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远领着刘感恩下了客车,充足的阳光照在身上觉得有些热,眼睛被阳光刺得有点儿睁不开,为了躲避阳光,他转移了视线角度。
8月末晴朗的日子,北大荒中午气温在二十摄氏度左右。虽然温度不算太高,但是光线强。刘明远看着一起下车的乘客匆匆远去的背影,自己没想好往哪个方向走,有点儿茫然。身边有两条路,一条宽点儿的路,一条窄点儿的路,其他下车的乘客几乎全朝宽点儿的路走去。他知道自己沿着宽点儿的路走也可以,不会走错方向,但是他没马上走,而是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
滨镇开往远山县城的客车是在早晨八点发的车,途经几个乡镇及合江市郊区地段,行驶了几个小时后,到达了远山县城。客车在远山县城停一夜,第二天早晨返回滨镇。从远山县城发往滨镇的客车是在早晨六点发车,到滨镇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每天远山县城和滨镇是两辆客车对开。
从滨镇开往远山县城的客车,比远山县城开往滨镇的车,晚发车两个小时。在滨镇村庄居住的乘客,有的需要到客运站上车。村庄距离滨镇客运站路远,又是在早晨,如果发车时间早,想乘坐这趟客车的人就得早起。为给乘坐这趟车的乘客留有充裕的乘车准备时间,发车时间定在了八点。远山县城开往滨镇的客车是在县城发车,乘客多数是居住在县城附近,要么是沿途上车的乘客,发车时间早和晚对乘客乘车影响不大,发车时间定在六点钟。客车到达滨镇时,正是吃午饭时间。
这趟客运线路被远山县城一家个体运输公司承包了,经营管理方式比较灵活。
客车到滨镇和到远山县城时都不进客运站。在远山县城发车的地点也不在客运站。客车经营者设有固定的发车地点。在滨镇是从客运站发车。
客车在远山县城停的地方不是在主城区,有点儿偏僻,周围没有楼房,红砖瓦房也是多年前建的。刘明远看着陌生的四周,不知道去远山村的路线,也不知道有没有去远山村的客车。附近没有商铺,也没有行人,想问路都找不到人。
刘感恩问:“咱们去哪儿?”
“找个地方吃饭。”刘明远说。过了吃午饭时间,他饿了。他认为刘感恩更应该饿了。他打算先吃饭,吃过饭再考虑去远山村的事。
刘感恩问:“在这里没有亲戚吗?”
“没有。”
“没亲戚来这地方干什么?”
“想去远山村看看。”
“看什么?”
刘明远没说话,静静地看着前面的小路。他认为小路边能有小饭馆。但是他又不想到小路边的小饭馆吃饭。小饭馆位置偏僻,偏僻的小饭馆发生欺骗顾客的事情多。
刘感恩问:“咱们到哪儿吃饭?”
“到饭店。”刘明远在客车驶进远山县城时,为了熟悉环境,透过车窗留意着街边的建筑。他看见前方车辆和行人比较多,猜测那地方是主城区或接近主城区。但是客车没行驶到人多的地段,提前转了弯,进入了这处平房区。
他领着刘感恩折返到主街上,朝着车辆和行人多的方向走。
刘明远是在六七岁时跟随父亲搬离远山村的。
那时公路的路况差,长途客车少,远山县城没有通往滨镇的长途客车。他跟随父亲是乘坐远山县城开往合江市的火车离开的。从那次走后,这是他第一次回远山县。
时光远行,岁月变迁,远山县城和他的人生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
虽然远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路面的大街宽阔、平坦、笔直。街两边的楼房和商铺呈现着现代化气息。
刘明远领着刘感恩边走边观望街两边的饭馆、小吃店。以“店”为名的没有以“馆”为名的店铺多。或许“馆”更具有生活气息,乡土特色意味更浓。街边一家名为“黑土地”的小饭馆映入他的眼帘。这家小饭馆给他的第一印象不错,他便领着刘感恩朝饭馆走。
过了吃午饭时间,饭馆里没有顾客。一名年轻的女服务员和一名中年男厨师在闲聊。女服务员二十一二岁的年龄。男厨师四十岁左右。他们看有客人走来,停止了闲聊,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门口。年轻女服务员站起身,迎上前问刘明远:“二位想吃什么?”
“西红柿炒鸡蛋、麻辣豆腐和两碗米饭。”
“不要别的了?”
“这就可以了。”
中年男厨师转身去厨房准备饭菜。
刘明远和刘感恩坐在饭桌前。不知道是白天的原因,还是饭店环境顺眼,刘感恩对这家饭馆的感觉不错,没有产生刚到滨镇晚上在饭店吃饭时的反感情绪。刘明远有意跟年轻的女服务员搭话,想在交谈中了解去远山村的路。
年轻的女服务员一米五几的个子,面容白净,偏瘦,性格开朗,健谈。她没听说过远山村,不知道去远山村的路,也不知道远山村通没通客车。
米饭是提前做好的。西红柿炒鸡蛋和麻辣豆腐做起来比较简单,中年男厨师不一会儿就把饭菜做好了,从厨房走出来。年轻的女服务员把饭菜端到刘明远面前的饭桌上,问中年男厨师:“有远山村吗?”
“有。”
“我怎么没听说过呢。”
“你没去过乡下,在乡下又没亲友,还不怎么跟乡下人接触。那是座小村庄,在山脚下,离县城挺远。”
“他们准备去远山村。有车去远山村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