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9月22日到2021年9月22日,宁夏京剧团的演职人员离开北京来到塞外支援边疆建设已整整63年,60多年风雨兼程,他们有过辉煌鼎盛的时期,也经历过艰辛打拼的阶段。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们辗转各地,深入部队、农村、厂矿,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异国他乡。先后培养了五批京剧艺术人才,创作和积累了大批优秀剧目。《闹龙宫》《乾元山》《三岔口》《除三害》《盗库银》《霸王别姬》《钓金龟》《十八罗汉斗悟空》等剧久演不衰,使流派各异的京剧艺术在国内外舞台大放异彩。他们曾为能给宁夏人民争得荣誉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昔日风华正茂的他们,如今已是满头银丝。然而,功成名就的他们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没有在家尽享天伦之乐,而是为了振兴京剧事业,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宁夏京剧院的退休老艺人们身退心不退,发挥余热,把技艺传授给年轻人,让京剧这门国粹后继有人。
戏曲是内容与舞台呈现共荣的艺术。再精彩的内容,得不到精湛的舞台表现,也会味同嚼蜡。同样,任何精湛的表演技巧、完美的舞台呈现,如果内容苍白缺血、立足难稳,舞台发挥越过度,越会使其显得虚浮肿胀、壳厚内空。因此,对于戏曲院团来讲,传承十分重要。当然,抓好第一度创作,扣好舞台艺术的第一颗纽扣,依然是保持戏曲生命力的前提。
宁夏京剧院云集着京剧各流派的传承人:老生行当“杨派”(由杨宝森创立并以其为代表)传承者(按代系序列,第一代为直接传承者,后同;各派均有交叉传承情况):李鸣盛—张军、李鸣、李鉴、白利明—高恩福、王建国—钱俊欣、方浩、宋钢。
“马派”(由马连良创立并以其为代表)传承者:王和霖—李业德、张正明、张军—高恩福—钱俊欣、方浩、宋钢;“谭派”(由谭富英创立并以其为代表)传承者:刘元鹏—刘晓鹏、张正明—李鸣、李鉴、张军—高恩福—钱俊欣、方浩、宋钢。
花脸行当“金派”(由金少山创立并以其为代表)传承者:郭元汾—高长清、叶盛富、靳志明、梁加禾。
“裘派”(由裘盛戎创立并以其为代表)传承者:梁加禾、王宪周—方立生—杨兵兵、巩荣海—秦文治。
“郝派”由郝寿臣创立并以其为代表。
宁夏京剧院不仅云集着许多卓有成就的老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其中不少人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事业,继续将京剧艺术作为自己的事业。
他们在宁夏京剧院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今,第二代人多数已届天命之年,个别的已年逾花甲,甚至退休。他们只有一部分担任领导职务,一部分仍活跃在京剧舞台上并且担纲主演,还有一部分在团里从事教学、编导、音乐、剧目创编、编排指导、唱腔设计等工作。
在宁夏京剧院,有“西南三小”之说,这西南三小即是指张元奎之子张晓琪,石天之子石小元和王宪周之子王小微。之所以称他们为“西南三小”,是因为他们的父辈都是来自宁夏京剧团前身的晋绥平剧院、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总政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四团以及后来的宁夏京剧团的老领导和老艺术家。
石小元曾任宁夏京剧团副团长。张晓琪和石小元曾经花费整整一年多时间,挨家挨户地走访团里的老同志,搜集宁夏京剧团的资料,一点一滴地将散落在个人手中的零散文字和图片资料集中起来,尽心尽力地去做这些在别人看来是“无用功”的事情。他们说:“我们之所以做这些别人不屑于去做的事,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团和老一辈的深厚感情,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团的光荣历史,再度振兴。”他们的心血终于结出硕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活动期间推出的反映宁夏京剧团成就的展板,让人们看到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史料,大家不禁为宁夏京剧团的辉煌历程赞叹不已。团里的老同志更是眼含热泪地说:“感谢团里这些小辈,是他们的努力再现了我们团曾经的辉煌……”
张晓琪、石小元、王小微都曾有机会到外省发展,但他们至今都没有离开宁夏,这是因为他们舍不下宁夏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
总政京剧团第二代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俞鉴之子苏京平、王敏之女王燕、张正武之女张旭、刘顺奎之女刘海英等。1980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率团来宁夏演出期间,在宁夏京剧团正式收了三位女弟子:李新云、王燕、张旭,都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京剧团老演员的后代。遗憾的是,由于距离遥远,经费有限,这三位弟子始终没有机会到云南得到关肃霜老师的亲授。关肃霜生前也为此深感遗憾,她曾感慨地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宁夏京剧团向我拜过师的那三位女学生。
李鸣盛之子李鉴、李鸣都是宁夏京剧团的演员,并且都继承了父亲的老生行当。郭元汾之子郭铸除了演戏,还担任着团里的编导工作;郭元汾的长女郭月屏原来也是宁夏京剧团的老旦演员,后随夫调往兰州。樊富顺的长子樊春生曾是团里的灯光师,退休前担任过舞美队队长,次子樊铁曾是宁夏京剧团的武乐大锣。蔡宝华之女蔡丽退休前是团里的服装师。李荣安之子李静也曾像父亲一样工小生。刘顺奎的子女刘海生、刘海利、刘海英分别为五八、六○、七一级学员,一直从事京剧事业,除长子海生调中国京剧院外,海利、海英一直在宁夏京剧团工作,海利已退休,另一子刘海春是团里的灯光师。赵鸣飞之女赵富荣也一直在宁夏工作,先在京剧团当武旦演员,后调艺校教学,致力于培养京剧人才。王慧生之子王加铭,工丑,祖孙三代从事京剧事业,并都在宁夏京剧团,是团里唯一的直系三代梨园之家。谭喜寿之子谭健也是团里的业务骨干,除演武生戏外,还兼做编导和教学工作。刘元鹏之子刘小鹏在团里演小生戏,也兼教学工作。
田文玉之女李红、李源,都曾是团里的老旦演员。秦志扬之子秦刚工武净,也是团里的演员,现已退休。秦志扬之孙秦文龙、秦文智均为团里的翻打演员。郑菊奎之女郑瑞华为团服装师,现已退休。班世超之子班增魁工武生,现在宁夏艺校代课。马玉山之子马金涛工武净,现已退休;幼子马金凯为六○级学员,工净。马玉河之子马金锁工武生,曾在艺校从事教学工作。
马玉芳之女马淑贤工青衣,曾为宁夏京剧团演员,现在艺校从事教学工作。
陈文良之女陈颖工青衣,现在宁夏京剧团当演员。
郭门四代,梨园世家,郭铸是郭门第三代传承人。1952年生于北京,1958年跟随父亲郭元汾搬到银川,1960年入宁夏艺术学校京剧科学艺,初学文武丑,后改习武生,师从盖玉亭、赵鸣飞。1966年从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宁夏京剧团,从事演员、导演和编剧工作。1974年在现代京剧《赛驼以后》中饰连长,进京参加调演颇获好评。恢复传统戏后,曾主演《白水滩》《三岔口》《三盗令》《卧虎沟》《石秀探庄》《白蛇传》等剧目。他为剧团修改排练《新闹龙宫》,并获得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特别奖。1983—1989年任宁夏京剧团副团长。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