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核磁共振显像。能清晰地显示心包积液的容量和分布情况,并可分辨积液的性质,如非出血性渗液大都是低信号强度;尿毒症、创伤、结核性液体内含蛋白和细胞较多,可见中或高信号强度。
6.心包穿刺。有心包积液时,可做心包穿刺,将渗液作涂片、培养和找病理细胞,有助于确定病原。
7.纤维心包镜检查。有心包积液需手术引流者,可先行纤维心包镜检查,心包镜可以观察心包急性病变特征,并可在镜视下咬切病变部位进行心包活检。
【诊断常规】
(一)诊断要点
1.有上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确定本病。
3.有心包积液,积液的病理及生化结果支持本病的诊断。
4.主要病因类型心包炎的特点。
(1)急性非特异型心包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剧。有剧烈胸痛、发热的临床特点,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常有白细胞计数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电图ST段抬常、X线心影增大。
本病多能自愈,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应用止痛剂及镇静剂等,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症状。
(2)结核性心包炎:临床除结核病的全身表现外,患者有倦怠、体重减轻、食欲下降、低热盗汗、呼吸困难及心包积液体征等,胸痛和心包摩擦音少见;未经治疗的结核性心包炎几乎全部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3)肿瘤性心包炎:多为血性心包积液,且发展迅速,引起急性或亚急性心脏压塞。心包渗液中找到肿瘤细胞可以确诊。
(4)化脓性心包炎:临床征象主要有高热、寒战、毒血症等,可有心脏压塞征象;心包穿刺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措施,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和做心包切开引流术能使预后大为改善。
(二)鉴别诊断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常在心脏手术、心肌梗死或心脏创伤后2周发生,表现为发热、心前区疼痛、肌肉关节疼痛等临床症候群,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本病有自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此类患者多有明确的病史可资鉴别。
【治疗常规】
治疗原则为:①有心脏压塞时首先解除心脏压塞。②病因治疗。③对症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直至发热及胸痛消失,气急时取半卧位。
2.有渗液时,视情况需要做心包穿刺。
(二)用药常规
1.非甾体抗炎药。有胸痛时给予镇静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如吲哚美辛(消炎痛)5mg,每日3次,口服或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0.3g,每日3次,口服。必要时可使用吗啡类药物如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或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
2.其他药物。主要可根据不同的病因予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对风湿性心包炎应加强抗风湿治疗,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较好,如泼尼松15~20mg,每日2~3次口服,2~3周获得满意疗效后后逐渐减量,总疗程6~8周。结核性心包炎者,应及早抗结核治疗,常用的药物是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具体用法见肺结核有关章节。化脓性心包炎应予心包穿刺排脓或心包切开引流,并可根据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400万~800万U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青霉素皮试阴性者用);或用克林霉素0.9~1.2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静脉滴注或阿米卡星0.6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非特异性心包炎以对症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期可能有效,如病情严重,疾病持续高热及心包腔内有大量液体,可用泼尼松20mg,每日3次,口服,3~5d减至5~10mg,直至停药。其他类型的心包炎,如心肌梗死后、尿毒症后心肌炎等,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三)解除心脏压塞
心包渗液较多,应及时进行心包穿刺抽液,解除心脏压塞。
抽液不可过快。
(四)手术治疗
化脓性心包炎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脓液黏稠心包穿刺抽脓困难时,可施行心包切开引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