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心莲绽放什么意思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郭旭东

博友留言:请问老师:我父亲是老师,现在年岁以高,我很想让他来学习民族文化,有时我学习他睡觉,有时我学习他就走,我发现他也帮助我做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情,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也来学习民族文化。请老师指教,谢谢!

以下供参考。

首先我们不能着急。老年人学习民族文化,要有一个逐渐接受和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发现他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以此引导对方学习。不要和老人发生冲突,要清楚他们在想些什么,理解他们。要定住自己的心神,之后随机帮助他们。

一定要注意,引导别人学习也要建立在对方自愿的基础上。自己不要显得很牛气,随便作别人的主,随便指挥支配别人。要注意尊重老人,逐渐向他们介绍、解释他们感兴趣的民族文化内容,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就会逐渐深入地学习下去。

在帮助老人的时候我们也要把道德融进去。比如首先做到孝,使对方满意、高兴。之后要有定力,不可急躁。还有就是要讲究策略,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换成对方能够接受的话语对方说。

总之,我们一直要注意道德与修养,以此指导自己的身心所行,那么帮助老人的事情应该会很快成功的。不要自卑,也不可自傲。不断警戒自己,最终一定会发现希望。

2008年10月5日发布于网易博客

298  从“三生石上”谈起

298 从“三生石上”谈起

郭旭东

在《佛说入胎经》与《瑜伽师地论》中讲;入胎必中阴身与父母之精三者同时和合而成。但是“三生石上”的故事;王氏妇孕三年而不得生;后遇圆泽;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以此例之;可先结胎乃至数年中阴身后至而得生。与经意不符。敬请旭东开示。

关于入胎的问题。《增一阿含经》:“若男女共集,识未来投;或识既外投,男女不集,则不成胎。”大意是说,如果男女*,而中阴身的神识不来投,那么就不受胎;如果中阴身的神识来投,但男女没有*,则不成胎。“三生石上”故事中的圆泽没有投胎,所以“王氏妇孕三年而不得生”,后来圆泽坐化投胎,则王氏妇立即生了一个男孩。这和《增一阿含经》中的说法不冲突。这说明了“入胎必中阴身与父母之精三者同时和合而成”。

附:“三生石上”的故事

2008年10月5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txt小说上传分享

299  以清净质直之心念佛

299  以清净质直之心念佛

郭旭东

博友在博文《唐僧师徒代表什么》中留言:谢谢老师!一定驾驭好自己的心猿,通过修行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问题想问老师:我们平时修行在念观音菩萨名号。经书中也讲,过险道,在海上遇大风念观音菩萨就能脱险,为什么这里“虽念观音,不能令去,及诵此经,发声皆散”?

以下供参考。

不管怎么说,我们真正修持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所以,当我们念圣号时,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或升华,消除了业障,从而使自己化险为夷。实际上,还是自己救自己。如果我们怀着不纯的心念去念圣号,那么实际上内心世界也是肮脏的,业障仍旧原封不动,甚至加重,业障消不下去,又谈何化险为夷呢?所以是自己给自己设的关,使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接下来,我们就清楚了,只有不断地提高修养,领悟实相之理才是念佛、念圣号。《三藏法数》:“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由此可见,真正的念佛是“清净质直之心”,从而使自己得到快乐、安宁,而不是不纯的心念。由此可见,怀着谦卑感恩、注重修养、积德行善的心态去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或者说,这些本身就是念佛的行为。而这些道德上的培育,正是我们平时所应该加倍注意的。

2008年10月6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00  参禅有没有意义?

300 参禅有没有意义?

郭旭东

博友在博文《严阳尊者的故事》中留言:老师,不知为什么我很不喜欢这种参禅,本来可以很明白说出来的意思,非得用打哑谜似的方式,让人猜半天,好象高深莫测似的,等到明白是什么意思时,其实那个道理早就知道了。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殊的文化氛围造成的吧?

以下供参考。

我们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明白关于佛性的道理,如果明白了,当然没有必要参了。但是有时候参禅是在上交考卷,来验证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另外,公案本身也有很多智慧,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以谦卑地态度对待参禅。特别是很多人还有悟疑,到底自己悟得正不正还没有信心,需要得到印证,所以参禅也是印证的方法之一。

参禅的意义还在于可以避免我们语言表达上的偏差。有时候,即便你真的明白了某个道理,但是你却难以表达出来,甚至表达错了,而公案的形式也是一种形象性的表达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使人觉悟的方法有很多,参禅是方法之一。很多人都已经发过了修学无量法门的愿望,那么也就应该尊重禅学,将参禅学好,以更好地增长自己的智慧,去除烦恼,利益他人。这也是在积累功德,趋向菩提。

“等到明白是什么意思时,其实那个道理早就知道了”,这说明还不清楚“心心相印”,也就是说,禅学的基本实质还没有领悟,甚至对于禅学,还没有真正入门,所以还应在禅学上大精进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方面的修养。

禅学的实质是佛性,佛性的本质是谦虚。谦虚才能真正与众生做到心心相印,才能真正使人领悟禅学的真谛。

2008年10月7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