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漕运码头豆瓣评分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铁麟看着那足有一尺厚的账单,盯着金简问了一句:“这些都是些什么账目?”

金简一时有点儿发毛,说实在的这些账目他是从来不看的。满正汉副,按说他是坐粮厅的正厅丞,可是他从来是图省心,怕麻烦,坐粮厅的大小事务,他都交给汉厅丞许良年处理。铁麟看着他,他忙转过头示意许良年向总督大人禀报。

许良年是个慢性子,他明知道金简在用眼睛示意他,却不慌不忙,耷拉着眼皮沉吟起来,似乎是思索着该不该开口。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吞吞地说:“先向您禀报河南省的账目清单。河南直隶通州所帮船20只,天津所帮船17只,山东德州卫左帮船24只,任城卫帮船43只,平山前帮船43只,平山后帮船43只,临清卫河南前帮船29只,临清卫河南后帮船57只,江南徐州卫河南前帮船48只,江南徐州卫河南后帮船47只,共计漕船371只。所运漕粮正兑米146709。27石,其中正米115698。72石,耗米31010。55石;改兑米65780。34石,其中正米56222。51石,耗米9557。83石,正兑改兑总计212489。81石。轻赍银9310两,易米折银1512两,总计银10822两。船上还有行粮月粮99864石,折色行粮月粮银33400两,贴役路费银88560两,进仓脚银23630两,芦席银6780两,松板银7820两,楞木银3450两,备料银7800两,浅船银4500两,总计银351880两。另外随船还有土宜总共……”

许良年没完没了细水长流地说着,铁麟早就听得不耐烦了。想不到这个烟不出火不进寡言少语的蔫神却是如此心中有数,好像他肚子里就装着账本,嘴巴就是一只算盘。如此枯燥繁杂的账目,他居然能一笔一笔丝毫不差地报出来。这还只是河南的账目,还有山东的,江南的,浙江的,江西的,湖北的,湖南的,全漕108帮,6296只漕船,所载漕粮银两,他都能倒背如流吗?果真如此,他可真是个天才,不愧是吃漕粮这碗饭的。大清鸿运,皇上圣明,人才济济,真是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相比之下,金简却傻子似地看着许良年的精彩表演。这个镶黄旗出身的贵族子弟显然是养尊处优惯了,脑满肥肠,本来就长得胖,胖得成了一堆成不了型的肉。再加上他呆呆愣愣的大肉头,更像个堆积得瘫软的泥胎。铁麟等一些胸怀宏图大志的宗室精英,早就意识到了汉族官员的精明强干和满族官员的堕落蜕化,金简和许良年对比得更加强烈了。如果把这两个人放在金銮宝殿上比较一下,不知道圣上该做何感想。

铁麟挥了挥手,制止住了许良年的禀报,真诚地说:“本官初任仓场总督,人地两生,漕务不熟,还是请二位大人分心吧,这些具体的事务你们就按规矩办吧。”

听了铁麟这句话,金简沉不住气地咧开大嘴笑了。其实,这正是他们给铁麟设计的一套迷魂阵。许良年一阵呼风唤雨,虽说来的不是疾风暴雨,可也是云山雾罩,让铁麟听得脑袋发胀。铁麟交代让他们按规矩办理,这正是他们所要的一句话。有了这句话,这漕运码头仍然可以由他们两人的四只手遮云盖日。铁麟嘛,知趣的您图个清闲,到时候什么好处都少不了你的;不知趣呢,恐怕在这码头上没插进脚就得坐着轿子滚蛋。

许良年没有理会金简的得意,他可不像金简想得那么简单,更没有金简那么乐观。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他一见到铁麟那天起,心里就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甚至是恐惧。他在铁麟面前说的每一句话,都掂了又掂,生怕言多语失,有什么闪误。

金简不管他那一套,他向来看不起许良年这像耗子一样的胆子,像娘们一样的啰嗦。他又朝站在他身后的书办招了招手,书办上前将两个桑皮包儿放在了铁麟面前。

铁麟问:“这是什么?”

金简说:“您不是吩咐让我们按漕运的规矩办吗?漕船靠岸之前,都要先进献‘小包米’,让东西衙门尝尝鲜,也算是亲自验收一下吧。”

金简所说的东西衙门,指的是仓场总督衙门和坐粮厅衙门。由于两个衙门紧挨着,东边是仓场总督衙门,便称东衙门;西边是坐粮厅衙门,便称西衙门。

铁麟将桑皮包打开,这是一包上好的大米,有一斤多重。铁麟用手指扒拉着米粒查看着,粒粒饱满,晶莹玉润,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金简又看了一眼许良年,脸上更露出得意之色。

许良年没有理睬他,他讨厌金简的浅薄,这种浅薄早晚会误了大事。

铁麟问:“这是军粮吗?”

金简说:“这是从军粮里挑出来的。”

铁麟又问许良年:“许大人,你说呢?”

许良年慢吞吞地说:“谁送‘小包米’都说是军粮,鬼才相信。就是从白粮里能挑出这么好的米,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金简没想到许良年却如此卖底,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许良年装作没看见。

让两个人都感到意外的是,铁麟看完了米,却爽快地说:“管他是军粮白粮,只要是好米,咱就不妨尝一尝。近水楼台先得月,吃一两斤好米恐怕不过分吧?”

连许良年都沉不住气了,忙说:“当然当然,咱在码头上辛辛苦苦,也就是沾这么一点儿光。”

铁麟说:“这话我信,也不信。说信呢,沾没沾别的光我没看见;说不信呢,码头这么大,连耗子都比别处的肥,何况咱这些仓神爷呢?”

许良年谨慎地说:“大人说的极是,俗话说,管粮的肚饱,管钱的腰圆。咱又管粮又管钱,腰圆不敢,这肚子还是不吃亏的。所谓是两袖清风,一肚子酒精吧。这有一个饭局,不知道大人肯不肯赏光?”

金简听许良年一说,忙把一张大红请柬掏出来,双手举到铁麟面前:“铁大人,您一定得赏个脸,都知道您正直廉洁,您来了我们连接风酒席都没敢摆。现在我们借花献佛,也算尽一尽我们的孝心。”

铁麟接过那大红请柬,没说什么。

金简和许良年的心里又打开了鼓。

铁麟也揣摩起了眼前这两个人,他们为什么不问一问,丢失兰儿的事呢?是他们真的消息闭塞,还是故意装糊涂呢?

※※※

陈天伦是漕运码头军粮经纪陈日修的儿子,今年24岁。这是一个自命不凡,胸怀大志,又满腹经纶的年轻人。他13岁通过州试,14岁通过府试,16岁又通过了院试,成了一名生员,即老百姓所说的秀才或相公。18岁的时候,由于岁试成绩优秀,被选为贡生,送到北京国子监学习。读书取仕,他立志要在仕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争得个金榜题名,报效国家。两年前他参加了秋闱乡试,没有拿上名次。这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他更加刻苦地读书,明年又是大比之年,他有着十分的把握得中孝廉。这样再过一年,他就可以趾高气扬地参加春闱会试。就算一试未中,还可以再苦熬三年。无论如何,要在“而立”之前进入翰林院。进翰林院是他伟大的理想,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到达这步天地,吃多大苦,受多少罪,他都心甘情愿。

陈天伦如此宏图大愿,不仅仅为了自己,更为了祖宗。不是光宗耀祖,而是为祖宗讨回一个公道。

陈家原籍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燕王扫北迁至通州,到陈天伦已经有19代了。陈家的祖先世代吃的是漕运饭,先祖有的扛过大个儿卖过苦力,有的当过车户花户,有的在两坝上当过斛头,有的在坐粮厅当过巡社……几百年间,陈家从来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不读书便不能入仕,不入仕便永远是贱民。到了陈天伦曾祖父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一些积蓄。曾祖父决心让祖父读书科考,以彻底改变陈家的命运。

祖父是个有大聪明又有大志向的人,不到20岁便通过了院试。22岁那年,准备参加秋闱大比。可是就在那一年,家里出现了巨大的变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陈家烧了个精光,曾祖父口吐鲜血气绝而亡。祖父为了重振家业,便与一个富家子弟进行了一笔交易。在进入考场以后,两个人互换名字,如果祖父能让那个富家子弟中举,就给他2000两银子。苍天果然不负祖父,大比下来,祖父让那个富家子弟中了孝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