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林徽因传 真正的平静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一个行路人置身于自在自然的感觉,心境与山景,完美和谐,迥出尘表,令人一唱三叹。

她的《黄昏过泰山》,则表达了另一种情愫:记得那天心同一条长河,让黄昏来临,月一片挂在胸襟。

如同这青黛山,今天,心是孤傲的屏障一面;葱郁,不忘却晚霞,苍莽,却听脚下风起,来了夜——她心的孤傲的屏障,在山的怀抱中为之一开,胸襟挂一片月光,全部的感觉便溶人了这橙色的苍茫。

最使林徽因倾心的是她同梁思成陕西之行,在此之前,梁思成曾与黄宗江、麦俨增等先期对陕西的古建筑进行过考察,此次行程是应顾祝同之邀,到西安作小雁塔的维修计划。

西安的大小雁塔,让林徽因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古塔建筑那种独特的美的韵律。

座落在西安市南慈恩寺之内的大雁塔是一座多层楼阁式青砖塔,关于这个塔有一个迷人的传说。

当地百姓说,曾有群雁飞过慈恩寺,领头的雁突然坠落地上,众僧大为惊愕,以为菩萨显灵,遂在大雁坠落处建了一座高塔,把死雁埋在塔下,故名雁塔。

这座古塔建于唐永徽三年,玄类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经典,唐高宗出资在寺的西院建造此塔,初建时砖身土心,平面方形,为5层,唐长安年间,用青砖改建成7层,qisuu奇书com可由塔内攀登顶层,唐大历年间又改建为10层。

林徽因和梁思成被塔门精美的线刻佛像迷住了,西面石门楣的“阿弥陀佛说法图”,传说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图中的佛殿笔笔都是按着比例刻画,屋脊上的兽吻、飞檐、风铃、斗拱、柱基、石阶等,都表现得清清楚楚,将唐代建筑特色全部展示了出来。林徽因说:“如果将来有人搞一个摹本,唐代的营造法式,就有一个大致轮廓了。”

小雁塔在西安市南郊,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是为收藏经书而建,因比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

最使林徽因称奇的,是小雁塔三次离合的奇迹:明成化末年地震时,塔从顶到底中间断裂一尺多宽的缝隙,明澈如开了一道“通窗”,但正德末年地震,将塔中裂缝自行弥合,天衣无缝,人皆称奇。第二次是明嘉靖乙卯地震,塔身又被裂开,癸亥地震,又复合无痕。第三次是清康熙辛未,塔又震裂,辛丑地震中又自行复合,这真是一件令人难以解释的奇事。

小雁塔三次震裂三次复合的现象,给了林徽因、梁思成更多的启发,为他们制定修复小雁塔的计划,提供了历史的依据。

而林徽因却更多地看到了中国塔文化的意义,那不仅是一份壮美,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民族风骨,它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真、善、美的人格,既体现了佛家的“无常”、“无我”、“寂静”的真谛,又展现了一个民族创造的超凡人圣的人生终极价值。

在此期间,林徽因、梁思成还北去耀县,考察了药王庙,按照原来的设想,还要西行去敦煌考察莫高窟,但因时局紧张,此行未果,成为他们的终身遗憾。

然而这次西安之行,却又一次为林徽因“建筑意”的理论建构注入了灵动的内涵。

神奇的发现

五百里钟声撞不醒一个泱泱佛国的长梦。

那一脉云横九派的苍茫,那一脉烟笼雾锁的蓊郁,那一脉松风丹霞的灵秀,浮沉在五百里五台清幽的鼻鼾声中。

五百里伽蓝盛景,五百里文殊道场,五百里佛刹棋布,钟一声,磐一声,无尽的丛林显得异常淡泊。

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秀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烟峰,五峰竞秀,万绿丛中,不时闪出一座座寺院琉瓦的飞檐,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塔的群落中,舍利塔凝脂砌玉,超凡脱俗,托举起一种神秘的力量。这是命运与日月星光同存于世的意兴,让灵魂逾越更为高峻的峰岭。

佛光寺独立黄昏。古木参天,掩映着巍峨的殿阁,山门深深,幽闭着青灯佛卷,墓塔林留驻晚照,迎迓着筚路蓝缕的造访者。

在此之前,林徽因、梁思成前往太原途中,在经过榆次时,曾有过一次令他们狂喜的发现。事后大家说,那场发现纯属天意,林徽因冒然从车厢里探出头来,那座小殿的飞檐正好扑人她的视线,它别具一格的营造法式,让林徽因立刻觉得这是一座有不同寻常价值的建筑,那座小殿堂便是永寿寺的雨花宫。通过考察,果然证明了这点,雨花宫的结构,是用最简略的办法,节省不必要的构材,同时在处理各种构材时,产生出纯结构的美,而没有特加任何装饰。这座建于大宋祥符元年的殿堂,也是唐宋间木构建筑过渡形式的重要实例。

林徽因、梁思成、莫宗江、纪玉堂四人一大早骑毛驴上山,在崎岖的山崖小道上,走走停停,上上下下,找了一天,才看到了那一角探身松墙之外的飞檐。

“没错,就是它!”林徽因兴奋地叫起来。

那座寺庙在佛光山腰,因山势而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因年久失修,雕梁画栋的油彩剥落,好像一群蓬首垢面的阿罗汉疲惫地歇息在山坡上。

林徽因和梁思成曾读过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那上面记载了五台山的佛光寺,然后他们又从北平图书馆《古清凉志》、《高僧传》、《佛祖统计》、《法苑珠林》等史料中,查阅了有关佛光寺的记载。这座寺院创建于北魏时期,是五台山颇负盛名的大寺之一。唐武宗“会昌灭法时,佛光寺被毁,12年后,逃亡在外的该寺僧人愿诚法师募资重建”。

他们轻叩山门,开门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僧人。听他们讲了来意,老人很高兴,便趁天未黑尽,带他们去看大雄宝殿前面的石经幢。林徽因打开手电,拂去石碑上的浮尘,依稀读出“女弟佛殿主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四日”断断续续几行文字。她脱口叫起来:“思成、小莫、小纪,你们快来看,这块碑上写的就是公元857年,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梁思成也兴奋地说:“看这大殿的轮廓、比例,唐代以后的建筑是不会有的,这下我们没有白来,抱上大金娃娃了。”

老僧人说:“前些年,这座寺院还没有破败到这个样子。如今愿诚大师的塔也倒了,寺庙也败了,这里就有我和一个哑巴徒弟续着香火。”

第二天,他们开始了全面考察。寺庙的建筑,东殿是唐代的,文殊殿是金代的,还有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尚不可知建筑年代。

东大殿横列七楹,纵深四间,单檐庑殿顶,质朴刚健中,益显古色苍劲。层层斗拱承托的梁架和屋檐,斗拱翻飞,翼出深远,仿佛是大鹏展翅欲飞。殿顶用板瓦仰俯铺盖,脊兽全为黄绿色的琉璃艺术品,一对高大的琉璃鸱吻屹立在殿顶的正脊两端,令殿宇更加壮丽劲健。

为了弄清大殿准确的建筑年代,他们爬上了顶板,殿宇建造的年月按常规多写在脊檀上。顶板上光线很暗,他们从檐下的空隙往里爬,踩着几寸厚的浮土,小哑巴徒弟为他们打着手电照明,他见林徽因爬在最前头,而且手脚轻快,连连竖起大拇指,惊奇地叫着。屋梁上栖着大群大群的黑编蝠,手电光一照,呼呼啦啦惊飞起来,直往人身上撞。

拍照的时候,镁光灯一闪,蝙蝠更像没头的苍蝇,把屋顶上的尘土飞扬开来,让他们睁不开眼睛。

第一天考察,他们就有了很丰硕的收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