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印光法师的 > 第八回下册(第1页)

第八回下册(第1页)

自从慧锷祖师,在梁朝开创普陀山。真歇清了禅师,在宋朝开始将禅宗流传到普陀山。以及元朝的孚中怀信禅师,清朝的潮音通旭禅师。全都是道行高超于当世,德行感动到九重天上。大振宗风,广布玄化。普使四海内外,同被慈云祥光。六道众生,共沾法雨甘露。多么美好啊!如何兴盛啊!

爰自潮音以来两蒙敕修。世守成规,家风不坠。至咸丰初,发匪肇乱,人民涂炭。香火多年断绝,用度由兹缺乏。法器什物,皆不舒用。

自从潮音通旭禅师以来,两次承蒙皇帝敕命修建。世代遵守成规,普陀家风不坠。到了咸丰初年,洪秀全等开始反乱,人民陷入艰难困苦。普陀山的香火很多年都断绝了,日常用度因此缺乏。法器物品,都不够用。

凡住持进院,自所置者,退时仍复搬回本庵。纵有留者,皆作昂价交盘。甚至破败不堪,一文不值之物,一体照新价交。总计洋一千若干元。如市之打店铺者,货物器具,悉卖新主。

凡是新的住持进院,他自己所办置的物品,退院的时候,又搬回他原来的寺庵。纵然有留下的东西,都以高价来交接盘点。甚至是破败不堪,一文不值的东西,一律按照新的价钱来交接。总计洋圆一千多元等等。如同市场上开店铺的人,遗留的货物器具,全都卖给新的店主。

所谓常住者,只空屋经像而已。弊由兵燹(xiǎn),亦无足怪。至后世道太平,香火鼎盛。仍复安于故习毫未改革。(余)曾理院务,详知其由。

所谓的常住,只剩下空屋佛经佛像罢了。这个弊病是由于兵火连绵而生,也没什么奇怪。到了后来世道太平,香火鼎盛。仍就安于过去的习惯,丝毫没有改革。我曾经管理寺院事务,详细知道其中的原由。

今于文莲老和尚退院之时,蒙诸位老和尚,并诸房法眷,委此重任。自愧人微德薄,不敢承当。而再三逼勒,不许推辞。窃念普济,乃天下名山,菩萨道场。由梁至民,世经十纪,年满一千。

今天在文莲老和尚退院之时,承蒙诸位老和尚,以及诸房的法眷,委托我担当重任。自己惭愧人微德薄,不敢承当。而诸位好意再三逼迫勒令,不许在下推辞。我想到普济寺,是天下普陀名山,观世音菩萨道场。从梁朝到民国,经过十个朝代,满了一千年。

今既忝膺此任,敢不勉力筹度,兴利除弊。培植常住元气,以仰副诸公为法为人一番至意。因言,常住体属十方,非住持一人私有。所有财政,理宜全归常住。

现今既然惭愧地担此重任,怎敢不努力筹划规度,兴利除弊。培植常住的元气,以不负诸公为法为人的一番好意。因此说:常住所有的物品归属十方,不是住持一个人私有。所有的财政,应该全部归于常住。

凡钱财谷米,庄严什物。无论常住旧有,即本人所置办者,亦不得退时携去及作价交盘。而住持进院花费,须彼本人自任,不得耗费常住。如是则常住日见丰足,而法道亦随之隆盛矣。

凡是钱财谷米,庄严物品。无论是常住旧有,或是主持本人所置办的,都不得在退院之时带走以及作价钱来交接盘点。而住持进院的花费,必须由他本人自己承担,不得耗费常住的钱财。如此,常住就会日见丰足,而法道也会随之隆盛了啊!

文莲老人闻之,踊跃欢喜,发菩提心。愿将交盘洋一千若干元,一笔勾消。其什物有破败不堪者提出,同众弃去。有可用者,按其新旧名色,登此打交盘万年簿。

文莲老人听后,踊跃欢喜,发菩提心。愿意将交接盘点的洋圆一千多块钱,一笔勾消。其中杂物有破败不堪使用的提出来,大众同意再丢弃。有可以使用的,按照物品的新旧和名称,登在这个打交盘的万年簿上。

后所置者,一体登簿。其住持,并常住财政规矩,悉仿诸方丛林。唯选举住持,仍须本寺各房子孙。是之谓子孙十方。所愿自兹以后,凡为住持,及膺职事者,各各发菩提心,培植常住。

后来所办置的物品,一律登在万年簿。住持,以及常住的财政规矩,全都仿照十方丛林。唯有选举住持,仍然必须是本寺的各房子孙。这称为子孙十方丛林。所祈愿的是,自此以后,凡是做住持,以及担任职事的人,各各发菩提心,培植常住。

庶大士慈恩,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而各人现在则福慧双隆,人天敬仰。临终则形神俱妙,佛圣来迎。如是则(不慧)一念愚诚,与文老一番婆心。皆悉不落空亡,咸有实益矣。

使得大士的慈恩,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而每个人现在,福慧双增,人天敬仰。临终,形神俱妙,佛圣来迎。能够如此,我一念的愚诚,与文莲老人的一番婆心。全都不落空亡,都有实际利益了啊!

因略叙源委,以冠簿首。俾后之来哲,悉各知其缘起耳。

因此大略叙述其中的源委,放在万年簿开头。使得后来的有智学人,全都知道其中的缘起罢了。别庵统祖新公堂序(代茂量师作)

如来所证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即我与一切众生,现前一念烦恼结业颠倒昏迷之心。能识此烦恼结业颠倒昏迷之心,便可以上续如来慧命,下作人天导师。普令一切众生,同识此心,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如来所证的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就是我与一切众生,现前一念烦恼结业,颠倒昏迷之心。能够认识这个烦恼结业,颠倒昏迷的心,就可以上续如来慧命,下作人天导师。普令一切众生,共同来认识这个心,共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迷悟虽殊,体本不二。一条荡荡长安路,从来绝不禁人行。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迷惑觉悟虽然不同,体性本来不是二。一条荡荡长安路,从来绝不禁人行(这个自性光明,一直都在,只等我们去认知)。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体认到自性,本自具足,灵明独耀)。

自世尊示成正觉,四十九年,广说经法,指大经于尘中,示明珠于衣里。三千年来,沐法泽而悟自心,证觉道而度有情者。数逾恒沙,何可胜论。

自从世尊示现成等正觉,四十九年,广说经法,指示大经于一微尘中,开示明珠在各人衣里。三千年来,沐浴佛法恩泽而觉悟自心,证得觉道而广度有情的人。数量超过了恒河沙,怎么可以数的完呢?

若我别庵统祖,宿植德本,乘愿再来。童真出家。弱冠悟道。辟普门以重兴法雨,传心印而丕振宗风。身居海岛,道播寰区。六坐道场,广垂言教。不特万民倾诚,直使一人注意。

像别庵性统祖师,宿植德本,乘愿再来。童真出家。二十岁悟道。开辟普门,重兴法雨禅寺,传佛心印,大振禅宗之风。身居海岛普陀山,道行广播于天下。六次宴坐道场,广泛垂示言教。不只是老百姓倾诚景仰,特别引起皇帝的注意。

由兹赐帑(tǎng)赐紫,屡施九道之雨露。唯期祝国祝民,同沐大觉之恩光。在当时固皆景仰,即后世莫不尊崇。

从此承蒙赏赐钱帛恩宠,多次布施给九道众生以法雨甘露。只是期望国家人民,共同沐浴佛陀的恩光。在当时,固然是为大家景仰,即使到了后世,也没有不尊崇他的。

昔先师戒文老人,与开如和尚。每念忝为法裔,莫续徽猷。聊效追远之诚,纠立公堂之会。缘旧立公堂,过于淡薄。不足以昭虔恭而报祖德,起观感而裕后昆。

过去我的师父戒文老人,与开如和尚。每每想到惭愧的成为性统祖师的法脉弟子,没能承续祖师的道行德风。暂且仿效追念前贤的诚心,合起来建立了公堂会。因为旧的公堂,太简陋淡薄。不足以昭明虔诚恭敬而报答祖师的恩德,生起观后的感动而饶益后人。

以光绪十八年,阖山共筑朱家尖众香塘。因纠十余家,或任一股,或任数股。共凑洋若干圆,买田百亩,以为新起公堂之备。后因外界侵占一半,只得三十一亩而已。然田属新开,犹是斥卤(lu)。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