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这个理论,此刻的周不渡得到了达成圆满的机会,因为,他是全仿生人。
只要舍弃自我意识,让“我”就此死去,以信徒为材质拟态重组的全仿生人机体就能自行存活,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甚至可能永远存活。
但是,他不愿意那样做。
尽管他拥有足够的理智,深知再微弱的意识对如今的自己而言都已多余,尽管他拥有了结生命的勇气,求生欲所剩无几,消除自我意识便如同关闭一项不必要的有害功能,但在严肃地思考了关于自杀的问题之后,他仍然不愿意终止自己的生命。
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偶然地进入某个境遇,出生不由自己决定、不带有任何目的,死亡不可避免、随时随刻都有可能降临。
诚然,人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欢愉、享乐、爱、真理……但意义乃是人的创造,并不先于人的存在。存在为原因,意义为结果,没有先于原因的结果,存在本无意义。以意义为支撑的生活,根基并不稳定,基于意义做出的选择,今天也许值得,明天却未必。
他也曾构建起自己的意义世界,但那世界崩塌了无数次,崇敬、信仰、理想反复破碎又反复被重塑,都没能成为他坚定不移的追求。真理是谬误,是遮蔽,是语言的构建,是有条件的真理,什么有意识、无意识、高级意识、圆满生命,都无法构成他为之牺牲的虔信。
在死亡面前,世界的荒诞显露无遗,生命的可能性全然敞开,唯有死亡是确定无疑的、不可超越的终结。一个人未必有丰盛的物质和丰富的精神,但固有一死,独属于他的、不可替代的、无法被剥夺的死亡。
用理智去寻找生的意义、用达观去蔑视死的恐怖,不过是对死的否定和逃避,沉沦于作为表象的世界。
明了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无意义,清醒地面对死亡,直面对于死亡的畏,无畏迎接由死亡所敞开的不确定的可能性,作为意志的本真存在于其中彰显。
经历了漫长苦痛的煎熬,领悟了生的真谛,抛开了世俗的世界、变幻无常的意义,脱离沉沦的状态,回归最本真的存在,最后,摆在眼前的问题只有一个:tobe,ornottobe?
这么着,还是那么着?
最后的最后,周不渡决定,继续生存下去。
继续生存下去,他机体与自我意识的矛盾必然会愈演愈烈。
或许明天,或许明年,当矛盾积累至不可调和的时候,他的机体必然会失控,自我必将迎来死亡。
对死亡的拒绝,注定了死亡的终局。
可悲吗?也许吧。
但那又如何?
他有选择,有做选择的能力。
他做了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已经准备好再活一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