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老子道德经的内容 > 第29部分(第2页)

第29部分(第2页)

知晓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这两种治国方法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格守不渝这种法则,可谓是玄妙的德行。

【漫谈】《准南子》曰:〃夫牧民者,犹畜禽兽也,不塞其囿垣,使有野心,系绊其足,以禁其动,而欲修生寿终,岂可得乎!故儒者非能使人弗欲,而能止之;非能使人勿乐,而能禁之。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岂若能使无有盗心哉!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注释】与物反:与俗人对事物性质的表象认识相反。大顺:反朴归真,顺应自然,是最大的和顺。

圣人治世,大而化之,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民趋于功利机巧,必然损害本性之淳朴,我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求复其本性之初,这似于物反,但却能达到长治久安。

西方哲人哈伯德说:〃据说教堂可以拯救罪人,科学则是探索不再产生罪人的道路。〃而老子哲学思想的本意,却是要造就一个使人不生犯罪心念的社会。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范应元说:〃玄德深而莫测,远而无极,非以察察为明,与智故反。然德博化,乃复至于大顺也。福者,百顺之名。智诈不作,祸乱不起,福之至也,顺莫大焉。〃严复说:〃其所为若与物反,而其实以至大顺。而世之读老者,尚以愚民訾老子,真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意译



 古时善于遵循道治理国家者,不是让人民趋向机伪巧诈,而是让人民保持淳朴。

 民众的难于治理,是因他们损人利己的智诈机谋繁多。

 所以,用智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

 知道这两种治国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格守不渝这种法则,可谓是玄妙的德行。

这玄妙的德行博大精深,似与事物相反,然而却能达到长治久安。

 原十八章 大道废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注释】智慧:心术、心机。

大道,合乎客观规律的治国之道。在此是指一种准则,一种社会公德。社会淳朴的公德颓废了,才有了所谓的仁义;奸诈的机心出现了,方产生严重的虚伪。而在至德淳朴的社会里,乃是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其主圣臣直,上安下顺。以致人间慈爱而不知以为仁,急人之难而不知以为义,公正不阿而不知以为忠,敬老养亲而不知以为孝,人们把这些仁义忠孝之事都视之为理所当然。

待到社会失去了正确的治国之道,人们被贪欲迷惑了淳朴的本性,官贪民私,以致造成社会纷乱、人欲横流,于是乃倡仁义之名以为救济。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上用智慧治,下便以计谋应,上下都旁离了质朴而崇尚文饰机诈,便使天下失去了真诚,以致大的诈伪必然就会出现。孔子说:〃民为不善,是上失其道。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漫谈】老子并非是反对仁义之行为,而是反对这种对仁义之名的张扬,因为这种张扬,会将人们诱向歧途。老子主张道德心,即超伦理的本体心。重视人的本性之朴,强调保持这种真诚淳朴的必要性,认为它是不言道德而自然合于道德,是超道德的。可以〃放德而行,循道而趋。”而“立仁义,修礼乐,则德迁而为伪矣〃。

现代哲学家尼采也是崇尚真诚、本真,也同样反对其最高境界的道德意义。他认为,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的本真状态,是人的内在本性。从而主张自由境界的非道德意识道路。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里泛指亲属关系。

家庭亲属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昏乱,才有了所谓的忠臣。陈柱说:〃太平之世,安有忠臣?安乐之家,岂有孝子?然则睹忠臣之可贵,必国之昏乱矣;睹孝子之可贵,必其家有不和矣。然则知仁义之可贵,则天下必不仁义者矣;是犹鱼知水之可贵,则必已有失水之患者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