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是世间万物的共相………即物质性和共性相统一的东西。哲学家罗素所谓:“共相是那种能为许多特殊的东西所分享的、并且是具有这样一些特性的东西。”第二个〃道〃字在这里是作动词用,是说明的意思。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可以体察说明,但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处在变化之中,所以对于事物的绝对认识是不可能的,故而你体察到说明了的东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名,可用来表明事物,但因事物永无休止的变化,所以它也并非是这种事物永远确切的表明。
【漫谈】老子对万物都是处于变化状态的学说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有名的见解:〃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在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同意赫拉克利特曾经的教导:〃一切东西都在变化着〃〃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固定地存在〃。
【漫谈】老子对〃道〃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对辩证法来说,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其他理论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接近真理,人们对于各个发展阶段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雨果说:科学向前推进,也就不断地把自己勾销。马克思说:永恒的自然规律也愈来愈变成历史规律。物理学家陈政道也认为,量子力学中一条很重要的〃测不准原理〃,与老子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就颇有相合之处。
【漫谈】〃道可道,非常道〃涉及到很重要的原则问题,那就是对真理的认识。古今中外有两种错误倾向,与历代学者曲解老子思想而偏向的两个极端非常相似:其一是强调〃常道〃与〃道之可道〃对立,从而否定“所道之道”的可知性和价值性;其二是将〃常道〃与〃所道之道〃混而为一,把“所道之道”当成绝对真理。
第一种倾向,代表人物主要是在古代。其用〃常道〃排斥〃道的可道〃,因而步入了真理的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例如庄子的泯是非之说:认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认为最高的认识境界就是无是无非,最高的精神境界是逍遥,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很多人把老子和庄子混为一谈,并称为老庄之学,这种混同应该说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分岐,这种分岐就是:老子认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无为,则无不治〃,这话实质上是肯定了存有有意义之为,那就是顺应客观自然、不与事物自性必然相争之为;而庄子则认为〃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话其依违两可的实质是不承认存有任何有意义之可。故而老子是遵循道以致用;庄子是任由自然以逍遥)。再例如古代西方哲人苏格拉底的怀疑主义,其武断地肯定了认知的不可能性:〃未来的一切都还无从把握〃,〃没有人知道,也永远不可能有人知道〃。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辩论者,他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没有最终的知识,而只有对知识的追求,理念作为真理的知识是无法最终地把握的,人的智慧没什么价值或全无价值。从而他实质上是否定了道的可道性和可知性。这些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提供不出任何积极的东西(哪怕是在纯知识的领域内)来代替它,故而只能权作为庸人的一种安慰,因为它证明了愚昧无知的人和有名的学者似乎是等同的智慧。所以,这种认识倾向必将使他们步入自我心理麻醉和对客观事物完全听之任之的境地。
第二种倾向,主要表现于现代。由于科学的进步,宗教信仰的淡化,封建迷信的破除,工具理性万能的狂热,使我们又趋向了另一个极端。误认为我们掌握的知识,认识的理论,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把“所道之道”等同于了“常道”。以致于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新的可谓是〃现代科学与类科学迷信〃。这种〃现代科学与类科学迷信〃,是指对一些科学知识和对一些由科学知识偏面引伸而致曲理论的绝对信仰。例如,十七世纪,欧洲人认为牛顿已经完全总结了自然界的规律,这个错误的判断害得大哲学家康德竟然也把牛顿的绝对时空概念当作先天知识论的前提之一!幸亏实验科学的发展迅速,实验物理的现象很快就显露出牛顿古典力学理论的局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立刻明显地证明牛顿的理论只是相对论的特殊情况而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只能是逐渐的。可以认识、可以表达的理论都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它都只能是近似的解释而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例外,扩展相对论的统一磁场正是物理研究的主流之一。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而且还有如同畸形现象所证实的那样,自然中的物质还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形态。所以,人们不能认为一种理论在任何情况中都是正确的,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人们无法作出完整的最终的推论。
用〃常道〃排斥〃道之可道〃,认为真理是不可知的,不承认、不重视〃所道之道〃对现时实践的参考价值,是第一种倾向的错误所在。对这种倾向,借用黑格尔的话就是:〃如果我们承认真理是不可知的,那我们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浪费精神而来研究哲学?〃不能充分地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能充分地认识〃所道之道〃存有人为先天的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故而有意无意的将〃所道之道〃等同于〃常道〃,等同于绝对真理,则是第二种倾向的错误之所在。这第二种倾向的错误,也将会成为我们对“常道”继续加深认识的障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注释】〃名〃乃是〃实〃的从属,是由〃实〃派生的东西。天地之初,浑沌未判,故无物可名。待万物化生后,方各以名分。〃道〃是无形的,抽象的。〃名〃是一切具有形质的,是有形的,具体的。这句话是说: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前,就有生成演化为天地万物的原物质和演化所依据的法则………〃道〃存在着,它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和运动规律老子用〃无〃来表示,等它们化生为天地万物时,老子又用〃有〃来表示它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注释】徼:边缘、端倪。 妙:奥妙,微妙。
常有常无,是说有无相生的宇宙变化。万物始于无而后生。宇宙的进化表现为一事物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否定,不断地转化为他事物。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但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否定的否定中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恩克思说:〃自然界中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是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之中。〃 事物的这种〃常有〃〃常无〃的变化,就是事物发展演化的过程。在事物不断变化而造成的〃常无〃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客观规律的奥妙;在事物不断变化而形成的〃常有〃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客观自然的端倪。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注释】玄:幽昧深远,变化难以测知的意思。
《仲夏纪,太乐》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而复合,合而复离,是谓天常〃。《易。乾》说:〃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化〃。由于事物这种〃常无〃〃常有〃的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否定,形式逻辑的矛盾律〃A是A不能同时是非A〃,就和辩证法〃A即是A,又是非A〃相通了。〃无〃和〃有〃这两者,都是同出于一而名称相异;没有〃无〃就不能化生〃有〃,没有〃有〃则不能显其〃无〃;以道为无,则万物由之出;以道为有,则无形无声。这种有和无的同一,可谓是非常玄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动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间,即和自己同一,又和自己相异,这是由于分子无休止变化的缘故。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这是因为万物在不断变化,是在产生和消灭。这种〃常有〃和〃常无〃同集一身的现象,正是万物发展变化的“众妙之门”。
意译
事物演化所遵循的基本法则可以体察说明,但这体察到说明了的东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名〃,可用来表明事物,但它并非是这种事物永远确切的表明。
〃无〃,用来表明天地万物生成之元始;〃有〃,用来表明万物演化之根本。
所以,在事物不断变化而造成的〃常无〃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道〃的奥妙;在事物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常有〃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都是同出于一而名称相异;这种同一可谓玄妙。
〃无〃和〃有〃同一的同一,便是众多奥妙之源。
原第六章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注释】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 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玄牝之门:指万物由是而出。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