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司法断案一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折狱二则》所展现的故事中,我们却看到了当时司法制度的诸多不合理之处。
第一个故事中,一位无辜的百姓被冤枉入狱,仅仅是因为权贵的一句话。司法官员们在权力的压力下,不敢坚持正义,草草结案。
第二个故事中,复杂的案情被人为地扭曲,证据被篡改,导致真相被掩盖。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司法制度的漏洞和腐败。
这些不合理之处,让百姓对司法失去了信任,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周易哲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着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
一些正义的官员开始呼吁改革司法制度,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同时,也有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司法体系。
然而,改革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阻力。既得利益者们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他们百般阻挠,使得改革举步维艰。
但正义的力量始终不会被磨灭,人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司法制度会变得更加完善,社会的公平正义会得以真正实现。
二、《聊斋志异》之卷九中《邵临淄》《于中丞》《折狱二则》的原文及白话文故事:
《邵临淄》原文
邵临淄令之。初至,见里人王货郎,担中畜鹅,意其雏,问之,王言:“大父守此鸭,儿辈不能专供,故鬻之。”令乃以鹅还王。自后,王家鹅辄飞去,集县署。令以为妖,笞王。鹅仍数至,令怒,尽杀之。未几令卒。
《邵临淄》白话文故事
邵临淄当县令时,刚到任,看到乡里人王货郎的担子中养着鹅,以为是小鹅,就问他。王货郎说:“这是祖父养的鹅,我们后辈不能尽心供养,所以才卖了它。”县令就把鹅还给了王货郎。从那以后,王家的鹅总是飞走,聚集在县衙。县令认为这是妖异,鞭打了王货郎。鹅还是多次飞到县衙,县令发怒,把鹅全部杀了。没多久,县令就死了。
《于中丞》原文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于中丞》白话文故事
中丞于成龙,巡视部属来到高邮。恰好有一个豪绅家要嫁女儿,嫁妆很丰富,夜里却被小偷全部偷走了。刺史没有办法。于公命令把各个城门都关闭,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严格搜查装载的东西。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的人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宅,等候第二天大搜查,一定要找到赃物所在。于公暗中嘱咐吏目:如果有从城门中进出两次的人,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到两个人,除了身上的衣服,并没有携带行李。于公说:“这是真正的盗贼。”两人不停地诡辩。于公命令解开他们的衣服搜查,发现袍服里面穿着两件女人的衣服,都是嫁妆中的物品。原来是怕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而东西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进出。
还有于公做县令的时候,到邻县去。早上经过城外,看到两个人用床抬着一个病人,盖着大被子;枕头上露出头发,头发上插着一支凤钗,病人侧躺在床上。有三四个健壮的男子跟在旁边,时常轮流用手把被子压在病人身下,好像怕风进入。过了一会儿,在路边歇息,又让两个人换着抬。于公经过,派差役回去问,说是妹妹病危,要送回夫家。于公走了二三里,又派差役回去,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差役跟在后面,到了一个村舍,有两个男子出来迎接他们进去。差役回来把情况告诉于公。于公对邻县县令说:“城里难道没有强盗抢劫吗?”县令说:“没有。”当时法令严厉,上下都忌讳说有盗贼,所以即使被盗贼抢劫杀害,也隐瞒忍耐不敢说。于公到了馆舍,嘱咐家人仔细查访,果然有一个富户被强盗入室,用烧红的铁器烙死了。于公叫来富户的儿子,询问情况。儿子坚决不承认。于公说:“我已经替你抓到了大盗在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儿子才叩头哀哭,请求为死者报仇。于公敲门去见县令,派健壮的差役四更出城,一直到那个村舍,抓住了八个人,一审讯就服罪了。问那个病妇是谁,强盗供认:“那天晚上都在妓院,所以和妓女合谋,把金子放在床上,让她抱着躺在床上送到窝藏的地方再瓜分。”人们都佩服于公的神明。有人问他怎么能够知道的原因,于公说:“这很容易理解,只是人们不关心罢了。哪里有少妇在床上,却让人把手伸进被子底下的?而且换着肩膀抬,那情形很重;交替用手护着,就知道里面一定有东西。如果是病妇昏迷不醒地被送来,一定有妇女倚门迎接;只看到男子,并不吃惊询问一句,所以确切地知道他们是强盗。”
《折狱二则》原文
邑之西崖庄,有贾某被人杀于途。隔夜,其妻亦自经死。贾弟鸣于官。时浙江费公祎祉令淄,亲诣验之。见布袱裹银五钱余,尚在腰中,知非为财也者。拘两村邻保审质一过,殊少端绪,并未搒掠,释散归农;但命约地细察,十日一关白而已。逾半年,事渐懈。贾弟怨公仁柔,上堂屡聒。公怒曰:“汝既不能指名,欲我以桎梏加良民耶!”呵逐而出。贾弟无所伸诉,愤葬兄嫂。
一日,以逋赋故,逮数人至,内一人周成,惧责,上言钱粮措办已足,即于腰中出银袱,禀公验视。公验已,便问:“汝家何里?”答云:“某村。”又问:“去西崖几里?”答云:“五六里。”“去年被杀贾某,系汝何人?”答曰:“不识。”公勃然曰:“汝杀之,尚云不识!”周力辨,不听,严梏之,果伏其罪。
先是,贾妻王氏,将诣姻家,惭无钗饰,聒夫使假于邻。夫不肯;妻自假之,颇甚珍重。归途,卸而裹诸袱,内袖中;既至家,探之已亡。不敢告夫,又无力偿邻,懊恼欲死。是日,周适拾之,知为贾妻所遗,窥贾他出,半夜逾垣,将执以求合。时王氏苦守未睡,闻户外有履声,大惧,匿于牀下。周潜至牀前,出手入衾,扪及妇人足,知为女,大怒,欲就抽刃,觉刀钝,遂拔头上钗,刺牀下,适中妇顶,妇呼曰:“贼破壁矣!”周惧,奔去。既明,妇血殷席,王见之,执以闻官。公拘邻保,讯无端绪,惟有成早至,足迹未泯,疑之,而未敢遽执。今得银袱,益疑,故严鞫之。
又淄邑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道士曰:“居士所惜者,廉耳。果不吝,我拜它百。”乡人怒,竟自去。中道,道士追而语之曰:“一车梨子,不过数金,得无吝惜,争此一息?道士作法术,能使梨尽坠。”乡人恐其绐,怒曰:“汝能之,我且当首称谢,不汝尤也。”道士以袍袖向车一拂,梨子应手堕地。乡人骇甚,伏地哀求。道士曰:“我初意不索谢,但汝已侮骂我。今多与汝,钤取直,非满千钱,不可与汝原物矣。”乡人唯唯,取钱赎梨。道士受钱,径去。
《折狱二则》白话文故事
本县的西崖庄,有个姓贾的人在路上被人杀害了。隔了一夜,他的妻子也上吊自杀了。贾某的弟弟向官府告状。当时浙江的费祎祉公在淄川做县令,亲自前来查验。看见布包袱里裹着五钱多银子,还在死者的腰中,知道不是为了钱财杀人。拘捕了两个村的邻居和保长审问了一遍,很少有头绪,也没有用刑拷打,就把他们释放回去种地了;只是命令约地仔细察访,十天报告一次情况而已。过了半年,事情渐渐松懈了。贾某的弟弟埋怨费公仁慈软弱,上堂多次吵闹。费公生气地说:“你既然不能指出凶手的名字,难道要我用镣铐加在良民身上吗!”呵斥着把他赶了出去。贾某的弟弟无处申诉,气愤地埋葬了兄嫂。
一天,因为拖欠赋税的缘故,逮捕了几个人来,其中有一个叫周成的,害怕被责罚,上前说钱粮已经筹备够了,随即从腰中拿出银袱,禀报费公查验。费公查验完,就问:“你家在哪个村?”回答说:“某个村。”又问:“离西崖庄几里?”回答说:“五六里。”“去年被杀的贾某,是你什么人?”回答说:“不认识。”费公勃然大怒说:“你杀了他,还说不认识!”周成极力辩解,费公不听,严厉地给他戴上镣铐,周成果然认罪了。
原来,贾某的妻子王氏,要去亲戚家,惭愧没有首饰,吵着让丈夫向邻居借。丈夫不肯;妻子自己去借,很是珍惜。回来的路上,卸下来裹在包袱里,放在袖子里;到家后,一摸已经不见了。不敢告诉丈夫,又没有能力偿还邻居,懊恼得想要去死。这天,周成恰好捡到了,知道是贾某妻子丢失的,看到贾某外出,半夜翻墙进来,想要拿着首饰求欢。当时王氏苦苦守着没有睡,听到门外有脚步声,非常害怕,躲在床底下。周成偷偷走到床前,伸手进被子,摸到妇人的脚,知道是女的,大怒,想要抽出刀来,觉得刀钝,就拔出头上的钗子,刺向床底下,正好刺中妇人的头顶,妇人喊道:“贼破墙进来了!”周成害怕,跑走了。天亮后,妇人的血染红了席子,王氏看到了,抓着她去报告官府。费公拘捕了邻居和保长,审讯没有头绪,只有周成早上来过,脚印还没有消失,怀疑他,但不敢马上拘捕。现在看到银袱,更加怀疑,所以严厉审讯他。
还有淄川有个乡下人在集市上卖梨,梨很香甜,价格很贵。有个道士戴着破头巾穿着破棉衣在车前讨梨,乡下人呵斥他也不走,乡下人发怒,加以叱骂。道士说:“一车几百个梨,老和尚只讨一个,对你居士也没有大损失,为什么发怒呢?”观看的人劝放一个不好的梨让他走,乡下人坚决不肯。
道士说:“居士所吝惜的,是钱罢了。如果真不吝惜,我拜它一百个。”乡下人发怒,竟然自己走了。半路上,道士追上来对他说:“一车梨子,不过几两银子,难道吝惜,争这一口气?道士作法,能让梨全部掉落。”乡下人怕他骗自己,发怒说:“你能这样,我会首先称赞感谢,不责怪你。”道士用袍袖向车一拂,梨子应声掉在地上。乡下人非常惊骇,趴在地上哀求。道士说:“我起初的意思不索要感谢,只是你已经辱骂了我。现在多给你点,卖了拿钱,不满一千钱,不能给你还原物了。”乡下人连连答应,取钱赎回梨。道士收了钱,直接走了。
三、从周易哲学的几个方面对这首七律诗词《官场风云录:周易智慧下的洞察与批判》进行的深度解析: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