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伊雷内暂时能够借重的,也只有女婿安德万·比铁尔曼。幸运的是,他的大女婿即彼得·波提的儿子,早已去世,波提本人也离开了公司,这些都足以确保火药企业在未来能够被牢牢掌控在本家族手中。
即使如此,伊雷内多少有些内疚。自从十几年前将一家人从特拉华州搬迁到这里,他并没有充分履行父亲在家庭中应有的责任,而是将主要心思放在了火药厂与其他公共事务上。从某种角度看,企业才是他的孩子。每天夜幕降临时,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随后就一头扎在床上,第二天天还蒙蒙亮,他就会急匆匆动身前往工厂,指挥工人们开始生产。即便是休息时分,他也更愿意每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下俯瞰眼前望不到边的火药厂,憧憬着扩大之后的景象。
当孩子们长大,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伊雷内才开始为这种相处模式感到后悔。因为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加上性格上沉默寡言,孩子们习惯与他保持距离,尤其是小儿子亚历克西斯,每次看到伊雷内,都是一句话不说就悄悄溜走了。这不仅让伊雷内想到自己少年时,也是这样面对老皮埃尔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伊雷内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同他们的相处模式。之前,他经常在工厂同工人们一起吃饭,或者是同生意伙伴们举行宴会、构建关系。但现在,他尽量抽时间回到家里,同子女们围坐在一起,一边享用地道的法国美食,一边畅谈自己的见闻、倾听孩子们的故事。
一开始,从妻子到子女,几乎每个人都不习惯这样的气氛。大家都尽量沉默地吃饭,只听见伊雷内不停寻找话题。但不久之后,整个家庭变得和睦起来,餐桌上的沟通越来越融洽,孩子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与事业的看法。伊雷内发现,孩子们其实并不害怕自己,只是不熟悉自己的思维风格,找不到表达的方式与渠道。在三个儿子、四个女儿的身上,伊雷内看见对家族优点不同程度的继承,值得发掘和培养。同样,孩子们也感到,父亲并不是像表面那样冷漠死板,他不再只有“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而是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就像学校里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当皮埃尔垂垂老矣之时,伊雷内接过了家族之船的领航之位,他将带着杜邦的姓氏,真正融入美国的上层社会。
冥冥归途
随着角色在社会食物链中的升迁,伊雷内进一步看清真相:与其说杜邦火药厂是家族奋斗而来的成就,不如说这家企业的命运在建立之始就已得到战神的鼎力祝福。由于火药与战争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而新生的美国又不得不面临着一场场规模各异的战争,家族企业才能从客观需求中不断受益。
换而言之,杜邦们并没有在企业发展中获得真正的主动权。不用说,他们此时只能听从美国政府的指令,而这个国家刚刚用事实证实其足以和世界最大强国抗衡的实力。即便和那些老牌的美国本土家族相比,他们也无法完全掌握创造有利条件去获取收益的权力,其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詹姆斯·麦迪逊总统的态度变化。
美英战争爆发之前,麦迪逊总统出于对法国移民的排斥,始终没有给予杜邦火药厂应有的订单。直到战争爆发后,当国家利益受到极大威胁时,他才能暂时放下偏见。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形,当然不是杜邦家族所希望看见的,因为战争不可能时时都有,但企业却希望始终处于优渥的发展环境。
实际上,早在皮埃尔带着一家老小移民而来,就试图获得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无论是与杰弗逊的私下来往,还是对汉弥尔顿的聘请,都能体现出这一意愿。尤其在拥有了杰弗逊的友谊之后,老皮埃尔并不是真正需要汉弥尔顿担任法律顾问,而是看中其对政府的影响力,期待他能够作为杰弗逊的有力补充,在家族企业和美国政府之间奔走联络,直到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这套计划始终在成功运作,直到美英关系紧张并导致杰弗逊黯然离职。这让杜邦家族意识到,虽然美国是共和制国家,但最重要的权力依然属于总统个人。因此,当麦迪逊于1813年结束了第一任任期,伊雷内此时关注的并非哪个党派人士来继任总统,而是更关心新总统是主战抑或主和。
伊雷内非常看好34岁的众议院议长亨利·科莱,他是共和党中激进且热衷于战争的代表,此时,整个国会都在克莱的影响下,充满了火药味。如果总统职位也能由共和党掌控,这样的政府必定会打造出更为激烈的战争。
于是,伊雷内选择支持共和党。此后,杜邦家族成员也几乎都是共和党支持者。
1813年10月5日,特拉华州开始了总统投票选举,各州选票最终将进行合计,并根据票数决定新任总统。杜邦兄弟清楚,如果主和派竞选成功,战争很可能迅速终结,火药厂将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为此,两个人决定孤注一掷,将民兵团带到投票现场,用武力向那些打算投票给民主党的选民进行示威。
当武装整齐的民兵包围了投票现场之后,大会堂里一时间陷入了死寂,选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显得不知所措。但很快,交头接耳的人们弄清了真相,原来是开办火药厂的杜邦家族,打算用武力展示来左右选举结果,这让民主党支持者们感到非常愤怒。同时,让伊雷内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打算投共和党选票的人,也对他们这种帮倒忙的做法表示不解和抗议。
选民们向选举委员会提出,杜邦火药厂的民兵团扰乱了投票现场的秩序和规则,要求他们立即将民兵带走。一开始,这只是个别人提出的抗议,很快,支持者的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了有节奏的抗议声浪:“杜邦,滚开!杜邦,滚开!”
杜邦兄弟感到前所未有的尴尬,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民兵离开了。不久后,麦迪逊赢得连任。
经过这次失败,伊雷内意识到美国与欧洲的不同。目睹了法国历次革命到拿破仑上台的种种事件,杜邦兄弟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思维定式:金钱可以换来武装,武装可以操控政治,政治又能带来金钱。直到此时他们才清楚,在美国,这一规律并不能以法国的方式进行运作。
伊雷内学会了以新的方法来引导公众。他开始每年都从公司利润中拨出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捐款给特拉华州各地政府,兴建公路设施,投入到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在白兰地河畔,杜邦火药厂还建立了医院、学校、教堂等多处公共设施。
民众的看法总是会根据他们眼前所见的事实迅速发生改变,人们很快忘记了当初包围投票点的民兵团,而是重新评价杜邦公司。当地许多人觉得,杜邦确实是想要为社会贡献力量,也有人说,杜邦作为军火贩子,现在是放下屠刀、良心发现。无论怎么说,随着金钱投入的增加,杜邦家族形象越来越好。
维克多·杜邦很快作为白兰地地区的代表,进入了特拉华州参议院担任议员。
凭借多年习得的社交手段,他在这里获得了众多支持。通过这个新身份,他不断游说政府,为杜邦家的火药厂提供便利,让家族从中获利。即便如此,伊雷内还是感到不满足,他迫切需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原来,随着杜邦火药厂的逐步壮大,国内许多小企业都被他们所吞并。此时,伊雷内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希望着手开拓国际市场。然而,特拉华州法律明令禁止组建垄断公司,同时也不会给予垄断公司任何权利。
杜邦兄弟无法接受这一“不合理”的法规。在他们看来,既然当初有人能够制定这样的法律,现在或者将来,必然有人可以对之进行修改。在维克多的纵横捭阖之下,伊雷内投出的每一笔游说资金,都进入了关键人物的腰包。
不久之后,州议会居然真的通过了法律修正案,虽然很多人对此感到震惊,但新的法律规定,只要有实力的公司能够组建起跨行业集团,就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发展。同时,政府也会给予相对的纳税优惠权。当然,在明面上,这样的修改,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解决就业压力、提高社会福利等光明正大的理由。
1824年,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维克多离开政界,投身金融行业,成为美国国家银行的董事。在这个位置上,他能够为火药厂整合出新的资源。遗憾的是,长期的社交活动、无休止的欢饮达旦,让维克多的身体不堪重负。虽然伊雷内曾多次劝诫过他,但他似乎已经习惯于以这样的方式为家族做出贡献。更何况,社交场合虽然充斥着利益和权势的勾兑,但又怎么可能缺少了酒精与美色的催化?
天不遂人愿,1827年,年仅60岁的维克多在参加了一次晚宴后酩酊大醉,因为突发心脏病而晕倒在街上,随后被送往威尔明顿的合众国旅馆,旋即去世。
兄长撒手人寰,让伊雷内陷入长久的沉默中。他知道,此时杜邦家族每年能够生产高达80万磅(约36万公斤)的火药,将近占整个美国火药总产量的15%,维克多在此时离开,导致自己身边突然失去了可以信赖依托的人选。
伊雷内突然意识到,自己也已将近60岁,长年累月的辛苦工作让自己时常感到筋疲力尽。他开始担心,自己也会像兄长那样突然离开,于是,他开始在三个儿子中物色继承者。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几个孩子都没有表现出对继承企业领导者宝座的渴望,这让他相当失望。
1834年9月,杜邦家族迎来新的成员,伊雷内将小女儿嫁给了自己精心挑选的人才——托马斯·麦凯·史密斯博士。一个多月之后,伊雷内和哥哥维克多一样,由于心脏病突发而在街头昏厥,他同样被送入了合众国旅馆,在同一个房间与世长辞,年仅63岁。
至此,杜邦家族移民美国的第一代人物,已经分别踏上了各自生命的归途。在他们坚实的脚印之后,留下了初具规模的火药企业、初现声望的政商地位。在此过程中,老皮埃尔、维克多和伊雷内表现出的团结、坚强、睿智和远见,超过了其同时代的诸多移民家族成员。正因如此,杜邦家族的后人也很快会从他们离去的身影中,汲取到开创新时代的力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