世变迁以求完善之必要,而无废除之理由。世非草昧,人异獉狉,无论任何国家种族之人,苟斥以无礼无教,未有不色然怒者,何吾黄帝子孙独异于世界民族而甘居化外也?”
吕碧城的这种保守与她早年通读国学不无关系,就算她见识了欧风美雨,不过她的骨子里,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这从她与秋瑾相异的革命观中便能窥见一斑。
很多人对吕碧城的国外游历羡慕之极,实则是有理可循:不为生计而奔波,随心随欲,这叫谁人不想、不羡、不妒!可现实生活还是有诸多的无奈,吕碧成也不能例外,无论是吕碧城对于纽约还是纽约对于吕碧城都是陌生之极,没有半点经验可循。一个是才华卓绝的东方女子,一个是西方经济重城,似乎方方面面都不谋也不和。
不过无论是缘还是孽,遇上了就是生活,就得开始生活。其实环境就像是一面镜子,它所反映出的种种不都是人心所投射过去的吗?黑暗之中,你怎么能照见自己呢?
吕碧城来到纽约之后的7月在旅店病倒了,其实她的身体原本就不算好,胃有毛病,心脏还不好,特别是因为初到一个陌生地,虽然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但还是难免有人生地不熟之感,慢慢积攒起来的胃病便发作了。
因为缺少人照顾,吕碧城常常只能够喝一杯牛奶或者是一碗牛肉汤代替饭菜,她的身体如何受得了。不过还好,时间不长,她的痊愈了。
吕碧城跟纽约的故事从这个时候才正式开始。
这天,吕碧成到一个以前经常去的理发店理发,理发的小姐有一段时间没有看见吕碧城了,看见她来理发,就问她是要准备去跟谁约会去?当吕碧城告诉她自己的约会对象是西帕尔德夫人时,理发小姐几乎惊呆了,因为谁不知道她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美国最有钱有势的女人,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她办不了的。误会也就随之而来,理发小姐好心告诉吕碧城应该如何适时提出自己的要求,要如何讨好这位夫人……你知道吕碧城如何表现吗?她不急不躁,等理发小姐说完之后只轻轻地跟了一句:“我比她有钱!”让理发小姐瞠目结舌。
势利的人似乎在生活中为人所不齿,不过静心想一想,谁又不是某个方面的势利者呢?有人爱美,有人爱才,有人爱名,有人爱利……凡此种种不都来源于凡尘所诱,世俗所迫吗?蝴蝶飞不过沧海,人在历史面前,就像一只沧海之上的蝴蝶,是如此的身不由己,纵然上天给人一双翅膀,也难有几人能飞跃沧海,况且很多人仅仅只有一双臂膀而已。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