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发展壮大实际上就是人口越来越多。
跟后世不一样,这个时代每个部落都是想着有更多的新生儿出生,在熊部落里,一般都是按照族长、巫、狩猎队员、采集队员的顺序来“分配”配偶,例如去羽部落进行交流,都是带着部落里这些能够承担打猎任务的族人。至于一些弱小的,很可能一生下来,就没有了。
有人说,生物存在的意义就是干饭和瑟瑟,张洪很是认同,瑟瑟在这个时代,只是跟所有生物一样,承担着繁衍的任务。
而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安全是最重要的,体现在具体的内容上,食物的供应和保障永远占第一位。
“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了千年的古话,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而是从几千年的饥饿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有着后世经验的社畜,对食物如何获得,可能比不上整日挣扎在饥饿边缘的原始人厉害,但对食物重要性的认识,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后世的华夏,才吃饱饭几年?很多老人描述三年灾害的时候,那种惨状,简直是骇人听闻。
部落的发展,首先是需要稳定的食物供给。光靠熊部落或者其他部落目前的打猎、采集方式,无法保证食物的稳定供给,就没有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
依靠采集和捕猎,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悖论:部落人口多了壮大了,所需要的猎物就更多,需要的猎物更多,就会破坏掉原本就脆弱的生态链,生态链断裂,就逼迫壮大的族群减员或迁徙,减员与迁徙,部落人口又会下降……
要跳出这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光靠狩猎和采集,根本达不到食物稳定供应的目的,从而迫使部落的规模永远被限定在一个区间范围内。
熊部落发明了网,可以从水中获取额外的食物,而且从目前的食物获取量来看,丝毫不亚于十几个人组成的队伍,捕猎获得的收益。
这种就是更高级一点的渔猎方式,但与农业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要想达到食物来源的稳定和充足,最重要的,就是转变现有的方式,将部落的人口从食物采集者转变成食物生产者,现在熊部落的57人中,约有三分之二负责捕猎、打鱼和采集,而这,也是部落能用劳动力的极限了。
农业,在原本的时空中,直到年前左右,这个过程才逐渐开始。部落接下来将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食物的来源问题:驯化植物和猎物,即发展农业种植农作物、发展畜牧业饲养禽畜。
这个时代这个环境里,还没有后世的各种高产作物:原始水稻可能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小麦起源于中亚地区,而中国传统的五谷杂粮里,黍和高粱如今更可能只是草原上的一株狗尾巴草,更别提发源自美洲的玉米和土豆了。
张洪想要种植农作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这些原始的主粮进行人工干预,从而达到获得稳定食物来源的目的,而这个时间很可能在他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
漫长的时间令人沮丧,但张洪还是决定要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些事情不去做的话,野草终归是野草。
而且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并不仅仅只是空想,实际上条件也基本满足了:在流经熊部落的溪流和河流两岸,张洪曾看到过类似粟的狗尾巴草和类似高粱的植物,至于是不是这两种农作物的祖先,那就要看人工干预的结果了。张洪对于植物的驯化一窍不通,但后世家喻户晓的袁爷爷,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其中的方法,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而对于饲养家禽和牲口,这个就相对容易一些。自从发明了网,除了用来捕鱼外,张洪还教会了大家用网如何活捉猎物,而熊二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过人的天赋,连张洪也自愧不如。
用麻绳编成的网,配合上张洪教他布设的陷阱,在他手里几乎每天都能猎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猎物,如野鸡、鹿、山羊等,甚至还猎到一头熊,只不过熊的力气太大,将网扯碎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了,留下瑟瑟发抖的众人远远地看着。
短时间来看,目前部落的食物收获远大于食物消耗,口粮安全暂时稳定。因为有盐和渔网,外加陶器烹饪食物,还有部落里妇女孩子勤劳采集野果和浆果作为补充,部落能够存储下来的食物总量也在不断提升。多样化的食物来源和构成,让部落的营养结构更加科学,吸收效率的提升从而也减少了对食物的消耗。
盐和网投入使用一个月以来,除了维持族人的一日两餐(上午大概九点到十点吃一顿,下午在四点到五点吃一顿)外,其余的食物都进行了保存,如野猪、鹿、山羊、鱼肉等肉类,都用盐进行腌制并进行了风干保存;而水果、野菜等这些不便长期保存的,有一些用盐和陶罐进行了腌制,一些晒成了菜干,还有一些则被做成了原始的水果罐头,放上几个月应该问题不大。
水果罐头,这是张洪起的恶趣味的名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