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之言,书中所写的一些看法只不过是“我认为”而已。就是书中称为定理、规律一类的东西也不过是“我认为”而已。至于把它印出来,则因为书中所载并不只是“我认为”,而更多的则是丰富的史料、传奇、历代名家的思想。
古人言:道可道,非常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世间事有泾渭分明者,也有指鹿为马者;有千秋万代一以贯之者,也有沧海桑田龙蛇变化者。因而,同样的药既可以起死回生,也可置人于死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不只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而实在是因为立地条件之不同使然。即使是同样的苦辣甘辛,也因口角之不同而各有滋味。这也正是笔者之所以要对读者说“可读可不读,可信可不信”的根本原因所在。但作为该书的作者还是由衷的希望它的出版能够让读它的人各得滋味。有贻笑大方处便权做聊博一笑吧!
作者
2008年10月26日
于长春南湖威尼斯花园寓所
开篇(1)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之后是三国。距今一千七百余年前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结果使统一的中国分裂为三统——曹操集团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广阔北方领土,开国称魏;刘备集团独占巴蜀云贵的大西南,开国称蜀汉;孙权坐断长江以南的湖广苏皖赣浙东南沿海,开国称吴。这就是三国——在一个“病猫”腹中长大的三个瓜分狮儿。千古一绝——那个时代的小燕儿为什么在树上做窝?没有哪个时代会如此的惨烈:部队人吃人,以人肉干、桑果、蒲草为军粮,民间易子而食人骨为柴千里无鸡鸣,却仍旧混战百年。乱世出英雄也出奸雄,板荡识忠臣也识奸臣;人界与兽界竞争的不同——为什么兽界中的劣者弱者注定了最先倒下,而人界最先倒下的往往是那些强者优者?西方人为什么说越了解人类便越喜欢动物?三国时代的“五大集团”与“六大困惑”;残忍不可忍但“篡夺”却无可厚非,该篡就篡是胆量,该夺就夺是英雄;而冷落与漠视似乎比批评更难以忍受,比谩骂更令人痛苦;关于“正”与“统”的历史真理;时代的政治文化心理是解读历史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悲剧英雄的精神是感动后世的最强音。
微子哀伤洛阳路,英雄临风泪如注。
心悲王业三分鼎,铁马云雕共逐鹿。
西陵遗恨何时平,对酒当歌曹侯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江山无觅处。
这首小诗似乎并不见有什么奇绝之处,但凭什么把它冠于开篇之首呢?凭作者——这是一首由汉唐宋金清5个朝代的7位著名诗人经过一千余年“合作”的“三国咏叹调”。第一句是魏武曹操悲时世所写的《薤露行》一诗尾联“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的缩化句;第二句是清朝人张问隆过武侯坡所写五古中“英雄不可为,临风泪如注”的缩句;第三句是清朝人李调元凭吊武侯祠诗中的原句;第四句是唐朝人温庭筠所写的《经五丈原》中“铁马云雕共绝尘”,“中原逐鹿不由人”两句的缩写;第五、六两句是金人元好问游曹操所筑铜雀三台旧址时所写《木兰花慢》中的原句;第七句是宋人苏东坡《赤壁怀古》中的原句;第八句是宋朝人辛弃疾所写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的缩写。这首集句式的小诗由5个朝代的7位著名诗人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所“写”成,这就是它的奇绝之处。短短的八句诗既写出了那个分崩离析、王政失鹿、军阀混战的乱世悲伤,也有对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四位三国时代代表人物的雨打风吹去,大江浪淘尽,英雄不再的慨叹。但这不过是同类诗作中的沧海一粟。古往今来,在星汉灿烂的中国诗坛上所有的怀古诗中,咏叹三国时代与礼赞三国英雄人物的诗作,当称为历朝历代之冠冕,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物与历史会享受到如此高级而恒久的文学队列注目礼。那么三国时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催伤当世感动后代的历史魅力呢?
西方的哲人们曾经追问过一个关于时代的古老命题——哪个时代是最好的呢?其中有人认为:过去的时代已陈腐不再,未来的时代尚未可知,只有我们生存于斯的那个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但只一个三国时代就可以把这个论断全然推翻。那么,三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还是让我们驾起时空之舟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一下它的源头,探寻一下那个如此令后世瞩目时代的轮廓残影,至少在读此书前对那个时代有一个历史方位感,也同时将那个时代的人物投射于时代的大背景下从而使其更能眉目清晰。尽管为此也许要浪费一些笔墨,但也不妨顺手牵羊,多涉猎一点历史知识,至少并无害处。
开篇(2)
当满载着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历史车轮,步履蹒跚地沿着三皇五帝在荆榛障野的文明荒原上开辟出来的古老驿道,一栈栈地行进到距今已一千七百余年的公元180年前后止步了,倒退了。中华民族最可引为骄傲的一个伟大王朝开始分崩离析,行将寿终正寝。这个曾经八一宇、四方来朝的雄狮已经是爪销牙褪无力发威,成为一只“病猫”了。但在这只“病猫”的腹中已开始躁动着“三只狮儿”,这就是三国。而那只“病猫”就是已有近四百年高寿的昔日雄狮——大汉王朝、煌煌天国。它的威名至今仍令世人想见当年峨冠博带的汉官威仪与横扫四裔的万里雄风。然而,这只昔日的巨狮在自己腹中孕育的三只狮儿却不是为了捍卫母体而生的孝子,而是为把它庞大而又瘫痪了的躯体完全地瓜分豆剖,把它活生生地撕裂开来,各据一体去打造自己新王国的分割者。这就是介于人兽之间的“政治动物”,而政治本身就是从来不讲渊源亲情的一种魔兽。那么,三国在中国的历史上居于一个什么样的时空地位呢?它居于三皇五帝的远古时代——奴隶制的夏商周“三代”——封建社会的秦汉之后与两晋之前这样一个历史时空之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三皇五帝。“三皇”一般指伏羲、女娲、神农,也有指天皇、地皇、人皇的;“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一时期主要泛指中华民族的远古时代,因无可也无法研究,而一个民族又一定要追问出自己的源头,便以神话传说为蓝本,整理出那个时代的一些代表人物奉为自己的创始祖先,三皇五帝大多是这样一些人物。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可见诸汉人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
司马迁认为中华民族最早出现的统治者是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伏羲是继燧人氏之后称王的,是一个“蛇身人首”的雷神,是他创造了八卦,开文字纪事之先河,取代了人类结绳纪事的时代,并创造了婚嫁祭祀等礼仪制度,创始了渔牧业——“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始制嫁娶,以骊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物牲以庖厨”。之后又制音乐,分四季。伏羲又称太,姓风也称为庖牺、庖牺氏。“姓氏”一词大概指母系社会时代的人们以母为姓,氏则是同一母姓中的一族一支。其后的女娲也是一个“蛇身人首”的神灵,是继伏羲之后数世的一个统治天下的首领。在女娲后期时代,各地“侯王”混战,共工与祝融大战,不胜而怒,以头触不周山,天柱被撞断了,东南方的地也塌了。于是女娲炼石补平了天,又砍了巨鳌之足把地支了起来,再用芦苇灰堵住了泛滥的洪水,因而天下“以其功高而充三皇”。女娲之后的统治者是神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炎帝,姓姜,称神农氏,是一个“人身牛首”的神灵。这一时代发明了耒耜之类的农具,是为农耕时代。因为他倡行农耕,所以始称神农。然后又尝百草创医药,制音乐,并开创了原始的易货贸易——“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显然,这三位远古之皇不过是中华民族渔猎农耕时代草昧初开草创文明时期的代表人物,至多是一个原始部落联合的大首领,被附丽于神话人物而称其为皇为帝,不过是后人对先祖的一种尊称,人类之初何皇何帝之有?不过是茹毛饮血、兽衣草裳、穴居洞栖、结群生存而已。
开篇(3)
神农活了120岁,他的子孙又经历了“八代五百三十年”后,进入了“五帝”时代。继立者是黄帝,姓公孙,称轩辕氏。黄帝是在神农氏后期由于天下诸侯战乱而不能制,乘势起兵打败了神农氏的子孙而统治天下的。黄帝去世后他的孙子高阳继立为帝,就是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在位78年于98岁时去世,由黄帝的曾孙高辛继立为帝,就是五帝中的第三帝帝喾——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挚继立为帝,史称帝挚。帝挚去世后由他的弟弟放勋继立为帝,史称为帝尧,就是五帝中的第四帝。尧的很大一个功劳是在天文历法方面确定了一年为366天,同时又制订了闰月以保证一岁的周期不乱。尧帝很开明,在年老时因其子丹朱无德便将天下禅让给了大家推荐的大舜,史称虞舜,也就是五帝时代的最后一帝。
舜帝也很开明,到了晚年也由于自己的儿子无德,便将帝位让给了大禹。这个大禹又要让位给舜的儿子,就像帝舜当年受禅时先礼让尧的儿子一样,在大臣们的屡次劝进下才继承了帝位。大禹去世时也把帝位让给了他的贤臣益。尧、舜、禹这三帝间先是称帝者将王位转让给异姓人称为“禅”,受禅者又故作谦虚的向先帝子孙多次礼让称为“让”。这种“禅让”从此成为了后世篡权夺位者人人援引为合法先例的一个历史依据与必定的程序。曹丕取代汉献帝,司马炎取代魏元帝都一点不差的在形式上履行了这个“程序”。从此,大臣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引经据典的向篡夺者劝进——有先例可循,这是古贤王的遗风,有什么不可?而篡夺者也有遁词可借——连尧、舜二帝都不以一人害天下,你不行就让给我吧。但也一定像帝舜和大禹一样,至少要有两到三次假惺惺地向先帝辞让,然后一帮溜须拍马抬轿子的“政治轿夫”们又引经据典歌功颂德的联名劝进,这篡主仿佛为天下计才不得已的登上了垂涎已久、巴望已久的金銮宝殿天子御座。人类在“借梯子上房”方面的能耐可不得了。猴子是给个竿就爬,可人比猴子精明能耐多了,没竿弄个手电筒打出一个光柱也敢爬,而且你闭了电门也摔不下来,因为他早已抓住房梁了,不过是借个“光”而已。曹操和司马懿的子孙便都有这本事。
总括“三皇五帝”时代大体上可以视为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一个比较文学化模糊化的历史缩影。但我们也只能以这些建立在神话传说基础之上的东西当成我们的远古史,我们既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文学的杜撰,也不可以把它当成完全真实的史实。史学家们认为它至少证明了我国祖先一百多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早期活动的一些痕迹。
三皇五帝时代之后的历史,我国基本上进入了奴隶社会形态,经历了史称“三代”的夏商周三个朝代后才跨入了晚近的封建社会形态。在尧、舜、禹时代很鲜明的一个政治特征是由尧帝开创的“禅让”制度,而不是父传子家天下。但到了夏朝大禹的儿子启的时候起来造反了,把继承了大禹帝位的异姓王益杀掉,从此中国进入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时代。而后来发生的所谓的“禅让”,都是夺权者搞兵变政变逼宫夺权的把戏。所以三代以降的历朝历代帝王的子孙们能够当皇帝似乎首先得感谢这个夏启。夏朝的建立大约在四千多年前的公元前21世纪,又经过大约17帝14世四百七十余年便被商朝取代。商朝自汤王建国历经17世31王五百余年又被周朝取代。周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先后经历了西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共计约近800年,到了公元前221年为秦王朝取代。 。。
开篇(4)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但结束了周朝末年的战国割据混战,而且结束了历史上“三代”一贯的奴隶制社会形态,把中国推进到了封建社会。秦朝经历了二世不到20年便在公元前206年为西汉取代。又过了二百余年到了公元8年时,被王莽颠覆篡权。中国经历了这个“新莽”时代17年的混乱后,又由汉高祖刘邦的后裔汉光武刘秀统一了天下,在公元25年建起了东汉王朝。刘邦的汉朝首都在长安,长安称西都,因而便称为西汉;刘秀的汉朝首都在长安以东的东都洛阳,因称东汉。因而汉朝既称两汉、前后汉,也分称西汉东汉。东汉自公元25年建立,前后历经14帝(含两个没年号的少帝)195年,于公元220年灭亡。东汉的最后两个皇帝是只在位一年的少帝刘辩和后来的汉献帝。后二帝的时期从公元189年始至公元220年止。三国时代一般指从公元180年前后至公元280年三国中的最后一国东吴的灭亡为止,正好近一百年。因而历史又称这一时期为“汉魏百年大混战”。而史学家一般都从三雄各自称王立国始来计算三国的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国”的历史时间区位。中国经历了漫长的远古时代的原始时期,又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两千余年的奴隶社会时期;又经历了秦汉两朝四百余年的封建社会前期之后便到了三国时代。
三国时代整整打了100年的仗,可以想见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东汉时代的公元150年前后全国人口尚有5648万,可是到了三国归晋一统时的总人口只剩下1616万。那四千万人哪去了?大多被疫病、灾荒与战争消灭了。许多乡村、城镇、名都全被战火兵燹夷为一片废墟。燕子本来是只在屋檐下筑窝的,而且还很恋旧,每年都要回到故居。可是许多地方的村庄到了第二年就成为一片平地,逼得小燕没法儿,就跑到村中残存的树上去做窝。人性的残酷竟然改变了鸟类的本性。
那个年代就连皇帝都像一个逃犯囚徒似的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军队没有军粮,就以人肉干为军粮,刘备、曹操就都干过这类的事。尤其是刘备集团最惨,在草创时期有时穷迫到“饥饿困败,吏士大小自相啖食”——人吃人。袁绍的部队在中原靠吃桑果充饥,袁术的部队在江淮靠蒲草充饥,最后自己也病饿而死。就这样,这仗也打了100年,那也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而悲哀的是所有的“英雄”壮举也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困兽犹斗式的弱肉强食,为生死而生死不顾了。就连曹操那样的雄杰也讲过,他之所以不能罢手不过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子孙的安全而已。而陈寿在为刘备立传时也提出一个问题:刘备自知智略不及曹操,但为什么一生不屈不挠的与他斗争而不肯屈服呢?不过是因为他知道曹操一定容不下他,因而刘备的一生奋斗中有很大成分无非是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只是为了争名夺利。这是陈寿很独到的一个见解。而凉州残部在董卓被杀后本想散伙逃命各奔他乡,可是又怕一分散便会被一个个的消灭,所以才啸聚10万兵众发动了长安之乱。由此他们自己得以生存,可是却弄得长安古都数月无人居,周围数百里内二三年内不见人烟。那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用别人的死亡换取自己生存的变乱年代。求生的本能是所有人最强大的本能。因为只有生存下来才有其他的可能。关羽本身原初不过是一个逃命的杀人犯,哪里会想到生前拜将封侯,身后会为帝为圣呢?可是人一旦生存下来便思名思位思禄,便想称王称霸雄长一方?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