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如王恬所料的那样,众大臣都是极力地反对的,他们不赞成投降还有迁都之举,都是说应该是死守建康,保卫大晋。
有人这么一喊,好吧!其他人都是跟着一起喊了起来,他们认为,在建康尚有十几万人马,而南方一带还布置有了十几万,这么一算,凑起来有三十万人,石军就算是真想破了建康,也不会这么容易的,建康一定能守得住的。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之下,他们才是做好了要顽抗到底的打算,还天真地认为胜利一定是属于他们的。
同时,使者是快地派去向燕国求救了,并且是连诏令给桓温,让桓温迅地带兵进入建康以勤王,只要燕军和荆州兵进入建康城,那么石军就不能灭亡晋国了。
东晋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他们是可以支撑得到燕军和荆州兵的到来,石军实力再强也不会能快地击溃本方并且夺取建康吧?
说真的,现在的形势对石军是十分有利的,石军大可是长驱直入,捉住晋军水师大败,损失惨重这一点而快地进攻,可是呢?石军却是停住了,不过还是有石军的战船不断地游弋在建康附近,这是在耀武扬威,这是对建康保持着威慑。
只是这些都做好了,石军却是一动也不动,就真的是耐人寻味了。
虽是耐人寻味,不明白石军在搞什么鬼,可能让石军不再前进,给东晋喘息的机会,东晋还是很愿意的。
桓温是大肆地扩张地盘呢,当然他派兵前往建康勤王是派的,可他不敢派太多的兵,就怕建康会成为一个无底洞,会把他的本钱给打没了,真让他割据荆州和扬州等一带而称霸,他也是愿意的。至于忠不忠于晋室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好重要的。
而东晋的使者是晋见了慕容儁,把东晋的紧急求救给送达了。
慕容儁就是针对这一件事,开始征询群臣的意见了,毕竟东晋救与不救是很重要的。
第699章 燕国定下不救东晋之策
慕容儁征集诸人的意见,慕容恪是站了出来,他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他的这一看法是与夔安交流之后所得出的。 。
慕容恪的意思是,如今晋军在建康以及以南的地方还有大军三十万,就算是晋军战力再不济,他们多少也是能支撑得到燕军和荆州兵的到来。
只是听说桓温派的人马并不多,他是十分消极的,大有一番东晋朝廷覆灭就覆灭了,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石军呢?明明知道时间是这么的宝贵,可他们是却是按兵不动,只是派出了战船游弋建康的海域以保持对建康的威胁。
由此可知王猛一定是有后着的,他不怕燕军前来支援东晋,相反,却是怕燕军不会前来。
此话一出,群臣都是侧目了,想听听慕容恪这一论断的原因。包括慕容儁是坐直了身体,他也看着慕容恪,示意慕容恪是继续说下去。
慕容恪便是说下去了,因为建康一带太狭窄了,吸引了燕军前来,燕军派的少自是不济于事,派的多的话,那么关中的石嘉就会压力大减了。
至于东晋是灭与不灭,对于能牵制燕军的兵力这一点上来说,就足够了,其它的都不予理会了。没有了南方,且水师是损失惨重的东晋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重病之人,想要恢复成以前的实力,以现在东晋的情况来看,没个几十年是不可能的,石嘉想灭他,几时都能灭。
更何况东晋在与燕国合作的这么多次,表现出的拖后腿的行为,更让石嘉是无法高看东晋!燕国不能信任他,看不起他。所以把东晋留到最后,也不怕!
但是,东晋真的灭了话,在荆州的桓温定然是不能自安的,那时就利于燕军把桓温拉到自己身边,或许暂时不能为我用,可在不断地渗透之中,也能控制住整个荆州。
有了荆州,可以直入巴蜀,又能往东以攻江东,更能出兵以图关中,可以说形势是大利的,不像以前借道还得提防来提防去的。
江淮之地也是能让燕军所夺取,从而威胁江东,石军新占江东,人心不稳,燕军再取,那定然是对他的治安是严峻的挑战。
何况大燕可以大张旗鼓地要救东晋,实际上却是虚晃一枪,从而是增强实力以攻关中,定能打石嘉一个措手不及呢!这不是好事吗?
当慕容恪一说完,众人都是在不断地点头呢,显然他们是认可了慕容恪所说的。
毕竟现在燕国是以举国之力是力攻关中的,要是再分出了一部分的人马前去救东晋,好吧!是救得了东晋,可有什么好处?
东晋是一个废物,救得了,它经此大败是元气大伤的,那长久已来都得是恢复元气的,自然就不能给燕国提供帮助。
似此,还救了有什么用?确实如慕容恪所说的,救东晋好处不多,不救它反而有好处。既然如此,何必吃力不讨好地去救东晋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