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文远的身份当然不够资格前来,不管是求官还是做什么事,要是一个小旗求到宰相门上,那就是笑话了。
这个姓范的点了点头,也不理林文远,便是自顾自的在另外一侧的椅子上坐下,然后便是闭目养神。
他虽然是豪富的样子,但相府规矩严,似乎也是一个从人没带进来,此时此刻,居然也是和林文远一样,只能在此枯坐干等。
不过两人都没有等多久,几乎就是盏茶功夫过后,一个长随模样的人进来,也不说话,只是到姓范的跟前伸手一肃,姓范的点一点头,然后便是起身,和这长随一起推门而出。
这精舍一共是五间,当中三间是会客等候之用,隔着一堵墙,另外两间,恐怕就是次辅大人会客说话的真正的内书房所在了。
虽有间壁,到底是离的近,隔壁的响动,林文远凝神细听,也是听到了不少。
先是这姓范的请安问好的声音,适才这人十足傲气,到了那边,似乎立刻就是下跪请安,满口问安的声音,声音是又响亮又脆快,听的林文远又是鄙夷,又是好笑。
张守仁那里,从来不讲这些虚文礼数,大家平时见面,一抱拳就是行了礼,然后就是谈事说话,自自然然,从从容容。
象这些大官这里的礼数,林文远明显能从张守仁的脸上看到厌恶的神色,不论是张守仁对人行礼,或是人向张守仁行礼,都是如此。
而且张守仁已经在设计一种新的军礼,取代现在流行在明军中的打千请安的礼节,这种礼节现在在关宁军和鲁军中流行,将来流传后世,成为清季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张守仁对这种礼节颇有点深恶痛绝的感觉,军人卑躬屈膝,一脸阿谀,这样的人遇到战事,难道能指望他盘肠大战?
第一百一十七章 晋商(1)
第一百一十七章晋商
隔间的声音虽响,不过林文远能听的清楚的也不多。
不过隐约传来的,似乎是和大宗货物的调度有关。
这个姓范的似乎手中有大量的军需物资,然后需要一系列的通行手续送往口外,这一系列的调度当然需要打通相当多的关节,除了地方官府的关系和沿途驻军的关系要协调外,还得有中枢部门的强力支持。
听范姓商人话里的意思,中枢的兵部已经被他搞定了,只要内阁里在遇到质疑声音时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稍加留意,把那些言官的奏折什么的给打下去……虽然预料中也未必有什么奏折,只要这么做,自然就有大笔的好处送给次辅阁老大人。
至于为什么会把大量生铁和粮食送到口外,范姓商人只说了一个含糊不清的理由,连林文远都觉得太荒唐了……但这并不妨碍手续上的合法,在大明,只要手续合法,剩下来的事就是关系的运作……其实也就是金钱的运作了。
林文远所不知道的就是这姓范的名叫范永斗,其实是当世赫赫有名,极具实力的八大晋商之一。
范家的事业中心就在张家口,经营的产业也是粮食和军需物资为主,范永斗本人私下里经商出入辽东,把大量的军需物资贩卖到满清那边。
除了卖货物之外,这姓范的还出卖内地的军事情报,满清入关之后,为了酬谢范永斗给清朝立下的赫赫功劳,顺治皇帝亲自在皇宫内设宴招待范永斗,给了一个商人无法再高的巨大荣誉,同时,赐给范永斗朝服,给予御用皇商的正式官商的身份,并且,赐给“张家口为世业”,于是范家成了显赫一时的垄断皇商,范永斗把他的族人和祖宗卖了一个十分合算的好价钱,这种叛卖,保障了他范家一家百年富贵,而数百年后,不明真相的人们还以为清朝晋商的发达是因为天生善于经营……他们倒确实是善于经营,不过是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与异族厮杀拼搏,自己的族人被人屠杀□□的时候,他们长袖善舞,十分的善于“经营”!
除了范家,还有平阳的亢家,也是晋商中的杰出代表。
亢家除了是大盐商,还是大明最大的典当行的拥有者,不过前两者赚的利润都远不及亢家在粮食生意上赚的多。
在京师正阳门外,亢家有全大明最大的粮行铺子,在他们的老家平阳,用来装粮食的库房就有数千间之多。
每天夏收和秋收时,亢家在整个北方最少是数百万石以上粮食的资本运作。
他们在收粮时故意压低粮价,抓准了农民要用粮食卖了变现换钱交纳赋税的急迫和紧张,用最低的价格收入粮食。
等农民被斩了一刀卖给他们粮食后,又得进他们开的典当铺子,高价赎回自己曾经典当的衣服和生活用具,最后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在他们的钱庄借钱或再次典当,然后到粮行里高价买回自己曾经低价贱卖的粮食,用来叫一家免于饿死的命运。
第一百一十七章 晋商(2)
就是用这样的一条龙的贴心服务,亢家在大明积累了千万以上的身家,但他们现在的利润大头还不在大明内地,而是和范家一样,亢家也有走私粮食到辽东的路子。
大量的粮食从内地收上来,然后被驼队源源不断的送到辽东。
在小冰河时期,中国北方的农民被连年的干旱和酷寒给击倒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