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妙法莲华经原文全文 > 第106章 第106集(第2页)

第106章 第106集(第2页)

人生有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是往生,所以事修法门就是怎么样?要先了解你自己。所以我们要了解两种自己,师父前面讲过:第一个,要了解你根本的自己,就是真如本性;第二个,了解你无量劫来在三界里面整天打滚,你因缘中的自己。就是现在的因缘法里面,你有什么样的烦恼,有什么善根。你总得清楚你自己的问题吧?如果你的善根强项是无常观、空观,你却一定要修其他法门,那没必要。因为你过去生已经盖到八层楼了,你稍微用功一点,这个法门对你就很相应了,你就修下去。事修没有标准答案,契机是妙法,治病是良药。

所以事修就是,请你先了解因缘所生法的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我本来是清净的,那后来呢?后来生生世世在那边打滚,到现在,有如梦如幻的烦恼,有如梦如幻的善根。你的目标是要往生,有哪些工具——善根是你的强项,你要赶快拿出来用,因为你稍微用一点功,对你来说就是很快的效果。你要把过去的善根累积到一个程度,用加法把过去的善根累积起来。然后,把你的盲点找出来。你会不往生有几个盲点要注意的,有几个地雷,你最好先避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地雷,有些人感情是他的地雷,有些人财富是他的地雷,临终可能过不去的就那几颗地雷,你最好事先知道。其实,如果你有在打坐,你就知道你的问题点在哪里、你的强项在哪里,你应该会知道。

所以这个事修就是断恶修善,面对如梦如幻的善根,面对如梦如幻的盲点,赶快在你有生之年做一个善加处理。然后呢?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去处理。

【学员提问】二、请师父慈示,一个人衣内有宝珠,但是他什么时候回光返照拿出来贸易?一念迷,一念悟,又则实际操作方法如何?

【师父答疑】摩尼宝珠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它为什么是摩尼宝珠呢?因为它对你有加持力。它的特点就是迷悟的问题。迷悟的问题,当然就要靠理观的智慧。你今天能够回光返照,那宝珠就现前;你今天不回光返照,那你就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这个宝珠怎么样操作,这一题我们等到下面与净土宗结合再说。你如果是迷惑,这个宝珠对你来说就没有了,那你就是一个标准的业障凡夫。你的修行的起点就是,你是一个在外面流浪的乞丐,你的起点就是这样子。

就是说,欸,我不需要理观,我好好地修行。可以,但你的修行的起跑点是生死业障凡夫的起点。如果你今天从理观,你的修行的起点是自性功德力做起点,你至少有一个宝珠做本钱。这两个起跑点不一样。怎么事修,那就是后面的,我们等到后面净土这一块再说。

【学员提问】三、请师父慈示,有两种清净心,一种是用来安住的本自清净,另一种是需要修的清净心。那么这种需要修的清净心,在我们凡夫阶位与唯识课程中的无分别智有何异同?

【师父答疑】理观的清净是本具的,你不要修,你只要观照、知道、直下承当就可以了。这我们前面说过。事修的清净心,是要用各种方便去修证的。事修当中其实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

这个地方提到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一种事修,因为无分别智你不能安住,你安住在无分别智,到时候你就偏空了。因为你的安住必须中道,要安住在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真如里面,清净跟具足合在一起才可以安住,必须要中道实相才能安住。

无分别智,它是一种对治,就在“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是说,你今天遇到一个很严重的人事,这个人跟你因缘很深,他跟你讲了一句话伤到你,这个时候,最快的方式把烦恼调下来,就是无分别智。就是,我不可能不取相,因为这个相太强了,超过我这个不取的力量了。因为事修是因缘法,那每一个人因缘不同。你看有些人跟你讲话,你根本不当一回事,是吧?但是有些跟你特别亲的人,跟你讲一句话,你就很严重了,你三天都走不出来。就是说,你已经取到相了,这个相在你心中不断地挥之不去。很简单,你不要分别就好。就是取相可以,但你把名言关掉,就不要讲话。你心中不要讲话,不要在心中去分别这个影像是怎么回事,你不要去诠释它。这个方法是很快的。就是,我做不到不取相,我第一义谛的时间过了,我从第二义谛去修补。就是,取相,已经取到相了,但是你把分别心关掉。就是你对这个影像,不管声音还是形象,你把那个分别的功能关掉——我没有意见,它很快会脱落。就怕你不断去思惟它,那问题就会很严重了。

无分别智这个法门,好就好在很快,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净土宗不能用太多无分别智。因为净土宗跟圣道门不一样。净土宗要怎么样?它的标准是要厌离娑婆,是吧?你临命终是要取舍的。你修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说,反正“老僧自有安心法,八风吹来亦无妨”,你也不一定要离开娑婆世界。从大乘的难行道来说,无分别智是一个妙法。但净土宗,它临终的时候是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要讨厌娑婆世界。无分别智不会让你讨厌它,它会让你在娑婆世界不受伤害。所以净土宗更多的要修什么?无常观、苦谛观。为什么药要下这么重呢?因为,你临命终要做出选择,要取舍的。要离开娑婆世界,你总要有理由。你说我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找不到离开它的理由,找不到理由。

净土宗的理观,那当然理观每一个人都一样,就一念心性。但是,净土宗的事修其实藏教法是很适合的,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你要诃责它,讨厌它,要把所有娑婆世界的过失读一遍,它是不净、苦、无常、无我,你才会远离它,临命终才能够做出判断:我要离开娑婆,我要欣求极乐。但是你修无分别智,它不会让你厌离娑婆,它也不会让你欣求极乐,它就是保持一种清净,它不会做出选择。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净土宗的人在修无分别智,可能不能当事修的常法,可能事修这一块要带一点苦谛跟无常的思考。

第四主题:有关法华跟净土的相互关系

我们看最后一题,有关法华跟净土的相互关系。

【学员提问】请师父慈示,学《法华经》对我们修净土法门有哪些好处?我们如何把《法华经》的思想运用到念佛中来?

【师父答疑】《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

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念佛;第二个,你要会往生。这是两码事,因为念佛面对的是佛号,往生你面对的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念佛我们就不谈了,各凭本事——你怎么去专注,建立心中的佛号,你一句佛号念诵听,这个事修就不谈了。

我们先谈往生好了。你临终的时候,佛号现前的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你必须做到一个标准,叫做顺从本愿。这个顺从本愿,净土宗是要有取舍的,你要能够离开娑婆,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欣求极乐这一块我们就不谈了,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怎么去借相修心,这个就不谈。我们就谈谈厌离娑婆,因为这个是关键。

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在无量劫当中,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地流转,累积很多对娑婆世界的贪念,留下很多对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然后才要想离开它。这是个困难点,的确有一点困难。而且要快速离开它,临命终的时候,需要马上做出选择。所以,贪恋娑婆是我们净土宗每一个人必须走出过去的一堂最艰难的功课。因为你不走出过去的妄想,你没办法迎接弥陀的光明。

那你今天,如果说你不修理观,你就从苦乐的对治着手:因为娑婆世界是痛苦的,极乐世界是快乐的,所以我放弃痛苦,追求快乐。合理!但是有什么问题?因为你没有修理观,你的内心是自我意识,活在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本身就是随顺于生死轮回的,所以你的修学变成怎么样?变成逆流而上。你的心本质是随顺生死,然后你要抗拒生死,用佛号去对治它,靠你的信心,那就很困难了。因为你的本质是随顺生死的,因为自我意识,你的心本来是攀缘的,那你只能靠“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靠很多的佛号,靠对阿弥陀佛的信仰、信心,靠你这种事修的愿力,来建立一种抗拒强大的生死轮回的力量,逆流而上。这个是事修法门。

如果你透过《法华经》的理观,从根本上改变你的内心,把自我意识的模式转成清净心、菩提愿,你的心是顺从菩提。而极乐世界跟无上菩提是一条路的,就是往生是三百由旬,成佛是五百由旬,这整个是一佛乘的。所以你的心已经调整成不是顺从娑婆,你只是面对如梦如幻的娑婆世界留下的影像,要面对而已,但是你的大方向是顺从无上菩提了。顺从无上菩提,你马上能接受、顺从本愿,不需要理由,就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不必靠苦乐的对治。因为我要成佛,所以我要往生。而这个思考是更高的高度了。这样大家听懂了吗?

就是你修《法华经》以后,你会有一种成佛的意乐,就是你的心已经是随顺无上菩提了。所以你从随顺无上菩提,要随顺于弥陀本愿就相对容易。你不学《法华经》,你的心是随顺生死轮回。你本来心往这边走,要把它拉回来,要逆流向上,要把随顺生死的心转成随顺往生的心,困难!

就三种随顺,随顺菩提,随顺本愿,随顺生死。你看,有一句话很重要,说“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当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要离开我们非常熟悉的生死轮回,就算你的准备非常够,你已经知道娑婆世界是痛苦的,它伤你太深,但是你临命终真的要离开它的时候,你心中还是有纠结,因为你认为它是真实的——它是真实的,我要离开它!但是,如果你认为本来就没有生死,你就很好离开——本来就没有生死,人生是一场梦,我只是醒过来而已。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离开?所以理观的好处就在这里,它从根本上心态改变了。

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你不修理观,你临终这一关,你从一种顺从娑婆要转成顺从本愿,是一个大难题。因为你跟往生的愿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然后你靠你的事修要把它调整成一样,是困难。但是你学《法华经》,如果你把这个清净心菩提愿学会以后,你跟往生是同一个方向,本来就同一个方向,它很好转过去。就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相对容易。大家体会一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