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秦朝的时候 > 第六章 秦起始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6(第1页)

第六章 秦起始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6(第1页)

纵观天下大势,成败都在一张嘴上。诸葛亮长了一张巧嘴,他巧舌如簧促成了三国时三足鼎立大局,平原君长了一张乌鸦嘴,在没有和大臣商量的情况下那句“人为财死”最终引发了长平之战,最后赵国为这次贪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并购了上党,为了兑现当初向韩国许诺的保卫上党的承诺,赵国廉颇率领大军去驻守。从心理角度上分析,廉颇应该是固执型的人才,他对上党的定位就是赵国的一个国外军事基地,而非赵国的领土,因此廉颇选择了在后方长平安营扎寨,以便战争开始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赵国的力量。

秦昭襄王在国际事务中强势了一辈子,上党之战更是浪费几年时间和大把的钞票,眼看见到了收获,煮熟的鸭子却飞到了赵国,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决定让赵国看看秦王爷到底长了几只眼。于是公元前260年,秦国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在王龁的率领下向上党进军。

廉颇的战略思想被秦军看破后,王龁作为一名秦国的中青年骨干将领,没有辜负秦昭襄王的期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攻占了上党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城池。赵国对上党的承诺几乎成了一纸空文,秦国控制了长平之外的上党地区。

赵军对上党的不作为,直接导致秦国军队很快打败韩国在上党的残兵败将,顺利到达廉颇驻扎地长平附近,本来赵国评估认为秦国不会为上党和他们伤和气,然而为了巩固秦国的既得利益,秦昭襄王不顾赵国感受,立即给王龁下令,击溃长平驻守的赵军,完成占领上党的彻底征服。震惊世界的长平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秦国将领王龁来说,这次被领导选择攻击赵军是幸运的,如果能打赢廉颇,实现后浪推跑前浪,以后的生活就根本不用发愁了。因此王龁收到了秦昭襄王的最高指示后,迫不及待地率兵赶往长平。战场成就英雄,很可惜,长平之战却没有成就王龁,他这辈子注定只能做白起的影子。

廉颇此时没有时间检讨和自责对上党人民带来的伤害,他在积极寻找破敌良策。作为名将,他除了作战勇猛无畏外,沉稳老练是他常胜的法宝。他看到秦军势不可当,就在长平修筑营垒,坚守不出,不跟秦军打遭遇战。这一战略思想非常成功,秦国军队巨大的消耗让秦昭襄王的战斗信心有些动摇。

但是秦国智囊范雎就很有文化,他满脑子都是坏主意,长平之战初期由于廉颇的沉稳老练,秦昭襄王意志动摇,范雎便设计了一出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暗地宣传:廉颇老了,不足畏惧,秦军现在最惧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如果赵括统帅赵军,秦军根本睡不着觉。

秦国情报宣传战做得还真是不错,赵王还真信了,便召回廉颇,让赵括当将军。蔺相如听到消息后极力反对,但赵王认为蔺相如是和廉颇私交深厚,所以才维护廉颇,便没理会蔺相如。赵括的母亲也找到赵王反对让赵括当将军,赵王则认为赵母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风吹日晒,简单应付几句了事。

其实这两个人强烈反对赵括替代廉颇的真正原因是:首先蔺相如反对,除了跟廉颇关系太好之外,主要原因是他深知廉颇的能力;赵括的老妈反对,是因为再也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赵括的能力,所以都反对赵成王换帅。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赵成王显然不怕吃不饱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能力再强也架不住小人作祟,赵国老将廉颇虽然是国际公认的将星,但由于秦国编造的怕赵括而轻廉颇的谣言很快就传到了赵成王那儿,本身廉颇的战略思想就不和赵成王胃口,再加上赵括这孩子谈起兵法口若悬河,赵成王一纸调令,赵括走马上任。

赵括凭借自己对兵法书籍孜孜不倦的苦读,和别人辩论起兵法无人能比,从而在理论界声望很高。赵成王作为敢于改革创新型的领导,大胆起用新人,他相信自己是伯乐,而赵括一定是一匹千里马,肯定能给自己带来惊喜。事实上,赵括也没有让他失望,最终送给赵成王一个大大的惊——四十万赵兵被活埋。

据说临阵更换总司令是长平之战那年的流行风,赵军换成了赵括,秦国也令白起接替王龁成为了秦军的总司令。不过白起可没有赵括上任时风光,因为白起早就名扬江湖,为了不引起赵括的警惕,秦昭襄王还特别下令,谁敢把白起做司令的消息透露出去,依法论处,感情白起是作为秘密武器被派遣上场。

要说白起的能力那可不是盖的,他担任秦军总司令后先对赵括做过一个系统的摸底排查,了解到赵括这小伙有股子冲劲,为人鲁莽轻敌,高傲自恃。没办法,这是年轻人的通病,碰上一个这样的对手,白起感到非常幸运。可怜的赵括最终成就了白起,长平之战,让白起达到了军事生涯的顶峰。

作为战场老同志、老狐狸,白起知道在战场上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对手,但他却懂得一定要让对手小看他的道理。示弱求战示强求和,他决定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在交战的过程中,他故意装败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巧妙布置了纵深的包围圈,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从而全歼敌人有生力量。

赵括虽然读尽军事书籍,但也只会玩玩沙盘土堆,和小朋友们一起过家家。赵括当上将军后,变守为攻,而秦军则秘密派白起为三军总司令,稳扎稳打,理论家在战场碰到实战家,结果可想而知。赵括以为敌军不堪一击,殊不知是他智商太低,赵军被分流,各个击破。

在历史上赵括是个有突出贡献的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体说就是一个成语:纸上谈兵。他光荣就义之前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可太晚了,赵括用生命的代价,才知道兵法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可惜他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了。

领导英勇殉职,赵军失去了主心骨,在秦军投降就能吃饱饭的巨大诱惑下,饿得头晕眼花的赵兵无心恋战,40万大军投降了白起。知人知面不知心,赵军没想到白起是个缺乏诚信的领导,本来投降时说好让吃饱饭,谁知面对40万赵国战俘,白起用了一个最残忍的处理手段,全部坑杀。

白起的凶狠残暴令人发指,坑杀40万投降军士,不仅如此还对200多名小孩割耳断肢,放回赵国想把赵国人民吓怕,从而令其不战而降。然而,赵国人民看到那些被摧残的孩子们,不但没有展示出怕秦国的样子,而是真心的怒了,更加坚定了捍卫脚下土地的决心。于是仇恨的种子在赵国人民心目中彻底生根发芽。

长平之战以秦国的彻底胜利而告终,随军记者在战后总结了白起将军的战略战术,一致认定白起在长平之战里,充分展示了他超越时代的作战思想,这是他能够胜利的关键。此战中用切断粮草的方式,打持久消耗战,这是白起的发明创造。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符合现代军事提倡的歼灭战思想。

毫不客气地说,白起的作战技巧,在战国时期引领了当时的战争发展水平。他懂得实事求是地去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有针对性地打击敌人。在这一作战思想的正确指引下,长平之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白起长平一战成名,战后回国被邀到处演讲、做报告。人们知道了白起坑杀40万赵国士兵的事,这种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做法受到人们的抨击与责难。白起每次回应这个问题时都这样回答:安邦不怕伤天理,定国何惧绝子孙。

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用40万条生命提高了自己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有人分析白起是不是有暴力倾向,也有人传言白起是变态狂魔,种种猜测白起都置之不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也是人,不是神仙,造这么大的孽,想想都要做噩梦,可他冒着失眠的危险这么做,实在是无奈之举。

有研究认为,白起坑杀40万人是有充足理由的。杀了这些人赵国军事力量就彻底毁灭了;秦国实在没有能力多养活这40万张嘴。白起为了减轻秦国百姓的负担,只有让他们跟阎王爷混饭吃去了;另外赵国士兵投降没有诚意,这些人不会为秦国效力,特殊情况下反而会成为恐怖分子。

虽然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在领导面前谦虚一点、谨慎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白起可能还不懂得细节决定成败之理,长平之战后,白起言行受到了秦昭襄王的注意,他的一些作为被领导认为是危险举动,遭受了领导的猜忌。

秦昭襄王是个开拓性的人才,他组织并领导的长平之战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战役,此战一举摧毁了赵国的有生军事力量,确保了秦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作为世界战争史上都难得一见的规模宏大的歼灭战,长平之战被光荣载入历史。

白起一声令下40多万赵国将士去阎王那儿当兵去了,对赵国来说,白起的举动简直是毫无人性,失去了军事依仗,赵国已经没有了生存的自主权。白起似乎是世界大同的追求者,不但没有同情赵国,反而向秦昭襄王主动请战,准备将赵国从战国的版图上彻底抹去,从而解救赵国百姓于水火之中。

应该说,白起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家,他完全是称职的,他的确正确分析了军事形势,只要秦军一鼓作气,很快就可以把赵国拿下。这也可以理解为战斗是一个军人的天职,取得辉煌的战斗成绩,更是每一个优秀军人的梦想。可白起显然不是搞政治的材料,面对白起的风光与战功,秦昭襄王心里有了小九九。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