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的教学质量怎么能跟市里比?
哪怕它们都隶属于京市教育局。
关于镇上小学的教育水平,谢薇并不担心。一方面是小学要学的东西本就不难,加上大宝的学习的能力本就很好。
即便大宝在学习上有疑惑,她和陆宸也有足够的能力辅导他。
她相信,两年半后大宝自己就能考进市里最好的中学。
(1970年初,本着“文化教育要改革,修业年限要减少”的核心理念,逐渐将小学六年制改成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返回六年制。)
而小宝和囡囡,才三岁,正是玩的时候,在军区里的幼儿园玩儿,和城里的幼儿园玩儿,根本就没区别。
况且,谢薇也没打算一辈子在军区医院。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她是要自己办实业的。
哪怕谢薇和老爷子说出心中盘算。但老爷子,在这件事儿上出奇的固执。
当然,谢薇也知道老爷子是为了孩子们好。
所以,谢薇也没坚持己见。
最终,大宝还是转学了,转到了京市最好的第一小学。
据说能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家里条件大多不一般。
对此,谢薇是有些不放心的,更多的是对大宝的担心。
但一个月后,大宝用实际行动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他在新学校适应的很好。
他担心的大宝年纪小,会被欺负。一次都没发生过。
她也看出来了,大宝更喜欢新学校。新学校有很多课余的兴趣班。
他甚至报了“书法班”,“乒乓球队”和“英语角”。
慢慢的,谢薇也就释然了,并庆幸没坚持让儿子转去镇上的小学。
小宝和囡囡,也被转到了大院儿里的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孩子,家庭背景都相当。
谢薇每次见了小宝,就得提醒他,那些乱七八糟的药粉,可不能拿出来用。(实在是火车站和火车上,小宝搞得两次,让她记忆深刻,想忘都难。)
好在,谢薇从来没被幼儿园的老师,请去聊天。慢慢的也就放心了。
-------------------------------------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军区家属院儿。
谢薇和陆瑶姑嫂二人,在客厅里相对而坐。
谢薇吃完碗里最后一根面条,看向对面一直用筷子搅弄着碗里面条的陆瑶。
“说吧,怎么兴致来军区找我?”
她来军区总医院工作快一年,半年前就已经随军。
这么长的时间,陆瑶还是第一次来军区找她。
此时,陆瑶的肚子也五个多月了,已经显怀了。
尽管她穿的宽松,略有经验的妇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谢薇可不相信这妮子说的,想她了,就过来看看。
陆瑶放下筷子,抬头看着谢薇,还没说话,就咧嘴一笑:“嘿嘿,我能有啥事?我就是好久没看到你,想你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