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有一位内使在外求见。”
刚翻阅了几份紧急文书,正看到陕西那边在追剿李自成余部的要紧处,外间传来毕剥敲击声,薛国观一看,是自己的心腹家人,身后不远处,是个戴着三山帽,拿着拂尘,穿着浅黄色曳撒和白皮靴的宫中内监。
能做这一身打扮的,少说也是有品级的宦官,不可怠慢得罪,于是点了点头,吩咐道:“请他进来。”
“是!”
家人答应一声,转身就是做了一个延请的手式,那个内侍也不托大,点了点头,进得门来,就是要行礼。
“公公何必如此,老夫与王大伴彼此至好,他的人来了,老夫这么拿大,见了面却是不好说话……来来,快坐,快坐!”
一见来人是东厂的人,而且职份不低,薛国观脸上的神情就随和的多了,不过他并没有起身,只是嘴上客气一番罢了。
相形之下,这个内侍到别的阁老屋子,哪怕是刘宇亮在内,所有阁老都是起身迎接,并且执手问好,嘘寒问暖,十分客气,薛国观的架子,就有点太大了。
不过到底薛国观是次辅,且正当宠,这个内使也不敢说什么,只是面无表情的道:“咱家奉命前来,阁老不必客气了吧。”
“你当老夫想和你这阉人客气?”
薛国观还有几分士大夫的傲气,对勋戚和太监实在有点那什么,敷衍不起来。这也是后来他墙倒众人推时,被崇祯下辣手赐死的最要紧的原因。
做到阁老的人,禁中大内没有一个象样的盟友,外廷的人又是得罪了个干净,勋戚,东林,都是落井下石,皇宫里也是杀声一片,一个曾经的内阁首辅,尸体吊了两天才准放下来,崇祯刻忌寡恩实在不是东西,薛国观自己不善和权贵结交,也是十分要紧的原因。
“既然如此,请公公吩咐。”
“近日京师米价,不知道内阁注意否?”过来的内使一发问,薛国观就是浑身一震,当下顾不得客气,立刻就叫来人,他要亲自询问一下。
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1)
第一百五十七章示以威福
最近薛国观把精力放在替崇祯搞钱上头,千方百计想开辟财源,加上内阁到底不是顺天府,所以最近对京师的物价就关注的少了。
等几个随员进来,把粮价等相关物价一说,薛国观就是面沉如水,呆坐在椅子之中。
见他如此,那个东厂来的内使自觉完成使命,阴阴一笑,拱手道:“阁老,咱家告辞了。还望阁老早日平抑物价,不然的话……”
“唔,老夫知道,此国之大政,请转告大伴,请他务必放心。”
在这种时候,薛国观还撑着阁老架子不倒,那个内使打了个躬,冷笑一声,便是转身告辞离去了。
若是依这个内使的意思,最好是不管薛国观的死活,直接将京师物价报上去就得了。
他是奉提督东厂太监王化民的命令赶过来的,锦衣卫的辑事权已经很小,几乎为零,万历和天启朝还十分威风显赫的缇骑,在崇祯朝根本就看不到踪影了。
这是周延儒提议的功劳,厂卫的侦辑权,在这个东林党人的提议下被取缔了,然后文官们可劲的贪污,皇帝连最后的监督手段也是没有了,当然,崇祯以为东林党人都是正臣,可资信任,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监督……嗯,这个视角十分有趣,非常有趣。
当然,厂卫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还是有一些番子秘探,主要的工作就是侦查在京师的百官,武将,还有一个传承百年以上的传统,就是监督京师物价。
这个传统可能还是永乐年间传下来的,反正现在也没有废除。除了物价,当然还有小民百姓对物价的评价。
要是厂卫和谁过不去,百姓嘴里该大员的口碑肯定不好,不过这样就是往死里得罪人,一击不倒,皇帝不信,厂卫自己就得倒霉,所以这种大杀器也不会常用,更加不会乱用。
在发觉物价不对,百姓啧有怨言的时候,王化民和薛国观虽然没有什么交情,不过还是出于对大明政局的负责,派人来提点了一番。
崇祯信用的太监,十个有九个都是混蛋和无能之辈,大半连魏忠贤的衣角都摸不着,只有一个王承恩,忠心耿耿,能力是欠缺了那么一点,论起操守来,说真的,不少跨下有小鸟的士大夫,还是真比不上这个阉人呢。
至于这个王化民,和王承恩走的很近,也算是操守还过的去,但薛国观在某件事上得罪过他,此人肯派人来,说明事态还是较为严重的。
正因如此,薛国观在听说是王化民派人警告后,才郑重其事,不敢怠慢。
京师的米粮,向来是南漕运来,在通州还有百万石的仓储,按说是不该米价腾贵才是。但最近这一段时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