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作文三书Pdf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他,记述那是怎样的一个梦,梦中有些细节非写得详细不能写出梦的特色,非放大了来写不能称心。要想写得历历如绘而不琐碎散漫,必得用描写的手法来处理。谁能禁止他这样做呢?

梦境是充满了感性的,梦中的喜怒哀乐会留到醒后久久不散,把梦境引起的情感起伏写出来,不但使记叙更清楚明白,也给梦境增加深度和厚度。那么,为什么不写呢?既然写,为什么不用抒情的笔法呢?

记事、抒情、说理、写景,常常在文章里交织得十分细密。例如:她流下眼泪。这是记叙。在这句话后面紧接着:泪珠在她眼睛里游走一团,拉成一条晶莹,“啪”的一声在地板上跌碎了。这是描写。若非描写,一滴眼泪不会这么重要,眼泪也不能“拉成一条晶莹”。下文是:人性啊,你的名字是脆弱!一片落叶可以使我产生莫名的烦恼,一只蝶蝴可以给我无由的快乐。当前的一滴眼泪则使我颤抖,好像面对灭世的洪水。世上有什么语言可以挽救我的失败呢?有什么行动可以改正我的错误呢?这显然是抒情了。然后是说理:事后回想起来,那场面并不值得惊心动魄。人都有一个幼稚期,然后渐渐老练起来,微风能折弯小草,不能摇动树枝。“老练”和“幼稚”常常互相讥讽,那倒也不必,只要老练而不麻木,幼稚而不冲动,两者都很可贵。这一段虽是说理,却也用了一个比喻,以描写来帮助议论。

综 合(2)

就以上的例子举一反三,我们不免要问:是否记叙、抒情、描写、议论可以不再划分了呢?是又不然。

尽管记叙可以和抒情、写景、议论综合运用,那以记叙为主的,仍是记叙文;

那以议论为主的,仍是议论文;

那以写景为主的,仍是描写文;

那以抒情为主的,仍是抒情文。通常,我们先考虑写什么题材,也就是采用生活中的那一部分经验。如果由老师命题作文,他必定先考虑同学们有这个经验没有。他不可能要我们写“喜马拉雅山去来”。

有一个插曲。有一次,班上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哥哥》,一位女同学立刻举手发言:“我没有哥哥。”老师就问她:“你是不是希望有个哥哥呢?你有没有幻想过有个哥哥也很好呢?”答案是“有”。老师说:“写你幻想中的哥哥吧。”幻想也是生活经验的一部分。题材选定了,你得决定,这篇文章以记叙为主呢?以抒情为主呢?以描写为主呢?还是以议论为主?

有时候,出题目的人连这个也规定了。题目是《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你大概就不能放手描写了。题目是《祭抗战八年死难的同胞》,你大概就不能“记事本末”了。题目是《垦丁公园游记》,你大概就不能鸿论滔滔了。这倒也解决了问题。

不过也可能引起问题。像“植物园里的荷花”,原不止有一种可能。你可以写成“植荷”,以记叙为主;你可以写成“赏荷”,以描写为主,你可以惋惜残荷,以抒情为主,你可以写成“荷池对于景观之影响”,以议论为主。如果题目下面有括弧,注明“记叙文”,你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倘若训练有素,几乎什么题目都可以作文。有一年,联考的作文题目没有印在试卷上,改为在考场中临时宣布,以防漏题,但是试卷上“作文”项下有一句话,注明“文言白话皆可”,这句话当然是加上括弧的。有些考生临场紧张,没看见黑板上的作文项目,只看见试卷上的“文言白话皆可”,以为这就是作文题目,居然也写出满篇文章,真也多亏了他。

又有一次,国文试卷上不印作文项目,临时在考场公布。办理试务的人希望考生作文时先把题目抄下来,不要一出手就是文章,因此在考卷上加注“把题目写在答案纸上。”试题和答案用纸是分开的,考生做出来的文章也是一种答案,这是试务人员的想法。但是有些考生忙中有错,以为“把题目写在答案纸上”是作文题目,居然也能写好出几百字的“答案”。

我当时觉得这事有趣,就去拜访几位阅卷的老师,问他们可曾看到根据“把题目写在答案纸上”做出来的文章。有位老师说他看到一篇,写得还挺不错的呢。那篇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阅卷老师想了一想说,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题目就有答案,有答案就有题目。这像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样,两者有因果关系。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就是说,先有题目还是先有答案?我想,在命题委员心里是先有答案的,他心里先有了山涛、阮籍、稽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名单,再问竹林七贤是谁,看我们是否记得。但是对我们考生来说,却是先有题目、后有答案,我们是根据题目作答的。

不管谁先谁后,两者总是分不开的,没有答案,怎样出题目?没有题目,怎么作答?所以,在各门参考书里,题目和答案都是在一起的。如果只有答案,没有题目,答案又怎能算是答案呢?

“整洁为强身之本”是个答案吗?我还以为是个作文题目呢。……以上“答案”,文字是我的,内容是人家的,虽然事隔多年,应该出入不大。这样的“答案”能得分吗?讲究“格律”的阅卷委员认为连题目都不对,如何能成?“性灵派”的阅卷委员却说:“就文论文,应当给分!”

这也是一个插曲。

在正常的情形下,究竟抒情、记叙、描写抑或议论,要看生活经验的内容。

“历险记”总该以记叙为主。你心爱的小狗死了,你为它营葬,自然以抒情为主。别人对你有不公平的批评,或者对你热爱的事物有不公正的批评,你动了感情,但是写文章辩驳仍须明明白白讲道理,不能只感叹呐喊,除非是有口难言。风景必须描写,如果记叙,风景是死的,如果议论或抒情超过描写,那不啻你站在一幅好画前面挡住了别人的视线,未免不智。

综 合(3)

如果他埋葬了他心爱的狗,他要写一篇抒情文,他为何还要把记叙和描写“装配”进去呢?这因为文章除了整体效果还有局部效果。

抒情是这篇文章的整体效果。为了得到这效果,他可能要写出爱犬和他的亲密关系,例如蟑螂咬他的书,狗居然替他捉蟑螂。例如他夜晚迟归,狗总是在村外等着迎接,并且进了客厅就替他“拿”拖鞋。“亲密关系”是局部效果。想写出亲密关系,他得记叙。葬犬之日,他的心情应该沉重,心情沉重的人觉得风是凄风,雨是苦雨,如果那天天晴,他觉得连阳光都发黑,好像长了霉斑。他要把天气写得阴沉,这又是局部效果。要造成这个效果,他得描写。

有一位爱写作的年轻朋友对我说,他有一个题材。基隆某街有一座连一座的大楼,像长城一样挡住半边天,当然也挡住了风雨。大楼的“邻居”是一片空地,风雨总是掠过空地斜斜地扑到大楼的墙上。贴近大楼的墙根有一条窄小的水泥路。

这是场景。在这个场地上,有一件事情使那位年轻的朋友想写作。每天下午,附近的小学放学,总有一个老翁牵着一个学童从楼下的水泥小径上走过。这是一位老祖父来接他的孙子。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